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弓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毛澤東奪取東北“棋高四著”-- 早謀劃 早出兵 早換帥 早關門】

(2019-06-26 18:17:40) 下一個

 

毛澤東奪取東北“棋高四著”-- 早謀劃 早出兵 早換帥 早關門

(上篇)  

ff1d0fda355ddf65b272e7556e8c2106.jpg

  高手對弈,棋高一著,就能讓對手滿盤皆輸。而毛澤東在和蔣介石奪取東北的對弈棋高四著,蔣介石怎能不徹底敗北?怎能不輸個精光?

一、棋高一著:毛澤東早早就謀劃奪取東北

  毛澤東高瞻遠矚的及早謀劃東北,及早進行布局,無論國共雙方,他是第一人。

  1、毛澤東對東北誌在必得。東北地域遼闊,工業和交通發達,1945年超過日本成亞洲第一經濟體,東北森林廣袤,農產豐富,素稱“東北穀倉”。1942年城市化水平達到23.8%,而中國城市化水平在1986年才達到23.7%。

  毛澤東在1945年4月23日召開的中共七大的一份報告中說:“從我們黨,從中國革命最近、將來的前途看,東北是特別重要的。如果我們把現有的一切根據地都丟了,隻要我們再有了東北,中國革命就有鞏固的基礎。” “現在,我們的基礎是不鞏固的,不要以為很鞏固了。為什麽不鞏固呢?因為我們現在的根據地在經濟上還是手工業的,沒有大工業,沒有重工業,在地域上也沒有連成一片。”

  由此可見兩點,一是毛澤東對東北誌在必得,因 “東北是特別重要的”;二是為何寧肯“把現有的一切根據地都丟了”也要奪取東北。因現在所有根據地有兩大致命弱點,都沒大工業、重工業,沒有地域連成一片。毛主席在其他談話中還講到兩條,東北能背靠蘇聯。從紅軍時就想打開背靠蘇聯的通道都沒實現;東北一旦奪取,與華北解放區連成一片,中國就解放了半壁河山。

  所以,到小日本投降時,“得東北者得天下”,此言絕對不虛!搶占東北,就成為一場決定國共兩黨兩軍命運舉足輕重的棋局。

  2、毛澤東早早就布局東北。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國民黨不戰而退,致東北全境淪陷,在那裏無一兵一卒,。與此相反,自“七七事變”以來,毛澤東就高度重視東北。

  中共中央兩次專門研究部署東北工作。1939年1月26日,中央書記處專門研究東北抗聯,在聽取關於東北抗聯的報告後,毛澤東指出:東北抗日義勇軍抗戰最久,有七年的曆史,現在雖隻有一萬人,但成為很好的基礎。現在的問題是使中央同東北抗日聯軍建立聯係,首先派出交通員並設法派電台去。東北抗日聯軍,如果有好的領導,在山村及反對民族敵人等條件下有發展的可能,否則也有削弱的可能。

  1944年9月4日,中央開會研究東北工作,毛澤東指出:滿洲工作之開展,不但關係中國未來局麵至巨,而且已成刻不容緩之緊急任務。指示晉察冀分局及冀中區委、冀熱區黨委,山東分局及膠東區黨委各成立一滿洲工作委員會和領導一切可能的力量開展滿洲工作。

47fbc588750dd6f7dfcc5bde670a8a59.jpg

  對奪取東北早有方向性思路。就在這兩次會議之間,毛澤東在1942年7月9日給劉少奇的電報指出:“須估計日本從中國戰敗後撤退時,新四軍及黃河以南的部隊集中到華北去,甚或整個八路軍、新四軍須集中到東三省去,方能取得國共合作的條件(此點目前不須對任何人說)。”此時,毛澤東對奪取東北,已有了方向性思路。

  東北抗聯已占據57座城市。“九一八”後為加強東北黨組織力量,中共相繼選派有豐富軍事經驗的周保中、李兆麟(時名李烈生)、趙一曼、魏拯民、張甲洲等赴東北領導抗日鬥爭。周保中被毛澤東讚譽為“我們的民族英雄”。東北抗聯有120多位師以上幹部戰死,有楊靖宇、趙尚誌外等40餘位軍以上幹部為國捐軀。新中國成立後,東北抗日聯軍中有10位被授予少將軍銜,這都是後話了。

  由於及早謀劃,中共領導東北人民和東北抗聯同日寇血戰14年,在靠近華北建立了冀熱遼根據地。特別在蘇聯紅軍攻占東北時,東北抗聯參加了饒河、寶清等地作戰,進駐了8個地區57座城市,積極建黨建政。1945年9月,東北抗聯改名為東北人民自衛軍,周保中任總司令,到10月,已發展到7萬餘人,這成中共奪取東北的重要力量。

  蔣介石拱手相讓了東北,在淪陷的東北無一兵一卒,而中共源源不斷派幹部進入東北,領導抗聯血戰14年。這樣的兩相對比,還用作什麽雄辯?

二、棋高二著:毛澤東命令迅速出兵東北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蔣介石卻命令解放區抗日軍隊“原地待命”,“不準擅自行動”。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及時做出直接進軍東北,這是決定解放戰爭勝利的關鍵一招。

  1、中共中央決定建立東北局。在毛澤東親赴重慶談判,由劉少奇代理毛澤東主持中央工作。1945年9月15日,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成立中共中央東北局,由少奇提議,彭真任第一書記、東北民主聯軍政治委員,陳雲、程子華、林楓、伍修權為委員,立即開赴東北。後羅榮桓、李富春、張聞天、高崗等也陸續派往東北,七大中央委員44人,候補中央委員33人,有22人到了東北,已占到近三分之一。毛澤東還親自點將,派正患病的中共中央西北局常委兼組織部部長陳正人,出任東北人民自治軍總政治部主任。

593f1af39821902a86be8603e0c2c649.jpg

  2、毛澤東命令迅速出兵東北。命令冀熱邊特委書記、晉察冀軍區第13軍分區司令員兼政委李運昌率部五個團進駐承德、山海關至赤峰、朝陽、錦州和沈陽一線,切實控製進入東北的陸上交通。

  蘇軍囿於外交條約限製,對進軍東北的八路軍不太友好。劉少奇似乎沒毛澤東進軍東北的信心,於9月7日提出:去東北部隊隻保持原定的5個團,“因情況不明,暫時決定不派更多部隊去”。毛澤東即於重慶複電不同意:熱、察兩省為我必爭,及時增駐重兵十分必需,除去東北者外,僅控製熱、察兩省就應有20個團的兵力。而去東北的部隊除原定的5個團外,至少應再從山東、冀魯豫及晉察冀抽出10個1500到2000人的團,經冀東、熱河分散開入東北活動。不難看出,毛澤東決意出兵東北十分及時。

  9月11日,書記處決定:由山東抽調四個師12個團進入東北,並電令華北去東北幹部即日集中起程。海陸並進,日夜兼程,至11月底,中共所屬新四軍第3師所轄3萬餘人,陝甘寧第359旅、教導第二旅,警備一旅各一部及延安抗大、延安炮校等共萬餘人;晉綏第第32團,冀魯豫第21團,連同羅榮恒的部隊共11萬餘人,2萬餘黨政軍幹部,陸續到達東北。

  如果沒有毛澤東的堅決果斷的先機出兵東北,一旦美式裝備和訓練的國軍精銳,經美艦運至東北,中共的軍隊再想進入東北,就難如登天。

  可曆史是人民書寫,人民解放戰爭的曆史是由毛澤東主筆!

-------------

  (下篇)

  

1eb08f181a9ce26fe559693a3b189b4e.jpg

  高手對弈有句行話:棄子不棄先手!這說明掌握主動性有多麽重要。 毛澤東和蔣介石在爭奪東北這場事關生死的對弈,在早謀劃,早出兵中,就已經占有了先手和先機,隨後,毛澤東又早換帥、早關門,蔣介石不僅丟掉了東北全境,還丟掉了近50萬精銳部隊,並丟掉了軍心民心黨心,大勢已去矣!

  三、棋高三著:毛澤東迅速用林彪取代彭真

  百度詞條“彭真”有這樣一段話:“在到達東北後,彭真在矛盾錯綜複雜、形勢變化急劇的情況下,不能審時度勢,先是不肯離開大城市沈陽,被迫撤離沈陽後,還是不能認清形勢,帶領東北局機關仍然徘徊沈陽市郊,不能帶領和發動群眾盡快開辟並建立東北根據地。”

  1、彭真與林彪矛盾的公開化。1945年11月24日,中央通知東北局:國民黨可能派兵襲擊沈陽。次日,林彪兩次建議東北局和自治軍總部移到海龍,部隊絕大部分撤離城市,準備建立以延吉、臨江、通化為中心的根據地。彭真則堅持留在沈陽做最壞準備。在走和留問題,彭真和林彪產生重大分歧。林彪發火道:誰想占沈陽誰占,我可要把部隊撤走了。林彪放棄了與國民黨軍隊在沈陽決戰的計劃,采納了黃克誠的意見,即放棄城市,到遠離大城市和鐵路線的地區,發動群眾建立根據地。彭真則缺少建立根據地、進行武裝鬥爭的經驗。那些富有建立根據地、進行武裝鬥爭經驗的同誌,在東北局又占大多數。僅僅兩個月,東北局代表兩條思路的彭真、林彪的衝突就公開化了。

  2、毛澤東明確支持林彪的意見。撤出沈陽後,林彪又指揮部隊撤出綏中、興城、錦西等地。有人批評林彪是逃跑主義,林彪則直言:我跑得還不夠快!12月5日,彭真致電中央軍委並林彪,提出我仍可集中主力與敵爭奪沈陽、長春。同一天,高崗和陳雲複電否定了彭真意見,並建議建立根據地,整訓部隊,建立地方武裝,以備翌年春天的決戰。12月7日,中央複電肯定了林彪意見。

  12月24日,國民黨軍進入沈陽這天,意識到問題嚴重的劉少奇給東北局發電:你們主力部署在沈陽、長春、哈爾濱三大城市周圍及南滿,似乎仍有奪取三大城市的態勢。你們屁股坐在大城市附近,背靠有很多土匪的鄉村,如果頑軍一旦控製大城市,你們在城市附近不能立足時,主力以至全局就不得不陷於被動。你們今天必須放棄爭取東北大城市的任何企圖。你們今天的中心任務,是建立可靠的根據地,站穩腳跟。否則恐有一時陷入被動之危險。

  12月28日,毛澤東代表中共中央起草給東北局的指示電:讓開大路,占領兩廂,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

  3、林彪同彭真已互不相容。1946年3月6日梅河口會議,東北局和部分黨政軍主要領導,對和戰、創建根據地、部隊作戰方針等問題陷入爭論。彭真、李立三等政工幹部認為東北形勢共產黨占優勢,提出“先攻打長春,後攻打四平”。林彪、黃克誠等軍事幹部認為東北局勢嚴重惡化,對軍事行動極為不利,並批評以彭真為首的東北局沒有建立根據地,沒有為軍隊提供良好的後勤保障,會議不歡而散。彭真等人向中央提出調換軍事幹部,林彪等人則向中央軍委致電反映東北局主要領導盲目樂觀。事情發展至此,林彪和彭真已互不相容。

  

6e022479940b0d47506b9887349c5401.jpg

  4、中央決定改組東北局。1946年6月16日,中共中央決定改組東北局,林彪為東北局書記、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彭真、羅榮桓、高崗、陳雲為東北局副書記兼東北民主聯軍副政治委員,並由林彪、彭真、羅榮桓、高崗、陳雲5人組成東北局常委。1946年7月3日至11日,改組後的東北局舉行擴大會議,彭真參加此會後,即淡出東北局。

  如此改組東北局似乎不合常理,當時,中共政治局委員隻13人,除五大書記隻有8名政治局委員,其中,彭真、高崗、陳雲是中央政治局委員,彭真、陳雲還是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在黨內的地位僅次於五大書記,而林彪僅是中央委員。按常理彭真不擔任東北局書記,也理應由高崗、陳雲接任。可毛澤東不僅讓林彪擔任東北局書記,還將中共在東北的黨政軍權都集於林彪一身,還特別致電林彪:“前線一切軍事政治指揮,統屬於你,不應分散。”最終的結果證明,這個決定無疑正確,這是毛澤東奪取東北又一精妙高著!

  對為什麽改任林彪為東北局書記,毛澤東1949年3月在七屆二中全會有一番話:“七大以後,全黨全軍,用腳走到東北,大約半年到7個月的時間,有偏差,我們開頭也不了解。山海關、錦州守了兩星期,消滅敵人在錦州與沈陽間,也是這麽希望的。後來林彪說不行,無槍、無糧、無政權、無經費、無鞋,老百姓正統觀念。於是讓開大路,占領兩廂。這是陳雲、高崗、洛甫的主張。中央接受了,指示他們執行了,集中起來,勝利了。彭真的錯誤,舍不得大城市,那是不對的。不要說路線錯誤,因為時間不長。中央指示後,沒有堅持,但工作不能了,要調動。”

  四、棋高四著:攻取錦州關門打狗

  遼沈戰役決戰的勝負關鍵在錦州,蔣介石和毛澤東都看到了錦州這步關鍵之棋,但毛澤東成功攻取錦州,實現了“關門打狗”。

  1、毛澤東不失時機發起遼沈戰役。經1947年的夏季、秋季和冬季攻勢,東北戰場的國民黨軍被分割、壓縮在長春、沈陽、錦州及附近狹小地帶。國民黨軍據守已失去意義,其數十萬主力部隊裝備精良,且大部分已處在運動戰狀態,能得到空軍支援,奪路而出很有可能。東北蔣軍若撤入華北和中原,勢必嚴重影響已啟動的淮海戰役。

  考慮東北野戰軍兵力大大優於敵人,打殲滅戰比較容易成功;東北野戰軍若拿下東北,可以以東北工業支持其餘解放區部隊;遼沈戰役一旦勝利,東北野戰軍即可揮師入關,協助華北人民解放軍一同對抗華北國民黨部隊,組織平津戰役。於是,1948年9月,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命令東北野戰軍發起遼沈戰役。由林彪,羅榮桓,劉亞樓組成總前委,林彪為書記,統一指揮遼沈戰役。

  2、毛澤東反複明確戰役關鍵是錦州。毛澤東將東北的黨政軍權集於林彪一身,但並沒當“甩手掌櫃”。毛澤東定下的戰役方針,先打錦州,封閉國民黨部隊逃出關外的道路,“關門打狗”是上上之策。1948年2月7日,毛澤東致電東北局和東北軍區主要領導,明確提出“以封閉蔣軍在東北加以各個殲滅為有利”的戰略設想。

  對此戰略設想,東野認為實施困難。4月18日致電毛澤東和中央,提出擬於5月中下旬攻打長春和阻擊援敵的作戰方案。毛澤東複電:“同意你們先打長春的意見……”卻又有兩個“意思”:南下的困難並非你們設想的大;長春城也可能“萬一不能攻克”。

  5月24日,東野試攻長春遇阻。5月29日,致電中央軍委,建議以一部兵力久困長圍長春,準備在敵撤退時途中追殲。可衛立煌集團堅持“集中兵力,重點守備”,並沒對長春實施地麵增援,使東野圍城打援無法實現。

  毛澤東於7月23日電令華北軍區立即組織西進兵團,迅速進軍綏遠,以便分散傅作義的兵力,便於東北野戰軍在北寧線作戰。並在西柏坡親自向聶榮臻和楊成武交代“東北打,華北拉”的戰略任務。7月30日,再次致電林羅劉:“關於你們新的作戰計劃,我們覺得你們應當首先考慮對錦州、唐山作戰。

  對林彪南下作戰表現猶豫,毛澤東8月9日以中央軍委名義複電,嚴厲指出:“你們應迅速決定並開始行動,目前北寧線正好打仗,你們所謂你們的行動取決於楊成武的行動,這種提法是不正確的。”8月12日再次致電,嚴厲批評:“關於你們大軍南下必須先期準備糧食一事,兩個月前亦已指示你們努力準備。兩個月以來你們是否執行了我們這一指示一字不提。現據來電則似乎此項準備工作過去兩月全未進行,以致現在軍隊無糧不能前進……對於你們自己,則敵情、糧食、雨具樣樣必須顧慮周到,對於楊成武部則似乎一切皆不成問題。試問你們出動遙遙無期,而令該部孤軍早出……對於戰局有何利益。”

  經毛澤東一再催促,8月24日東野致電軍委:“我部……在九月六日前後,即可在北寧線各城打響。”9月5日,毛澤東複電指出:“你們主力不要輕易離開北寧線,要預先涉想繼續打錦州、山海關、唐山諸點,控製整個北寧路(除平津段)於我手,以利爾後向兩翼機動。”

  

a757a565e711384d20075f85b5d0de03.jpg

  9月7日,由毛澤東起草的致林羅劉的電報(後以《關於遼沈戰役的作戰方針》為題,收入《毛澤東選集》):“強調指出:“置長、沈兩敵於不顧,專顧錦、榆、唐一頭為適宜……長、沈之敵傾巢援錦……爭取將衛立煌全軍就地殲滅。” 根據毛澤東確立的遼沈戰役作戰方針,東野製定了相應作戰計劃,主力轉入南下作戰實施階段。

  10月2日,林彪得悉國民黨海運4個師到達葫蘆島,擔心被夾擊。於當日22時特急電報中央軍委,提出繼續打錦州或回頭打長春的兩個作戰方案。毛澤東立即複電:“你們應……集中主力,迅速打下錦州,對此計劃不應再改。”兩小時後再電,斬釘截鐵地指出:“你們完全不應該動搖既定方針。”

  10月3日9時由羅榮桓起草致中央軍委的電報,表示 “仍攻錦州”,並報告了基本部署。毛澤東才感放心,並於10月4日6時複電要求:“按照你們三日九時電的部署,大膽放手和堅持地實施,爭取首先攻克錦州。”

  3、攻克錦州12天全殲東北國民黨軍。10月9日,東野發起攻錦外圍戰鬥,戰至15日18時,錦州解放,俘虜範漢傑以下9萬餘人。封閉了東北戰場上的國民黨軍退路,使東北戰局發生急劇變化。長春國民黨守軍曾澤生率部通電起義。10月19日,新7軍軍長李鴻亦率部投誠。不久,鄭洞國向我軍投誠,長春實現和平解放。10月25日至27日,東野在遼西地區聚殲廖耀湘兵團5個軍10萬餘人。實現了“封閉蔣軍在東北加以各個殲滅”的戰役企圖,共殲敵47.2萬人,徹底解放東北全境。

  林彪對先打錦州猶豫,絕非抗命,隻體現了毛、林站在不同角度對戰略方針的認識。毛澤東二十多次電令,明確攻打錦州為遼沈戰役的關鍵,這顯示了毛澤東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顯示了毛澤東的堅定決心極為重要,也顯示了毛澤東耐心說服戰役指揮員努力貫徹戰略意圖的卓越能力。

  

cf555d97e794c404f649d6eca4fdb3ab.jpg

  遼沈戰役的勝利,坐地讓東野變成裝備精良達百萬大軍的強大攻擊兵團;首次使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兵力超越國民黨軍隊;也使人民解放軍擁有了穩定和強大的戰略後方;還為淮海、平津兩大戰役的勝利創造了非常有利條件;並強烈震撼國民黨不得不開始拖延敗局的停戰談判;特別加快了(至少加快2年)建立新中國的進程。可以說,遼沈戰役是解放戰爭中堪稱偉大的戰役!而毛澤東的“棋高四著”,對奪取遼沈戰役的勝利至關重要,在解放戰爭的時代無任何人能出其右!

 

-------------

 

原文:

http://www.wyzxwk.com/Article/lishi/2017/11/385179.html

http://mzd.szhgh.com/pingshu/201711/153356.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haiwaiyouzi 回複 悄悄話 的確是高著 !超級卓越的軍事才華 !否則毛怎能讓那些打仗的大將軍們服從他的指揮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