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為何中老年人居多— 一場聲樂講座聽後感

(2010-02-11 08:15:37) 下一個

 2010年1月30日,零下19度,今冬多倫多最寒冷的一個夜晚。 多倫多中華文化中心。室內熱氣騰騰,而室外兩個停車場爆滿,連附近小街上亦停滿了車子。 筆者參加了張輝萍聲樂講座。整個文化中心大會議廳座無虛席。甚至門口走廊亦聚集了大批人群。歌聲笑聲一片歡騰,講座生動活潑,頗受歡迎。 寒冷擋不住人們的熱烈參與。

為什麽?僅僅因為講座是免費的嗎?

 
唱歌是年輕人喜好的活動,應該有很多年輕人參加,而放眼望去,在場的參加者年輕人卻為極少數。70-80%的聽眾為中老年人。其中白發蒼蒼的甚至步履蹣跚的亦有二成左右。當然國語聽眾為大多數。 講座的免費,恐怕不是主要原因。新移民,

主要是大陸的中老年人。他們對自己的文化生活有一種強烈的的渴求。唱歌,卡拉OK或上台演出是中老年人實現文化生活需求的一種方式。
 筆者現場觀察,愛好美聲的,通俗的或民歌的,說國語的或廣東話的歡聚一堂,很是熱鬧。唱歌,中老年人如此地熱愛,恐怕在西人社區難以見到。這是華人社區的獨特現象?據筆者多年觀察,絕大多數的華人聚會,一般都以中老年人為主要參加者,這才是華人社區的特色之一。 

西人娛樂消費的種類和年齡層的分布是比較廣泛的。中老年西人喜歡體育,音樂會,酒吧,夜總會或旅遊等等。而這些活動除了旅遊外,中老年華人參與的很少。
 首要原因是語言的隔閡。多數中老年華人英文能力有限,無法同西人做良好的交流,難以融入西人社區。參與傳統西人的娛樂項目自然就少。中老年華人身上也印著濃厚的中國文化色彩。其民族的習性和文化慣性使其難以闖入西人的傳統文化領域。 

中老年華人移民的經濟條件恐怕也是重要原因.中年人作為三明治一代(Sandwich Generation), 雖有工作,但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負擔重。老年人收入有限。由於早些年的客觀原因,這些人的身家積累程度有限。如何以微薄的財力參與傳統西人的文化娛樂消費活動?
華人喜歡紮堆。其圈子就相對窄小。經濟上加上交通上的原因亦會增加中老年華人融入西人社會的不便。

 
加拿大生活單調,語言隔閡。新移民經濟窘迫,圈子有限,加上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的鼓勵,使得中老年華人熱衷唱歌這種文化娛樂形式。現代發達廉價的電子設備,方便有趣的卡拉OK,使得中老年華人的精神文化娛樂生活通過唱歌有了一個實在的落腳點。 為了使我們的中老年華人有更多健康愉快的精神文化生活。

除了唱歌之外,我們的社會工作者和社區僑領們是否可以做些多方麵的嚐試呢?比如開展閱讀寫作,體育美術,廚藝園藝等等活動。僑領們能否與政府及西人社區多做些溝通,擔當起華社與西人社區的橋梁作用,讓華人走進西人社區,讓西人了解華人社區。
 

201O年2月1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