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弓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大山砍大山 ~ 笑岔氣~!】

(2019-02-21 12:40:10) 下一個

 

額 不會寫 侃, 隻會寫 砍 ~ :)

 

 

今天(21日),著名的中國相聲演員大山,在2019年海外春晚上表演的一段相聲火了。

這段有關中國北京話和廣東話差異性的表演,讓不少網友笑到飆淚,大家更驚異於大山作為一個外國人,竟然研究起中國當地方言,比中國人還認真還講究……

當地時間2月4日,伴隨著《我家在中國》的恢弘樂曲,2019年第六屆海外春晚在加拿大多倫多索尼大劇院拉開序幕。

當晚,加拿大籍中國著名主持人、相聲演員大山,為海外華人們表演了一段單口相聲——“巧學中國話”。



聯係起自己學習北京話和廣東話的故事,大山直言“北京人說不了廣東話”。

為啥呢?他列舉了兩者之間許多差別。

首先廣東話說話很使勁,同樣是說數字,廣東話的說法就仿佛要腳往地上一蹬,衝天這麽一嚷。

“1、2、3、4、……9、10!”大山用猛然抖動的頭發來告訴你到底有多使勁。



另外,廣東話因為保留了許多古文正字,顯得底蘊更深。

比如走路不說“走”,要說成“行”(hang)。拐彎不叫“拐”,叫“轉”(jun)。

說到“吃飯”的講法“食(sei)飯”,其中“食”的音要從下處發音。為了描述有多低,大山兩手一路下降階梯找音準。

“你得坐著說”,才能發出最標準的發音,因為廣東人講究吃,所以坐著是最起碼的。



普通話的發音是四個聲調,而廣東話是“九聲六調”,大山就介紹了一種北京話中沒有的,而廣東話特有的“入音”,也叫閉唇音。

比如說數字中的“三”和“十”,都需要閉嘴讀。要是念“三十三”,就得閉上三次嘴,念起來那叫一個費勁,上下兩片嘴唇難舍難分。



廣東話的氣音,又和普通話發音不一樣了。普通話多是從丹田上發音,而氣音則是從丹田下走氣。

為了更具體形象,他把這種發音方式比作“從肚臍眼下用氣”,比如“香港”的“香”字。



“香氣”兩個字就更厲害了,全是氣音發聲,讀之前要大大吸一口氣。



“香風香水加香氣……”



隨後在大山介紹,廣東話還有一種雙元音,比如“張”、“常”、“廠”、“長”等字。

“張廠長常常想見常廠長”,一句話連續8個字是雙元音,讀得大山一口大氣差點喘不上。

場下在坐的海外華人笑到飆淚,還要跟著大山一起念。





這段廣東話相聲不僅令許多人笑到捶胸,不少人還忍不住感慨:我竟然在跟著一個外國人學說粵語……













大山是中國觀眾非常熟悉的國際友人。《人民日報海外版》曾經還評價他“雖然是外國人,但不是外人”。

在央視1988年的元旦晚會上。當年這位加拿大留學生在北京大學攻讀中國語言文學,一上電視就一炮打響,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洋笑星”。

隨後他拜薑昆為師,開始學習相聲,並成為了各類電視節目以及大型活動的出色雙語主持人,至今他仍然是登上央視春晚次數最多的外籍演員。





最早開始學習中文時,大山隻有19歲,暑假在照相館打工時,認識了一名華人同事,覺得會中文是件厲害事,便請求對方教自己。

“我覺得中文有種特殊魅力,有華人客戶來洗相片,他們唧唧喳喳說中文的樣子,我覺得特別有意思,特別好聽,特別神秘。我就想,假如我能夠學兩句中國話那該多好啊。”

當時在加華人多是廣東人,這位同事告訴大山,中文分為標準用語(普通話)和口語(廣東話),於是大山就先跟著同事學起了廣東話。

1984年大山考上多倫多大學開始攻讀中國研究,大二時還將中文課選為了主修課程,畢業後他入選中加兩國互換學者交流項目,來到北京大學留學繼續進修中國語言文學。

在中國呆了近幾十年,加上自己勤奮學習,大山早就練就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不僅會北京話的兒化音,還會一些地方方言。

他也被譽為“中文說得比中國人還要好的外國人”、“外國人學中文過程中不可逾越的一座高山”。



誇張到連說回英語,嘴裏都帶著一股子北京味。



經常在太平洋兩岸穿梭的大山也是一個民間的文化使者。

他的漢語水平使得他對中國,對中國人和中國文化的掌握和理解,都要比普通的加拿大人更全麵、深刻和準確。他在多倫多的家裏時,還經常會有大學和研究機構請他去做有關中國的演講。

“但不管怎樣,自己的工作都是與中文有關的,我的事業在中國。”大山說。他在國外的社交網站上,給自己的身份備注也是“中國喜劇演員”,平日裏也經常自比“北京人”。



以往在觀眾眼裏的大山,可能隻是一個中文說得特別順溜的外國人。

但這場在海外春晚上精彩的粵語相聲,實在令人震撼。原音輔音、音節音調、發音方式、發聲部位、開音節閉音節,可能連從小到大一直說到老的廣東人,自己可能都搞不清。

即便是現在,大山仍然在堅持研究與中文和相聲藝術相關的內容。



一個外國人不僅研究中文,甚至研究起中國方言比中國人還認真還講究。

這也難怪有網友稱其雖是外國人,可卻有一個“中國魂”。













收到許多網友的支持與誇獎,大山昨晚也在微博上做出回應,感謝大家。

就這會兒功夫,大山還不忘再給大家講講相聲的技巧。



其實大山與中國的淵源,早從上世紀20年代就已經開始了。

抗日戰爭期間,大山的爺爺奶奶都是外科醫生,被人們稱為“饒醫生”。他們帶著3個不到6歲的孩子,不遠千裏來到河南商丘市聖保羅醫院工作,救死扶傷,保護了許多中國老百姓。

3年後,當大山的爺爺奶奶回國時,卻隻帶了1個孩子回加拿大,另外2個孩子不幸得肺癆病死,葬在了中國。

2007年,大山陪著家人來到已經更名的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尋根”,表示當時祖父母來到中國,就是想為中國人民建設一所最好的醫院。

正是由於大山家族與中國的這份特殊曆史,也讓大山結下了與中國的深厚情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