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弓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朱德 保留火種的人】----- ZT

(2015-09-26 12:11:02) 下一個

朱德 南昌起義後力挽狂瀾的元帥 之首

 

 

朱德(1886年-1976),字玉階,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四川儀隴人。1909年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1913年後在滇軍任營長、副團長、團長、旅長。曾參加護國、護法戰爭。1922年赴德國留學,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到蘇聯學習軍事,次年回國。1927年在南昌創辦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官教育團,參加領導八一南昌起義,任起義軍第九軍副軍長。1928年參與領導湘南起義,建立工農民主政權,同年4月,率起義軍上井岡山,同毛澤東領導的部隊會師,成立了中國工農革命軍(後改稱紅軍)第四軍。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首。

 

 1927年9月初,南昌起義軍在三河壩兵分兩路,主力由周恩來、賀龍、葉挺、劉伯承等率領,直奔潮汕;朱德率領部分兵力,留守當地,阻敵抄襲主力後路。 這就是有名的“三河壩分兵”。  

接手爛攤子

當年,四散撤退的南昌起義領導人,沒有哪一個人能想到,留在三河壩擔負殿後任務的朱德,最終組織起南昌起義部隊的“上山”力量,成為人民軍隊的第一號軍人。

不論是起義之前,還是起義進行中,組織指揮起義的核心領導成員中,都沒有朱德。 起義當天晚上,前敵委員會分派給朱德的任務是,用宴請、打牌和閑談的方式,拖住滇軍的兩個團長,以保證起義順利進行。陳毅說,在南昌暴動的時候,幾乎沒人聽朱德的話,大家隻不過尊重他是一個老同誌罷了。

起義軍主力11軍轄8個團,由葉挺指揮。20軍轄6個團,是賀龍的部隊。

朱德是9軍副軍長,當時,9軍就是一個空架子,沒有軍長,參加起義的隻有軍官教育團三個連和南昌公安局兩個保安隊,不到五百人,隻能算一個營。

在三河壩完成阻擊任務時,真正是朱德從9軍帶出來的人員,已經沒有幾個,基本力量是周士第的25師,還有周邦采帶回來的24師人員。 這是一個損兵過半,四麵都是敵人、與上下左右皆失去聯係的爛攤子,思想上和組織上相當混亂。 到底怎麽辦?隻能由臨時負責的朱德作出決斷。

在商量下一步行動方案的會議上,一些同誌覺得主力部隊都在潮汕打散了,這點力量難以保存,提出散夥。朱德堅決反對。他提出隱蔽北上,穿山西進,去湘南。 這是一個異常嚴峻的時刻。沒有基本隊伍的朱德,以他異乎尋常的執著,為困境中的隊伍指明了出路。 茫然四顧的人們,聽了他的話。   

人心散了

三河壩還不是穀底,穀底在天心圩

部隊雖然擺脫了追敵,但是,經常受到地主武裝和土匪的襲擊,不得不在山穀小道上穿行,在林中宿營。時近冬天,官兵仍然穿著單衣,有的甚至穿著短褲,打著赤腳,連草鞋都沒有;無處籌措糧食,官兵常常餓肚子;缺乏醫療設備和藥品,傷病員得不到治療;部隊的槍支彈藥無法補充,戰鬥力越來越弱。由於饑寒交迫,疾病流行,部隊思想一片混亂。

楊至誠上將後來回憶說:“每個人都考慮同樣的問題:現在部隊失敗了,到處都是敵人,我們這支孤軍,一無給養,二無援兵,應當怎麽辦?該走到哪裏去?” 各級幹部紛紛離隊。一些高級領導幹部,有的先辭後別,有的不辭而別。

後來,75團團長張啟圖,寫了一份《關於75團在南昌暴動中鬥爭經過報告》,向中央陳述當時的情況:“師長、團長均皆逃走,各營長、連長亦多離開。” 南昌起義在軍、師兩級設立黨代表;團、營、連三級設立政治指導員。這一體製,到1927年10月底崩潰。所有師以上黨的領導人均已離隊,隻剩一個團級政治指導員陳毅。 軍事幹部也是如此。

在天心圩,不僅師長周士第、黨代表李碩勳離隊,73團團長黃浩聲、75團團長張啟圖也離開了部隊。師團級軍事幹部隻剩一個74團參謀長王爾琢。 領導幹部如此,下麵更難控製。營長、連長們結夥出走。還有的把自己部隊拉走,帶一個排或一個連,公開離隊。 剩下來的要求分散活動。

林彪帶著幾個黃埔四期畢業的連長,來找陳毅,說:“部隊不行了,一碰就垮,與其等部隊垮了當俘虜,不如現在穿便衣,到上海,另外去搞。” 部隊麵臨一哄而散之勢。南昌起義留下的這點革命火種,就有立即熄滅的可能。   

力挽狂瀾

關鍵時刻站出來的,還是朱德。

在天心圩軍人大會上,朱德鎮定地說:“大革命是失敗了,我們的起義軍也失敗了。但是,我們還要革命。同誌們,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強。” 陳毅後來說:“朱總司令在最黑暗的日子裏,在群眾情緒低到零度、灰心喪氣的時候,指出光明的前途,增加群眾的革命信念,這是總司令的偉大。” 什麽叫力挽狂瀾?這就叫力挽狂瀾。 朱德的話語中,已經包含兩條政治綱領:共產主義必然勝利;革命必須自願。這兩條綱領後來成為人民軍隊政治宣傳工作的基礎。

在江西省安遠的天心圩,朱德這個最初“地位並不重要,也沒有人聽他的話”的指揮者,在關鍵時刻,為即將崩潰的隊伍,樹立起高山一樣的信仰。通過信仰認識利益,再通過信仰和利益,驅散恐懼,真正的領導力和領導威望,在嚴重的危機中鳳凰涅槃一般誕生。 火種保留了下來,再也沒有熄滅。 部隊被改編為一個縱隊。朱德任縱隊司令員,陳毅任政治指導員,王爾琢任參謀長。下編一個士兵支隊,轄三個步兵大隊;還有一個特務大隊。剩下一門82迫擊炮、兩挺手提機關槍、兩挺重機關槍,合編為一個機炮大隊。多餘的軍官,編成一個教導隊,直屬縱隊部,共計800人。 這就是全部家底。

粟裕回憶說,隊伍到達閩贛邊界的石經嶺附近隘口,受敵阻擊。朱德親率幾個警衛員,從長滿灌木的懸崖陡壁攀登而上,出其不意地在敵側後發起進攻,“當大家懷著勝利的喜悅,通過由朱德親自殺開的這條血路時,隻見他威武地站在一塊斷壁上,手裏提著駁殼槍,指揮後續部隊通過隘口”。 朱德為這支失敗的隊伍殺出了一條血路。   

十六字訣

對這支隊伍的戰略戰術,朱德作出了極大貢獻。

天心圩整頓後,他開始向部隊講授新戰術,講授正規戰如何向遊擊戰發展。 辛亥革命後,朱德在川、滇、黔同北洋軍閥部隊打仗時,摸索出一些遊擊戰法。1925年7月,朱德到蘇聯的東方勞動大學學習,幾個月後,去莫斯科郊外接受軍事訓練,主要學習城市巷戰、遊擊戰的戰術。教官問朱德,回國後怎樣打仗,朱德說:“我的戰法是‘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必要時拖隊伍上山’。” 十六字訣遊擊戰術的精髓形成了。

南昌起義部隊南下攻打會昌時,朱德奉命指揮20軍第3師進攻會昌東北高地。他首先命令教導團團長侯鏡如,挑選幾十人組成敢死隊,追擊正向會昌退卻的錢大鈞部。他動員說:“今天,我要求你們一反往常猛打猛衝的常規,隻同敵人打心理戰。你們要分作數股,分散活動,跟在敵人後麵,或插到敵人兩翼,打冷槍。要攪得敵人吃不下、睡不著,這就是你們的任務。”

1955年,人民解放軍授銜,朱德名列十大元帥之首。

73團3營7連連長林彪名列十大元帥之三,

73團政治指導員陳毅名列十大元帥之六,

74團班長粟裕名列十位大將之首,

天心圩離隊的師長周士第授銜上將。

沒有朱德,南昌起義的最後火種能夠保存下來嗎?沒有三河壩分兵,朱德跟著南下潮汕,又會是什麽結局?

曆史中,確實有很多東西難以預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