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弓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東湖梅嶺毛手植鬆】

(2017-04-29 12:29:18) 下一個

 

 

 

毛澤東手植鬆 57載紀

 

 

 

攝於 2009年3月中旬

 

 

 

 

 

後皇嘉樹,橘徠服兮。

 

 

 

 

 

 

 

 

 

建國前,毛澤東至少6次到過武漢。

1953年2月,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次來武漢,下榻原中南局招待所,即現在漢口惠濟飯店內的一棟平房式別墅。1956年5月起,毛澤東來武漢都下榻南山甲所。1960年起改住梅嶺一號,直至1974年。

據最新考證,從1953年2月至1974年10月,毛澤東先後48次到東湖,最長的一次住了178天,累計居住時間僅次於北京,東湖賓館也因此曾被人們稱為“湖北中南海”。

毛澤東在東湖梅嶺的故居看上去並不起眼。周邊古木參天,茂密的枝丫覆蓋著幾幢低矮的石頭房子,她寧靜,內斂,但張力磅礴。她佇立在東湖一隅,抬眼即是煙波浩渺——麵積33平方公裏、全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城中湖。遠處,左有磨山,右有珞珈山,水汽蒸騰,氣勢如虹。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最先由誰提出?一直是一個謎。

這篇評論員文章原本是一篇學術論文。文中說,早在1845年,馬克思就提出了檢驗真理的標準問題:“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後來,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裏說:“真理隻有一個,而究竟誰發現了真理,不依靠主觀的誇張,而依靠客觀的實踐。隻有千百萬人民的革命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尺度。”毛澤東還在《實踐論》裏說過:“真理的標準隻能是社會的實踐。”這裏說“隻能”、“才是”,就是說,標準隻有一個,沒有第二個。

其實,“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原話,也是毛澤東最先提出來的。鄭敏庭告訴記者,1963年11月,劉少奇、鄧小平等人在東湖賓館寫《在戰爭與和平問題上的兩條路線——五評蘇共中央公開信》,此文打印出來後,毛澤東修改時,加注了“社會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毛澤東本來就是一個大哲學家,他改完這篇文章,很高興,還在東湖邊照了一張相。這張照片如今也掛在毛澤東故居陳列館內。

該文原稿現保存在中央檔案館。2005年,鄭敏庭專程到該館查閱,找到了毛澤東親筆書寫的這段批語。

 

據東湖賓館資料顯示,從1958年至1974年,毛澤東先後在此接見了來自64個國家的94批外賓,

特別是,金日成先後6次來東湖,毛澤東接見了4次,另有2次是金日成路過武漢,出於對東湖的喜愛,就下榻在東湖賓館;越南勞動黨主席胡誌明先後13次下榻東湖賓館;柬埔寨的西哈努克親王,也多次來東湖賓館住宿。規模最大的一次是1966年7月,毛澤東在東湖梅嶺接見了出席“亞非作家緊急會議”的160多名代表,這些代表來自52個國家。

在梅嶺,毛澤東還兩番接見蒙哥馬利。在二戰中,這位英國陸軍元帥曾成功指揮了北非阿拉曼戰役和具有曆史轉折意義的諾曼底登陸。他十分想了解毛澤東對世界形勢的看法,毛澤東坦率地一一作答,他表示,中國即使強大後,也不會向外擴張,去侵略別的國家。這些談話,經西方媒體報道後,在世界產生很大反響。

從1956年5月,63歲的毛澤東第一次暢遊長江,到1966年7月,73歲的毛澤東最後一次暢遊長江,

11年間,毛澤東在武漢暢遊長江40多次。

1957年9月,大橋通車前夕,毛澤東來到橋麵,從漢陽橋頭一直走到武昌橋頭堡。

晚上回到東湖梅嶺後,揮筆寫下:“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1958年9月13日下午,武鋼煉鐵廠第一號高爐提前煉出第一爐鐵水,

毛澤東親臨現場,見證這一曆史時刻。

 

----------------

 

 1974年10月12日,毛主席離開東湖梅嶺,就再也沒回來過。

當年主席已81歲,疾病纏身,嚴重的白內障讓他看不清他難舍的一切。

那天淩晨,他要離開梅嶺了,他摸摸臥室的床和沙發,摸摸門框,然後讓人扶到東湖邊,

臉貼在湖邊一棵大樹上,側耳傾聽東湖的濤聲。

最後,他來到梅嶺一號門口這棵鬆樹前,親手為鬆樹澆了水後,

含著淚逐一摸了摸那些熟悉得就像家人的服務員的臉,所有的服務員和他身邊的工作人員都哭了。

淩晨3點,主席的專車緩緩駛離,帶著老人家對東湖和湖北人民的深深眷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