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弓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罪功 集一身, 是非 需分明。

(2016-01-21 22:00:41) 下一個

在八年抗戰中,毛澤東實行“三分抗日,八分發展”的內部政策,-----此說 不實。

到底是誰 下的  不抵抗 不反抗 命令, 至今 無準確定論:

1 張的  參謀長 下達的 ---------- 東北軍 參謀長榮臻命令北大營駐軍:“不準抵抗,不準動,把槍放到庫房裏,挺著死,大家成仁,為國犧牲。

2 張本人 下達的

3 蔣政府 下達的

 

應該是 事先早有 預案, 不是臨時決定。

-----------

從以上三人的回憶看,向東北軍下令不抵抗的是張學良,時間是淩晨一點到兩點之間。而向南京國民政府報告的是19日6點後,蔣介石19日知道此事很正常。

    同時,雖然找不到蔣介石當時下達不抵抗的命令,卻也找不到蔣介石下令抵抗的命令或指示。他在當日的日記中寫道“臥薪嚐膽、教養生聚。忍辱負重,是我今日之事也”又豈不是不抵抗的態度!

    目前所見蔣介石9月19日給張學良的密電:“沈陽日軍行動,可作地方事件,望力避衝突,以免事態擴大,一切對日交涉,聽候中央處理。”

    蔣介石的這種態度與張學良同出一轍,都是力避衝突,沒有要求抵抗。

======================

奉軍第七旅在事先已經得知日軍將要在近期製造挑釁事件。9月6日,張學良命瀋陽軍事負責人謂,“無論日人如何受尋事,須萬分容忍,不與抵抗,以免事態擴大。”[4]:607經過反複研究,第七旅決定對於日軍的進攻,采取「釁不自我開,作有限度的退讓」的對策,如果敵軍進攻,在南北東之間待敵軍進到營垣七八百米的距離時,在西麵待敵人越過鐵路即開槍射擊,在萬不得己的情況下,全軍退到東山嘴子附近集結候命行動。事變發生時,旅長王以哲沒在軍中。參謀長潘鎮源用電話向榮臻請示,榮下令“全取不抵抗主義,繳械則任繳械,入占營內即聽其侵入,並告以雖口頭命令亦須絕對服從。” 9月11日,蔣亦命其避免與日本衝突[4]:607

東北軍共約20萬人,半數駐於關內,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張學良及黑龍江省政府主席萬福麟均在北平,吉林省政府主席張作相居遼西錦州,僅遼寧省政府主席臧士毅,事先皆無警覺,絲毫未作準備。[4]:608在瀋陽奉軍第七旅三個團中有兩個團按指示撤走,隻有王鐵漢的第六二〇團未及時接到撤退命令,被迫自衛抵抗,日本人謀本舍三在《關東軍史》寫道:“因慮營內設伏,為激烈之反抗,故前線士兵,不敢十分挺進,隻以極猛烈之炮火相恫嚇。” 直到次日兩點多,鐵嶺撫順的日本守備隊相繼來到,兵力增加,才勉強迫近北大營四周的鐵絲網,從南麵突入營垣。中國官兵與敵展開巷戰,激戰到三點多鍾。在王鐵團長率領下突圍,撤退到東山咀子集結待命。

在旅順的關東軍司令本莊繁中將經時任關東軍作戰主任參謀石原莞爾中佐提議的早就擬好的作戰方案,同意了全軍出動,下達進攻命令。

 

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

在九一八事發當時,乃是張學良親自下令不抵抗,而蔣介石遲至9月19日到達南昌後,晚間九點至十點才從上海方麵得知“事變”消息。張學良事後自己也說,“是我們東北軍自己選擇不抵抗的。”[21]

榮臻,九月十八日深夜:(節錄)

得知日軍襲擊北大營,當即向北平張副司令以電話報告,並請應付辦法。當經奉示,尊重國聯和平宗旨,避免衝突,故轉告第七旅王以哲旅長,令不抵抗……彼時,又接報告,知工業區迫擊炮廠、火藥廠,均被日軍襲擊。當時朱光沐、王以哲等,又以電話向張副司令報告,奉諭,仍不抵抗……

張學良,九月十九日下午:

昨日接到瀋電,驚悉中日衝突事件,惟東北既無抵抗之力量,亦無開戰之理由,已經由瀋,嚴飭其絕對不抵抗,盡任日軍所為。

張學良在戰後曾解釋:「當時我沒想到日軍會那麼蠻幹,我以為他們絕不會這樣做。我覺得日本是要以這種軍事行動來挑撥我們,因此我下令不要抵抗。我希望和平解決這個事件……後來國民對我的不抵抗有所責難,對這我不能接受。但如果責備我未能看穿日本的陰謀,我承認我有責任。」「從前許多學者研究認為是國民政府指示不抵抗,但其實國民政府的指示是『相應處理』,『相應處理』意思是看情況自己去辦,等於中央不負責的。因此不能將九一八事變沒抵抗的責任推給國民政府。我因為不希望擴大事件,所以採取不抵抗政策[2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