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弓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詩詞源探 劄記(初稿)】

(2015-10-17 13:16:04) 下一個
 
 
 


《尚書堯典》 “詩言誌”。

《尚書虞書》:“詩言誌,歌詠言,聲依詠,律和聲。”

《禮記樂記》:“詩,言其誌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

《史記五帝本紀》 “詩言意”。

東漢《詩大序》(又名 毛詩序)曰:“詩者,誌之所之也。在心為誌,發言為詩。”

【唐韻】【集韻】【韻會】職吏切【正韻】支義切,鋕。
《說文解字》曰:誌,意也。從心,之聲。職吏切。
【說文】從心之聲。誌者,心之所之也。 【論語】誌於道。【詩序】在心爲誌。 又
【廣韻】意慕也。【儀禮·大射儀】不以樂誌。【註】誌者,意所擬度也。
【禮·少儀】問卜筮曰:義歟,誌歟。義則可問,誌則否。【註】義,正事也。誌,私意也。 又準誌也。

 


《說文解字》曰:“詩,誌也。誌發於言。從‘言’,‘寺’聲。”  “寺”與“誌”古音相同,互為假借,
所以“詩”就是“言”所表達之“誌”。

聞一多先生《歌與詩》曰:“誌與詩原來是一個字。誌有三個意義:一記憶,二記錄,三懷抱,
這三個意義正代表詩的發展途徑上三個主要階段。”  “誌”和“詩”的三個階段是:
一作為記誦的歌訣,二作為記事的史書,三作為抒情的詩歌。

錢鍾書先生說: “誌”的字義為“言之在外者”和“意之在內者”兩種,而“《詩》言誌”之“誌”正是後一種。


古體詩,又稱古風詩,簡稱古風,相對於近體詩而言。時間上大致以唐初之前為界。
唐朝以前的詩歌,不分古體近體。初唐開始,律詩和絕句的格式漸有規矩,以前那些形式格律不嚴格不講究的詩體,
就一律稱作古體,並把律詩絕句合稱為近體。即使在唐代抑或以後,甚至今天,仍有許多詩人依古體寫作詩篇。
 
 詩經和樂府通常也歸類為古體詩。我們現在稱謂的 古詩詞 通指古人所作的詩詞,包括古風和古後,
古後即所謂的近體詩詞,說近可不近,得從唐初算起 晚至民國初年。
今人 多寫古後,古風 亦有之。
 
有文字記載的中國最早的詩歌是上古時期的《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宍 ròu 同 肉,打獵為了得到肉,是為 逐宍。 二言詩,全詩共八字。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許多人誤以為最早的詩當是收入詩經中的第一首 即《關雎》了。

其實,是上述的《彈歌》,是一首遠古時期的歌謠。(可以考證明確)

《詩經》裏最早的詩作於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成於春秋中葉。
 
屈原 宋玉 楚辭 是古風大成者。
蘇軾曰:“楚辭前無古,後無今。”又曰:“吾文終其身企慕而不能及萬一者,惟屈子一人耳。”
 
賦,本意指誦說,如《漢書·藝文誌》“不歌而誦謂之賦。”漢初,逐漸形成體製。
它繼承《楚辭》形式上一些特點,講究文采、韻律和節奏,又吸收了戰國縱橫家鋪張的手法,
內容上著力“體物”,也注意到“寫誌”,即通過摹寫事物來抒發情誌。
此外,趨於散文化,經常使用排比、對偶的整齊句法,既自由又謹嚴,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
 
 
漢代時樂府詩形成。樂府詩配樂演唱,歌詩,是名詩歌。
三國魏晉 陶潛 三曹  竹林七賢 依然唱古風。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上承東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在我國詩歌發展史上是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

文人沈約、謝脁等人創造 永明聲律 後成風,使中國的詩歌從比較自由的“古體”走向有一定格律的“舊體”即近體詩。

永明(483-493年),是齊武帝的年號。這是永明年間發起的一場聲律運動,形成了四聲八病之說,

代表人物有沈約、謝朓、王融,開創了研究對偶、押韻的永明體,使中國詩歌走上了格律化道路,

聲律論的提出也為唐代近體詩的繁榮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講究平上去入的對稱和錯落有致的聲調搭配為原則,

詩人從先前各自秉美學感悟使然而致的韻律之美 到 約而成俗 循規蹈矩 入格納律 的人人風氣 文風,(現代語言:格式化~)。

 

到了唐代(618-907年),中國詩歌出現了較多的四句的絕句和八句的律詩。絕 律詩 要求押韻,平仄、對仗等。
 
李白 的作品多為古風,杜甫 的詩章則多為舊(近)體詩,(李白比杜甫年長十一歲)。
 
唐詩宋詞,(宋朝 960-1279年)詞要有詞牌,最早的 第一首 詞 是誰寫的, 無答,無解。
  有說 憶秦娥 有說 菩薩蠻, 都是李白寫的,此也隻是個傳說。況且 就算是李白寫的,
太白當時也沒有給它一個標牌 即成為後來的詞牌,
所以 詞牌也是後人追溯而定下來, 大家遵循的。
 
寫詞 作詞 也 謂之 填詞, 顧名思義 (循格律)填入字詞 即是。
 
詩歌 需要抑揚頓挫 朗朗上口 這是古人 先人首先從聲韻美學觀念感官而來的
能上口才能傳頌 才是上乘,久而久之 竅門即規律出來了,規矩法則產生了, 即 格律。
格律是對眾多美好詩句總結分析而提煉升華出來的規律
說的 更明白一點兒, 格律是後生的, 不是先天的。
屈原 李白寫的時候 根本沒有那麽多勞什子羈絆,故能神采飛揚 恣意縱橫。
 
老子無規矩可經天緯地,孫子寫兵法施規矩方圓。
 
無獨有偶 中國詩歌格律化的同期 地球上別的文化的詩歌也在格式化
中國有七言七律 西方出十四行詩。
十四行詩(英語 Sonnet 法語 sonet 意大利語 sonetto),音譯商籟,是一種定型詩的類型,起源於義大利,
於十三世紀時期形成,之後傳布到歐洲各國。
(即 相應中國唐代末期,東西方有些東西 似乎總是 花開兩枝 攜手而來~)
十四行詩的原始字麵意思,是小詩、小歌謠的意思。在13世紀時,14行詩被定型下來,由十四句詩句組成,
其押韻結構與文字構成皆有嚴格限製。現在常見的是意大利類(彼特拉克類)或英國類(莎士比亞類)。
雪萊的《西風頌》是歐洲詩歌史上的藝術珍品。全詩共五節,由五首十四行詩組成。
 
 
夫以為 要寫好詩詞 先決是要胸內有物,有所思,即 立意
其次是抒發,需要技術,即 采藝
其三是 循規蹈矩 才能有美感 有韻律之美,即遵循約定成俗的 用律
不以詞害意,舍本求末。
《孟子·萬章上》:“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誌。以意逆誌,是為得之。”
朱熹集注:“文,字也。辭,語也……言說《詩》之法,不可以一字而害一句之義,不可以一句而害設辭之誌。”
 
 
王國維的“境界”說: 詩詞以境界為上
能寫真景物 、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 理想派寫境,浪漫派造境。
無我之境靜而雅,有我之境宏壯。 物境和心境都屬於境界。
 
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
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
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於理想故也。
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①”,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②”,有我之境也。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③”,“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④”,無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
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傑之士能自樹立耳。
 
太白純以氣象勝。“西風殘照,漢家陵闕①”,寥寥八字,遂關千古登臨之口。
 
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昭明太子稱陶淵明詩“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①”。

王無功稱薛收賦“韻趣高奇,詞義曠遠,嵯峨蕭瑟,真不可言②”。

詞中惜少此二種氣象,前者唯東坡,後者唯白石,略得一二耳。

 

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無二人之胸襟而學其詞,猶東施之效捧心也。

 

四言敝而有《楚辭》,《楚辭》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詩敝而有律絕,律絕敝而有詞。

蓋文體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習套。豪傑之士,亦難於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體,

以自解脫,一切文體所以始盛終衰者,皆由於此。

故謂文學後不如前,餘未敢信。但就一體論,則此說固無以易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詞脫口而出,無嬌揉妝束之態。
以其所見者真,所知者深也。詩詞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無大誤矣。

近體詩體製,以五七言絕句為最尊,律詩次之,排律最下。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平沙①,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此元人馬東籬《天淨沙》小令也。寥寥數語,深得唐人絕句妙境。有元一代詞家,皆不能辦此也。

詩之景闊,詞之言長。言氣質,言神韻,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氣質、神韻,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隨之矣。
 
稼軒《賀新郎》詞"送茂嘉十二弟①",章法絕妙。且語語有境界,此能品而幾於神者。然非有意為之,故後人不能學也。
 
唐五代之詞,有句而無篇。南宋名家之詞,有篇而無句。
有篇有句,唯李後主降宋後諸作,及永叔、子瞻、少遊、美成、稼軒數人而已。
 
天才者,或數十年而一出,或數百年而一出,而又須濟之以學問,帥之以德性,始能產真正之大文學。
此屈子(屈原)、淵明(陶潛)、子美(杜甫)、子瞻(蘇軾)等所以曠世而不一遇也。
 
 


 
 
語言是後天獲得的 學會的,鷯哥,鸚鵡,和八哥等鳥類經過訓練 可惟妙惟肖地模仿人類說話,
“狼孩” 等被動物自幼馴養的人孩 會有撫養動物的吼叫,卻不會說人話,即是最好的明證。
 
 
 
人 來到世間的第一個動作是 哭,肺泡開張,吸呼產生 (胎兒在母體內是不呼吸的)
這個哭 不是 悲痛 而是 喜慶,不是想哭 而是被動的鼻開口張 空氣入出 空氣循環所成。
人 最先聽到的是哭聲,伴和著的是 山呼風嘯 鳥獸啼鳴, 文字還沒出現,聲音 就已經存在 音樂 由聲而生。
 
 
勞動號子  口訣歌謠 詩歌  
 
大致如此階段和過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