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弓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讀 杜牧 章碣 詩史】

(2016-02-25 00:52:10) 下一個

 

   毛澤東手書  杜牧《題項羽廟》


    勝負兵家事有之,包羞忍辱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材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杜牧之題項羽廟詩一首    錄贈
    杜冰坡先生
    毛澤東  二十八年二月二十二日

 

杜牧《題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來未可知。

杜牧會昌中官池州刺史時,過烏江亭,寫了這首詠史詩。

“烏江亭”即現在安徽和縣東北的烏江浦,舊傳是項羽自刎之處。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題商山四皓廟一絕

杜牧

 呂氏強梁嗣子柔,我於天性豈恩讎。

南軍不袒左邊袖,四老安劉是滅劉。

 

《過華清宮絕句》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題武關》

碧溪留我武關東,一笑懷王跡自窮;鄭袖嬌嬈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檣穀塹依然在,弱吐強吞盡已空。今日聖神家四海,戍旗長卷夕陽中。

 

《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登樂遊原》

長空澹澹孤鳥沒,萬古銷沉向此中。

看取漢家何事業,五陵無樹起秋風。

 

《過勤政樓》

千秋佳節名空在,承露絲囊世已無。

唯有紫苔偏稱意,年年因雨上金鋪。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澹雲閑今古同。鳥去鳥來山色裏,人歌人哭水聲中。

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台一笛風。惆悵無因見範蠡,參差煙樹五湖東。

 

 

自班固的《詠史》以來,詠史詩的名家名作很多,如陶淵明,左思等,

那時七言體裁尚未成熟,詠史詩主要以五言古詩為主,如陶淵明的《詠荊軻》、左思的《詠史》係列。

藝術手法也比較單一,主要是鋪陳史實,雜以議論。

杜甫開始用七律吟詠曆史,如《蜀相》《詠懷古跡》等,

劉禹錫的《金陵五題》開始用七絕詠史,

杜牧之詩有“二十八字史論”之稱,七言律絕詠史詩在質和量上都大大提升,臻於大成。

七言律絕由於其體裁比較簡短,對仗要求工整的特性,不便於完整周詳地敘述曆史事實,

然後再滔滔不絕地發表長篇大論。

如何在方寸之間傳神寫照,俯仰今古;如何把史的思想性和詩的藝術性有機結合起來,

這給每個詠史詩作家提出了一個難題,這也正是杜牧詠史詩的藝術成就所在。

 

杜甫在《詠懷古跡》中已開這種筆法的先河,如

“翠華想象空山裏,玉殿虛無野寺中”“江山故宅空文藻,雲雨荒台豈夢思”等。

杜甫的筆法沉實質樸,杜牧的則更趨空靈自如,如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鄭袖嬌嬈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晚唐懷古詠史詩的數量大增,情調也與往時不同。初盛唐在懷古中常帶有前瞻的意味,

中唐懷古詠史常寄托對國家中興的希望,

晚唐詩人則是用一切皆無法長駐的眼光,看待世事的盛衰推移,普遍表現出傷悼的情調。

這種悼古傷今,從劉禹錫在長慶末期和寶曆年間寫的《西塞山懷古》、《金陵五題》、《台城懷古》等篇開始,形成一股勢頭,隨後,有杜牧、許渾、溫庭筠、李商隱等人的大量創作。

 

 

 

唐 · 章碣 《焚書坑》

竹帛煙消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

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傅斯年先生在1945年作為當時的國民參政會“延安訪問團”成員訪問延安時,毛澤東書贈其唐五代詩人章碣詩《焚書坑》:“竹帛煙消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燼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毛澤東贈傅斯年這首詩的緣起:

五四運動期間,身為北大學子的傅斯年是五四運動的先鋒,而當時的毛澤東是北大圖書館的一名管理員。因傅斯年常到圖書館看書,故和毛澤東相識。之後毛澤東離開北京回湖南創辦了《湘江評論》,而傅斯年則在北大創辦了《新潮》雜誌,這兩份雜誌一南一北,遙相呼應。故毛與傅有著一定的淵源。

在1945年傅斯年訪問延安時,7月5日淩晨,毛澤東邀其獨談。在談話中,毛澤東高度讚揚傅斯年五四期間為反帝反封建作出的貢獻。傅斯年對曰:“我們不過是陳勝、吳廣,你們才是項羽、劉邦。”通宵長談結束時,傅斯年向毛澤東索要墨寶,毛澤東便以上麵所提及的章碣的《焚書坑》一詩贈傅斯年並附信一封:“孟真先生:遵囑寫了數字。不像樣子,聊作紀念,今日聞陳勝吳廣之說,未免過謙,故述唐人語以廣之。” 

 

 

毛澤東當時是憑記憶隨手揮灑,第一、二句與原詩“勝負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略有出入,

(繁忙戰事軍務黨政中 憶來命筆錯記幾字尋常事;若 著意改字則另有工)

勝負兵家事不期,不期而遇,意料之外,摸不準

勝負兵家事有之,但並非盡不可預料,高手十戰 不說十拿九穩 至少不離七八,

勝負在一定成度上是可控可預料的,不盡是 拋硬幣 正反麵 全憑機遇

包羞忍恥是男兒

包羞忍是男兒

杜牧 ·《題烏江亭》:包羞忍是男兒。

明·王廷訥《獅吼記》:“在家做小伏低,好似啞子吃了黃連在心裏苦,到人前包羞忍。”

榮辱得失 忍辱負重 忍辱含垢 奇恥大辱 是可忍孰不可忍

恥辱二字為近義字,辱有似乎更勝於恥之意

因此 這三個字,不排除 毛 確有改杜詩 之思, 讀者自鑒。

毛 注: 錄贈    杜冰坡先生

錄,轉錄,抄錄,應是錄杜牧原文, 故,可能確係 毛 記憶不確之 轉錄

然 毛 改字後的 杜詩 的確 更雋永耐讀

杜牧《題烏江亭》,陳洎《過項羽廟》,王安石《疊題烏江亭》,嚴遂成《烏江項羽廟題壁》

烏江 在秦漢時為東城縣的一個亭。

秦製:“大率十裏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鄉有三老、有秩、遊徼。”

這裏 亭 為 村 之意,不指我們今天見慣的 涼亭

烏江亭,在今安徽省和縣東北的烏江浦,自古為一渡口,秦漢之時即設有亭長,是我國最早的驛亭之一。

楚漢相爭時,西楚霸王項羽在此兵敗自盡,烏江亭由此聞名古今。劉邦早年即為劉亭長(村長)。

霸王祠亦稱項亭、項王亭、楚廟、項羽廟。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於此。

究竟 杜牧本來此絕句 有無標題 標題是 烏江亭 抑或 項羽廟,因無杜本,無從說起

但 無論  烏江亭 或 項羽廟 均指同一地 同一處,豈有他哉。

見有指責 毛澤東 錯寫 杜牧原詩名(標題)之烏江亭 為 項羽廟, 足見此端之狹小!

 

      宋  ·  王安石      《烏江亭》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宋  ·  陳洎   《過項羽廟》

八千子弟已投戈,夜帳猶聞怨楚歌。

學敵萬人成底事,不思一箇範增多。

 

· 嚴遂成《烏江項羽廟題壁》

範增一去無謀主,韓信原來是逐臣。

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不獨為靈均。

 

嚴遂成 《三垂岡》的詩 也為毛澤東所器重

 

宋  · 艾性夫 《項羽廟》

容心絕少忌心多,背楚疑增自倒戈。 羞渡烏江依故老,竟乘烏騅泣嬌娥。

一生負氣止如此,大義虧人爭奈何。 莫唱送迎山下曲,恐渠驚是漢軍歌。

 

宋  · 李冠  《六州歌頭·項羽廟》

秦亡草昧,劉項起吞並。鞭寰宇,驅龍虎,掃欃槍,斬長鯨。血染中原戰,視餘耳,皆鷹犬,平禍亂,歸炎漢,勢奔傾。兵散月明,風急旌旗亂,刁鬥三更。共虞姬相對,泣聽楚歌聲,玉帳魂驚,淚盈盈。

念花無主,凝愁苦,揮雪刃,掩泉扃。時不利,騅不逝,困陰陵,叱追兵。嗚咽摧天地,望歸路,忍偷生!功蓋世,何處見遺靈?江靜水寒煙冷,波紋細、古木凋零。遣行人到此,追念益傷情,勝負難憑!

 

 

 

杜冰坡其人

  杜冰坡既著名卻又不太出名。說其著名,是因其“五四”運動期間於北京大學史學係畢業留校任教並兼李大釗的北大圖書館管理員,以曆史教學、研究為主。其間還與和他同庚的毛澤東為同事,並因信仰、誌趣相近結為好友。杜冰坡後來輾轉上海、武漢、廣州幾大學任教(有說還曾任黃埔軍校政治教官?),曾隨國民黨左派領袖鄧演達參加北伐。

他堅決擁護鄧演達關於“以國民黨左派和共產黨人為基礎改組國民黨,容納共產黨的綱領”等主張,並積極參加改組國民黨的工作。從任中國農工民主黨前身“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的中央委員,到鄧被國民黨右派殺害後,李濟深等發動的“閩變”,其間以第三黨身份參加福建人民革命政府負責廈門黨務,並任軍政幹校政治總教官;

到抗日期間,被原鄧氏部下陳誠聘為軍委會總政治部的設計委員會委員、中將參議;

他曾企圖用江湖好漢將葉挺劫走的營救葉挺的計劃,未獲周恩來同意作罷;

日本投降時他以中將顧問身份參加華北地區對日受降儀式;

到聯絡民主人士和平解放北平等等,杜都做了大量工作。所以後來杜光榮地參加了開國大典,並成為民革中委。

他與毛主席時有書信往來,主席稱他為社會賢達,杜亦以此引為自豪。

  說其不太出名,一因其終生在外地活動;二因長期埋頭學術,做人低調,加上去世較早(1958年)

三因其在農工黨內與主席章伯鈞不合,故轉參 民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