個人資料
Windy2009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故鄉舊影(寫於2011年春節)

(2013-01-11 00:06:44) 下一個

光陰在任,離開故鄉多年之後,隨著人的閱曆的增長,時常喜歡懷舊。對於我來說,懷念的最深切的莫過於對故鄉與家鄉人眷戀與思念。

 

很久以來,我經常回憶著童年那十年在北京的一幕幕,那些平淡的,真實的生活。那個遙遠的地方的景色,人文景觀,曆史感和地域文化的印象,經常浮現,穿插在我的腦海中。這些思念,也時常是每逢我閑暇之時,提起筆來寫下那一片片短文的靈感與動機。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在美國初中的時候,時常喜歡在東亞圖書館閱讀一些五四的文集,以及一些近代文學,親近中國的文學讓我感到一些暖意,一些愜意,仿佛回到了一個個從未親臨過,卻十分耳熟能詳的事務場麵。或者這些來自於幼時那些模糊卻又深刻的記憶當中,傳統的文化跨越了時代一般地烙印在了我潛意識當中,仿佛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至今都是透明的,隻有那些刹那間的感觸凝固在時間裏,我在國外生活越久,就反而越懷念久遠的時代。

 

老舍文學的幽默風趣,深刻的人物性格的刻劃,詼諧,平和的老北京方言,內涵豐富的調侃性文字,一直是我永遠喜愛的。在那時也對我的性格有些影響。這些京味的文字經常另我想起多年以前我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情景,因此我對其感到十分親切。前門,永定門,天壇,景山,龍潭湖,都是我暢想的地點和景色。“四世同堂”裏麵的描寫經常讓我在腦海裏對這些老地方流連忘返,特別是那種語言與其塑造的思維更是令我感到親切。那個時候,周圍一切都那麽真實,純淨,有著一種無須雕琢的質樸美。奶奶家附近的鐵軌的嗡嗡響聲,小院兒裏的兩三個小石凳兒上幾個淘氣的孩子,陽台上能俯視到的周圍被幹枯的樹枝所圍繞的小瓦房兒,種種毫不醒目的事物,寫盡了童年世界裏的生趣。。。。

 

有人說“三歲看老”,這句話我認為在我自己這兒是有些應驗的,從性格上來說,三歲時我那些按咱們老話說“有點兒葛”的話和行為似乎和二十多年以後的我沒什麽差別。和現在的孩子比,雖然物質上來說我們那個年代的小孩差點兒,但是很幸運的我們那個時候有過一些自己自由空間發展的餘地,初步的心智發展沒有被過多社會上的競爭與人為的訓練所抑製,依然保持了童真與自己自由發現世界的一雙無邪的眼睛與自由的靈魂。想當年,個個可以都算的上是受過“天然幼教”,從今天回顧過去,這似乎是十分寶貴的體驗。每次回到國內,經常與家人在一起翻看那些些童年的照片,在我們這個“攝影世家”,照相是許多人一個職業之外的情趣,老人積攢不少老照片,留下了時代的氣息。如今看到它們,似乎,那些黑白的,淡淡的形像,在這多年的閱曆之後,附有著一種永久不褪色的色彩。

 

那些往事與環境如同天然有機食品,促使了我的細心,敏感,略帶一點兒灰色的性格,還有一種不受外界影響的無憂無慮。它使得我多年後仍然允許自己偶爾將色彩塗出了那些理性的線條之外,在很多事情上給了自己一點兒出格兒的“自由”,不用任何固有的風格,或者方式來限製自己,允許自己用自己獨有的觀察和定義的存在。特別是在這個任何事都有些程式化的當今社會,我永遠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不按照固定的模式和路線,經常給自己一點兒餘地自由發現。別人都說我,別看你表麵不言不語的,但是挺有主意的。很多叛逆青年從外表看本以為我是書呆子,但是沒想到我對不同的東西是那麽開放,有那麽多意想不到的東西,他們和我在一起可以很任意,隨性。。。。

 

我時常懷念著家裏的小將們,加在我一起算是八個。最小的那個是我不得不讓著,卻又從心裏關愛的,有著一雙明眸的妹妹。如今她已經遠在海外,自她七歲的時候我們便分開了,如今一晃已經有二十餘載,不知最近她好不好?我時常會想起我們倆一起跟著奶奶家的日子。每逢冬天,兩個小孩躺在一個被窩兒裏,枕頭下經常藏這一些零碎的小東西,小孩子都喜歡在大人不在的時候玩一些過家家的遊戲,我那個脾氣溫和的奶奶也許視而不見,縱容著孩子們這些簡單的快樂。除了她,全家還有很多位成員以及很多段可愛的往事一隻珍藏在我的腦海裏,時常,我都會像翻照片一樣,拿出來在自己的腦海裏過一遍。。。。

 

多少年過去了。不知道家中各位最近如何。我隻有兩個字,想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