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姥爺家的故事

(2004-10-28 23:16:15) 下一個

據說河南當時是解放區,1945年就解放了,並且實行了土地改革。為了拉攏人心,最初的政策對地主們還沒有那麽糟糕。可是,全國解放以後,就大不一樣了。沒收了他們的土地,房子,解放了仆人,佃戶,讓耕者有其田,甚至連小老婆也都給強迫離婚,再嫁了。給大家按解放前的情況來劃成份,定家庭出身。我們家,有錢有地有仆人,就是家鄉沒有當共產黨的官的人。爺爺的一個叔伯弟弟,是舞陽縣縣城的一個巨富。就在那時候給來出去槍斃了。家裏的大院門大敞四開,讓窮人家到裏麵隨便拿東西。而我爺爺奶奶雖然已經過世,但是還是被劃為大地主。姑奶奶當年嫁的也是鄉下的一個財主家,自然也沒有劃上什麽好成份。而一天福也沒有享過的父親,以後的若幹年,就背上了家庭出身不好的負擔,以至於以後的考學,工作,甚至找對象,都受到了影響。

 

而在當時,我姥爺家,肯定不是真正的貧農家庭了。他家是薑店鄉下麵的一個叫作“前朱莊”的村子,家裏雖然沒有耕田,門前卻有一個屬於他家的大池塘,塘裏開滿了荷花。院子後麵有座小山,山上的棗樹,桃樹也都是他家的。另外還有一小塊地,不種莊稼,種藥材。我大舅是土改老幹部,當年,解放軍剛到這裏的時候,我大舅就把叫人把山上的果子全都摘下來,送給親人解放軍。又把池塘,果園主動交公。因此當上了當地的土地改革幹部。等到劃成份的時候,下麵的人自然討好他,他家理所應當是最好的成分,貧農!

我姥爺姓朱,也是個大夫,當地人尊稱大夫為先生。他雖然主治婦科,不過他學得挺雜,人又很變通,所以他什麽病都能看點。據說他們家祖上能追溯到明朝初年,當時的皇帝朱元璋有一個弟弟,叫朱萬有,就封地在這裏。他們那裏不僅有個前朱莊,還有個後朱莊。前朱莊的人幾乎都姓朱,都是皇帝弟弟的嫡係子孫。後朱莊人口比較複雜,有不少外來戶。

姥爺他家不是曆代行醫的。我不清楚他們家祖上是幹什麽的,隻知道他的父親是個絲匠。絲匠就是收購蟬繭,然後把它們加工成絲線的再賣給紡絲織絲綢的人。加工的工藝好像有個基本重要的步驟就是把清理幹淨的蟬繭放在大鍋裏麵熬煮,然後抽絲。這個老爺爺是個信奉狐仙的人,流傳下來不少關於他和狐仙交往的故事。

據我推斷,我姥爺出生於1907年,姥姥出生於1909年。這樣看來,他的父親年輕的時候,應該還生活在晚清末年,是一個梳者大辮子的人。據這位自稱和狐仙頗有交情的老爺爺講,有一天傍晚,太陽剛剛下山,來了一個賣繭的人。不知道那裏弄來了一個有成年男子鞋子那麽大的一個蟬繭。價格也很公道,那人並沒有奇貨可居。於是當下就買了下來,馬上清理侍弄,下鍋開熬,發現這個巨型蟬繭抽出的絲絕對是特極品。就這樣,他不停的抽呀抽呀,足足忙了一個通宵,把作坊裏麵所有的涼絲用的竹竿全都掛滿了,鍋裏麵還是滿滿的!!這時,天已經蒙蒙亮了,有早起的看見了,就好事進來問了一聲:“呦!朱師傅,還沒弄完呢?” 朱師傅應了一聲,在往鍋裏撈時,鍋裏麵已經是清水一鍋,一根絲也沒有了!

這件事情,據本人推斷,事實似乎應該是這樣的:有一天,太姥爺收到這麽一個很大的蟬繭,足有女人的小腳那麽大——以前的小腳有三寸吧?的確是很大的了,普通的不也就一寸長嗎?而且,這個大個蟬繭呢,當然出的絲很多了。比普通的多三倍不值。於是,以訛傳訛,再有就是他自己個跟孩子們吹噓,就成了上麵的那個故事了。

 

還有一天傍晚,絲匠爺爺突然和婆娘說,特別想吃熱騰騰的豆腐。我姥爺的娘自然又笑話他異想天開,因為隻有早上趕集的時候,才有熱的豆腐賣,這時候哪裏弄豆腐去?據說,這話又讓那隻和他有交情的狐仙聽到了,第二天大早,天色剛剛蒙蒙亮,絲匠爺爺就聽見一個很清晰的聲音說:“豆腐在院子裏的石桌子上!”一下子就醒了,好像剛才在做夢似的。可是到院子裏一看,果然有一板剛出屜的豆腐,熱騰騰的!可是附近都沒有做豆腐的人家,就是從鄉裏早集買來,也早就涼了呀!
這麽奇怪的事情,我姥爺他爹自然多方打聽,誰家早起丟了豆腐,都是幹活掙錢的人,誰也不容易,怎麽也得陪人家錢呀!到集上問了很多家,都說沒有丟豆腐。這不是更奇怪了嗎?這方圓多少裏的作豆腐的,都上這裏趕集。這一板豆腐從哪裏來的呢?而且,打那以後,每天早上都會有一板豆腐在院子中間的石桌上,而且是都剛剛出屜的。好奇就整宿不睡的看著院子,可是每次又都是到後來就睡著了。沒有一次看到豆腐是怎麽來的。於是就有傳說,這豆腐是狐仙孝敬我太姥爺的。
直到有一天,也不知道過了多少天,反正就是有一天,一個專門賣豆腐的貨郎吆喝著從我姥爺家門前經過,姥爺的爹馬上追了出去,上前搭訕。一看他的豆腐,還很熱乎。就問他是住在哪裏的,原來他是一個外地來的單身漢,剛剛搬到後朱莊。有一手做豆腐的手藝,原本想在這裏安家落戶的。剛搬來的時候,準備把買來的破屋改造成一個豆腐作坊。正收拾房子的時候,結果驚動一窩狐狸。原來那個久不住人的屋子裏麵,有一個狐狸窩。“我又不懂事,就趕走了它們,可是現在,您看,不是遭報應了嗎?我每天早起,做的第一版豆腐,轉眼就不見了!而且這豆腐也不好賣,這是我家祖傳的手藝。怎麽就沒人買呢?”
絲匠爺爺引領這人進了院子,讓他看看石桌上的豆腐板可是他的。那人一看,果然是他的,因為他家的豆腐板子也是祖上傳下來的,上麵刻著他的姓氏。我姥爺的爹就給他大講狐仙的故事,和狐仙的好處。末了把這些日子的豆腐錢都給了他。那人說什麽也不肯收,隻求絲匠爺爺,替他給狐仙賠罪。後來前還是還給人家了,而且還到後朱莊他家去看看。給狐狸大仙上了香。這以後,我姥爺家院子裏就不再出現豆腐了。不過,還是每天早晨有熱豆腐吃—豆腐郎親自送來的。而他的生意自那以後也好做了。附近幾個村子都不用大老遠的到集上,就有熱豆腐吃了。

各地人都有欺生的習慣,一點也不奇怪。而這件事情,我又分析了,應該是這麽回事。就是這個突然從外地來的豆腐郎,很可能是被本村的好事少年給戲弄了。早起偷了他的豆腐,孝敬他們前朱莊的絲匠爺爺。具體這事是誰幹的,我猜可能是這兩個少年。他們住在後朱莊,是同族的晚輩。當時的年齡和我姥爺差不多大,都是十來歲,但是輩分小,和我媽媽是一輩的。就是我的兩個叔伯舅舅。他們是雙胞胎,長的一模一樣。就是同村的人也經常弄混,恐怕除了他們的娘,沒有人能分辨出來。他們的娘也是年記輕輕就守寡,獨自帶著兩個淘氣包兒子生活,日子過得也挺艱難。

自從我太姥爺親自去了豆腐郎家裏以後,前後朱莊的人就不那麽抗拒這個外姓人了。他做的豆腐又便宜又好吃,而且每次都送到家門口。很快,就被大家接受了。而雙胞胎舅舅也被我太姥爺給教訓了,不再偷人家豆腐了。可是這兩個孩子還是很不甘心。他們家裏窮,連飯都常常吃不飽,哪裏有錢吃豆腐呢?有一天大早,雙胞胎中的一個,在路上遇到豆腐郎,就和人家搭訕閑聊。豆腐郎知道識本村的少年,卻不知道是誰家的。就和他多聊了幾句,希望多知道些本村的情況。這個十五六歲半大孩子,一頓奉承豆腐郎的豆腐好吃:“你的豆腐太好吃了!真的!我一個人就能一氣把這一整挑都吃光!”豆腐郎那人也是極實在的一個漢子,當然不信了,心想就是我這個快三十歲的壯年漢子也吃不了這好幾十斤豆腐,這個瘦瘠拉嘎的半大孩子,怎麽可能!就說:“你這孩子吹牛,你要是能都吃了,我不要錢!非但不要錢,我… …我還把身上帶的所有錢都給你!”
沒問題!那孩子滿口答應。“等… …一下,那… …你要是吃不完呢?”“我吃多少,就給你多少的錢,行不行?”豆腐郎一盤算,不虧,中! 這孩子就放開肚量開吃了.窮人家的孩子,可能頭天的晚飯都沒吃,這一大早,肚子正餓得咕咕叫呢.他一氣就吃將近半挑的豆腐, 肚子都撐圓了,實在吃不下了.
這孩子不好意思地對豆腐郎說:”哥,我能不能先上趟茅房,回來再吃?” “哪有啥不中?你就是再去個幾次也吃不了這些子豆腐,你輸定了!”豆腐郎就讓他去了. 過了一會兒,回來了, 剛才撐圓了的肚子不見了.這次回來,話沒有那麽多了.就是悶頭吃.又吃了大半挑,隻剩了一板不到的豆腐了.指了指肚子,作欲上茅房狀. 豆腐郎就又讓他去了. 沒一會兒,樂嗬嗬地回來了.肚子隻比剛才小一點.他坐下來,不慌不忙的吃完了剩下的豆腐, 衝豆腐郎一笑. 豆腐郎眼看著他吃完的, 雖然納悶,可是不得不認輸了.不僅豆腐沒有,還把身上帶的錢也輸掉了.

 

豆腐郎垂頭喪氣地回到家裏,. 過了一會兒,有人敲門,隻見一個中年婦女領著兩個一模一樣的男孩,手裏領著個籃子,站在門前. 原來是雙胞胎的娘領著他們來賠罪來了:不僅還了他輸得錢,還說要籃子裏麵的雞蛋賠豆腐錢... ...就是不知道夠不夠?我這兩個小子,淘氣的很.他爹死的早,他們也不省心 ...…” ,豆腐郎這才知道原來是兩個人吃的.他也知道這家人家生活艱難.:這樣吧,大嬸,錢我拿回來,雞蛋你還是留著到集上買,換兩錢花., 我還有個想法,要是我這兩個兄弟沒事情做,不如到我這裏當個學徒工,我叫他們磨豆腐,您說怎麽樣?” 這個寡婦娘當然高興不得了.當下就叫兩個兒子拜了師傅.從此, 我這兩個叔伯舅舅就成了豆腐郎的徒工.不僅學了手藝,而且還有了收入.他們的娘也不那麽辛苦了.後來,他們的娘還把本村的一個姑娘說給了豆腐郎. 他就成了朱家的女婿了.再沒有人當他是外人了.

    我媽媽的爺爺留下太多故事了,每個都可以繪聲繪色地講上半天。為了不跑題,就不講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