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弓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三線建設, 大三線,小三線】----- 功與過

(2015-06-17 13:58:07) 下一個



毛澤東“三線”建設的構想:防備敵人的入侵

三線建設
是一場從1964年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中國內地省份進行的
一場以備戰備荒為目的的大規模國防、科技、工業,電力和交通基本設施建設。

三線地區是一個軍事地理概念,包括中國中西部地區的13個省、自治區。
其核心地區在
中國西北地區(包括現在的陝西甘肅寧夏青海)和中國西南地區
(包括現在的四川重慶雲南貴州)。其開始的背景是越南戰爭的升級和美國在
中國東南沿海的軍事攻勢,以及
中蘇交惡和兩國間的小規模武裝衝突。

“三線”首先是一個地理概念,
是相對於沿邊沿海的“一線”地區(指東南沿海及東北、新疆等地區)而言。
三線建設的範圍包括西南三省(四川、雲南、貴州,含四川省重慶市)、
西北四省(陝西、青海、甘肅
烏鞘嶺以東、寧夏)、
以及京廣線以西的
河北河南湖北湖南的部分,
以及
廣西河池地區山西雁門關以南等省自治區。

位於一線和二線地區的廣大中部地區成為二線,包括位於一線省份與
京廣鐵路之間的
安徽江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的東半部。在三線地區,在其中又以貴州、四川東部山區、
四川中部平原地區、
漢中秦嶺北麓等地區的企業數量多,規模大,遷入工業人口多。


1964年5月10日國家經委領導小組向毛澤東匯報“三五”計劃的初步設想時,遭到了毛澤東的反對。
他說:“第三個五年計劃,原計劃在二線打圈子,對基礎的三線注意不夠,現在要不上,後六年要把西南打下基礎”。

他強調農業,國防工業是拳頭,基礎工業是屁股。“要使拳頭有勁,屁股就要坐穩”。
毛澤東指出,在分配投資時,要重點考慮基礎工業,國防工業,然後才是農業。

1964年5月,毛澤東在中南海菊香書屋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毛澤東說:
第一線是沿海,包鋼到蘭州這一條線是第二線,西南是第三線。攀枝花鐵礦下決心要搞,
把我們的薪水都拿去搞。在原子彈時期,沒有後方是不行的,要準備上山,上山總要有個地方
。”

1964年5月15日,在北京召開討論“三五”計劃的中央工作會議,
毛澤東指出要采取緊急措施加快攀枝花工業基地的建設。
軍方認為當時的國際環境有可能爆發戰爭。而中國當時的工業布局過於集中在前線。
1964年5月總參謀部作戰部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當時工業過於集中,14個一百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
就集中了約60%的主要民用機械工業,50%的化學工業和52%的國防工業;大城市人口過多且集中在沿海地區,
易遭空襲;主要鐵路樞紐、橋梁和港口碼頭,一般多在大中城市及其附近;所有水庫,緊急泄水能力都很小,
易造破壞 。三線建設,就是試圖改變這個麵貌,在縱深地區,即在西南和西北地區(包括湘西,豫西,鄂西)
建立一個比較完整的後方工業體係。1964年7月15日,毛澤東對周恩來、彭真、賀龍、羅瑞卿等說:
“如果材料不夠,其他鐵路不修,也要集中修一條成昆路。”“應該把攀枝花和聯係到攀枝花的交通、
煤、電的建設搞起來”1964年8月2日北部灣事件爆發,美國驅逐艦“馬克多斯”號挑起並誇大
與北越的武裝衝突。美國出動第七艦隊125艘軍艦和600餘架飛機,開始全麵介入越南戰爭,
導致越戰全麵升級,並延燒到包括北部灣和海南島在內的中國南部地區。
北部灣事件迅速導致“三五” 計劃從“解決吃穿用”為開展三線建設。
 

由周恩來牽頭,國務院副總理李富春主持三線建設的日常工作,
薄一波副總理和羅瑞卿副總理兼總參謀長兼國防工辦主任協助。
1965年2月,黨中央國務院批準成立西南三線建設委員會,以加強對整個西南三線建設的領導。

1965年3月29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西南三線建設委員會組成人員的批複》
同意以李井泉為主任,程子華閻秀峰為副主任。後來彭德懷錢敏任西南三線建委副主任。

成立以西北局第一書記劉瀾濤為主任的西北三線建設委員會和

中南局書記王任重為主任的中南三線建設委員會。


 

在中央書記處討論三線建設會議上兩次講話,提醒大家要準備帝國主義可能發動的侵略戰爭。
他不無憂慮地說:“現在工廠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區,不利於備戰。工廠可以一分為二,
要搶時間遷至內地去,各省都要搬家,都要建立自己的戰略後方,不僅工業交通部門要搬家,
而且院校和科研單位也要搬家。

與此同時,他還批評主管工業的負責人:
現在沿海搞這麽大,不搬家不行。你搞到二線也好嘛!為什麽不可以搞到二線?
四川、雲南、貴州是三線都可以搬去嘛!

經過毛澤東多次強調,迅速開展三線建設作為國家經濟建設重點成為大家的共識。

 



1965年8月19日,李富春薄一波羅瑞卿聯名向毛澤東和中共中央提交
《關於國家經濟建設如何防備敵人突然襲擊的報告》,提出一切新的項目不在第一線,
特別是15個一百萬以上人口的城市。現有續建項目,除了明年,後年可完工投產見效的以外,
其餘一律要縮小規模,不再擴建,盡早收尾。一線二線的現有企業,能一分為二的,
能搬遷的,要搬遷到一部分到三線去。根據1965年通過的《匯報提綱》 的安排,
用在三線地區的投資站全國的比例占42.2%。
在重工業、國防工業,交通運輸業的投資占總投資的74%。



1965年9月14日,國家計委向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報送
《關於第三個五年計劃安排情況的匯報提綱》(簡稱《匯報提綱》),
最終確定了“三五”計劃以三線建設為主要任務。

 

即使在三線建設方針確定之後,關於是否會發生戰爭,三線建設是否必要黨內一直有爭議。
1965年11月13日,毛澤東在天津考察時詢問當地負責人:
“大三線建設,小三線建設,會不會浪費?”
地方負責人答:“不會的,就是敵人不來,從經濟建設上說,也是有用的。”
毛澤東聽了很滿意。事實上,三線建設一直受到當時國際形勢的影響。
從1964年開始到1980年,三線建設在斷斷續續的16年間有兩個高潮,
分別是在北部灣事件後的1965年至1967年,和中蘇珍寶島事件後的1970年至1971年。
 

在1964年至1980年期間,國家在三線地區共審批1100多個中大型建設項目。
大批原先位於大城市的工廠與人才進入西部山區。更有“備戰備荒為人民”
“好人好馬上三線”等口號號召人們前往三線地區。”
文革”早期,“三線”也是大量知青的去處。

-----------------


  大三線建設主要成就


中國二汽          (湖北省十堰市)  中國第二大汽車集團
江漢油田          (湖北省潛江市)
長慶油田          (陝西省)        中國第三大油田
酒泉鋼鐵集團      (甘肅酒泉)
西北鋁加工廠      (甘肅蘭州)
攀枝花鋼鐵集團    (四川攀枝花)    中國第五大鋼鐵集團
賀蘭山煤炭基地    (寧夏石嘴山市)
酒泉航天發射中心  (甘肅酒泉)      中國最大航天發射場
西昌航天發射中心  (四川西昌)
金川有色金屬公司  (甘肅金昌) 
嘉陵摩托車集團    (重慶市)        世界最大摩托車生產商
六盤水煤炭工業基地(貴州六盤水)
德陽第二重型機器廠(四川德陽)      超大型機械生產商
洛陽玻璃廠        (河南省洛陽市) 
東方電機廠
東方汽輪機廠
東方鍋爐廠
成昆鐵路          (成都——昆明)   全長1091公裏
焦枝鐵路          (焦作——枝城)   全長 772公裏
湘黔鐵路          (株洲——貴定)   全長 905公裏
襄渝鐵路          (襄樊——重慶)   全長1411公裏
青藏鐵路一期      (西寧——南山口) 全長 814公裏
劉家峽水電站       總裝機容量122.5萬千瓦,年發電量57億度
丹江口水電站        亞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
葛洲壩水電站      (湖北省宜昌市)   總裝機容量271.5萬千瓦,年發電量161億度
中國西南物理研究院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