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弓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明 梅 正 取 ~】

(2014-02-20 05:09:42) 下一個

明朝 兩位大詩人 的 詠梅詩






李攀龍 詠梅 兩首



署中有憶 江南梅花者 因以為賦  

欲問梅花上苑遲,坐中南客重相思。

開簾署有青山色,對酒人如白雪枝。

驛使書來春不見,仙郎夢斷月應知。

偏驚直北多烽火,昨夜關山笛裏吹。

 
張駕部宅 梅花

仙郎雪後建章回,清夜西堂擁上才。

笛裏春愁燕塞滿,梁間月色漢宮來。

即看芳樹催顏鬢,莫厭寒花對酒杯。

共憶故人江北望,因君罷賦倚徘徊。



 

高 啟  梅花 九首


其一

瓊枝隻合在瑤台,誰向江南處處栽。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
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愁寂幾回開。

其二

縞袂相逢半是仙,平生水竹有深緣。將疏尚密微經雨,似暗還明遠在煙。
薄暝山家鬆樹下,嫩寒江店杏花前。秦人若解當時種,不引漁郎入洞天。

其三

翠羽驚飛別樹頭,冷香狼藉倩誰收。騎驢客醉風吹帽,放鶴人歸雪滿舟。
淡月微雲皆似夢,空山流水獨成愁。幾看孤影低徊處,隻道花神夜出遊。

其四

淡淡霜華濕粉痕,誰施綃帳護香溫。詩隨十裏尋春路,愁在三更掛月村。
飛去隻憂雲作伴,銷來肯信玉為魂。一尊欲訪羅浮客,落葉空山正掩門。

其五

雲霧為屏雪作宮,塵埃無路可能通。春風未動枝先覺,夜月初來樹欲空。
翠袖佳人依竹下,白衣宰相在山中。寂寥此地君休怨。回首名園盡棘叢。

其六

夢斷揚州閣掩塵,幽期猶自屬詩人。立殘孤影長過夜,看到餘芳不是春。
雲暖空山栽玉徧,月寒深浦泣珠頻。掀篷圖裏當時見,錯愛橫斜卻未真。

其七

獨開無那隻依依,肯為愁多減玉輝。簾外鍾來初月上,燈前角斷忽霜飛。
行人水驛春前早,啼鳥山牆晚半稀。愧我素衣今已化,相逢遠自洛陽歸。

其八

最愛寒多最得陽,仙遊長在白雲鄉。春愁寂寞天應老,夜色朦朧月亦香。
楚客不吟江路寂,吳王已醉苑台荒。枝頭誰見花驚處,嫋嫋微風簌簌霜。

其九

斷魂隻有月明知,無限春愁在一枝。不共人言唯獨笑,忽疑君到正相思。
歌殘別院燒燈夜,妝罷深宮覽鏡時。舊夢已隨流水遠,山窗聊複伴題詩。










在一般文人乃至文學大家心目中,明朝的詩詞創作乏善可陳。

毛澤東開始也是這麽認為的,但通過閱讀《明詩綜》等史料,他改變了看法。
1957年1月,他同詩人袁水拍、臧克家等人談話時曾說:
“我過去以為明朝的詩沒有好的,《明詩綜》沒有看頭,但其中有李攀龍、高啟等人的好詩。”


  高啟是江蘇蘇州人,博學工詩,洪武初年曾被推薦參與修撰《元史》,
朝廷授他翰林院國史館編修,複命他教授諸王。在一次召對中,高啟表現出色,
朱元璋有意讓他任戶部右侍郎,但高啟自陳年少不敢當此重任,朱元璋乃賜白金放還。
在居吳淞江之青丘期間,高啟因為給蘇州知府魏觀擅修府治作《上梁文》而得罪,被腰斬於市,時年39歲。

李攀龍是山東濟南人,明代嘉靖年間被推舉為詩壇領袖,官至河南按察使。
李攀龍胸羅萬卷,才思勁鷙,為人十分簡傲,居鄉期間構白雪樓,“賓客造門,率謝不見,大吏至亦然”。
其論詩力挺盛唐,認為“詩自天寶而下,俱無足觀”,創作則“務以聲調勝”。
李攀龍的詩學成就,在當時及以後均有爭議,褒之者如王世貞等推崇過盛,而貶之者則務求使之體無完膚。
沈德潛的《明詩別裁集》收錄李攀龍詩詞共35首,
認為其古樂府及五言古體臨摹太過,而七言律詩及七言絕句則“高華矜貴,脫棄凡庸”。
  毛澤東多次提到過李攀龍。據臧克家回憶,“文革”前夕,毛澤東曾在約他談論詩詞時說過:
“他們給我弄了部《明詩綜》來,我覺得李攀龍有些詩寫得不錯。”
誠如毛澤東所言,李攀龍的一些詩作獨出機杼,耐人尋味。如他寫的《平涼》一首:
“春色蕭條白日斜,平涼西北見天涯。惟餘青草王孫路,不入朱門帝子家。
宛馬如雲開漢苑,秦兵二月走胡沙。欲投萬裏封侯筆,愧我談經鬢有華。”
詩中將塞外風光與人生感喟融為一體,殊為難得。還有一些詩句,
如“吳下詩名諸弟少,天涯宦跡左遷多”、“城頭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馬上看”也皆意境悠長,啟人遐思。

據周士釗回憶,1971年“九一三”事件後,毛澤東曾戲改杜甫、李攀龍的詩作譏嘲林彪。
李攀龍的《懷明卿》一詩寫道:
“豫章西望彩雲間,九派長江九疊山。高臥不須窺石鏡,秋風憔悴侍臣顏。”
毛澤東將最後一句改為“秋風怒在叛徒顏”,以示他對林彪的唾棄。

  除高啟、李攀龍之外,毛澤東評點過的另一位明代詩人是楊繼盛
楊繼盛(字椒山)為河北保定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曾任兵部武造司等職。
楊繼盛為人剛直,尤憎惡嚴嵩,曾上疏劾嵩十大罪,因此被禍。
其絕命詩曰:
“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生平未報恩,留作忠魂補。”
楊繼盛的詩學成就雖不能與高啟、李攀龍相比,但其詩作少而精。
眾所周知,李大釗烈士曾說過“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殊不知這句話的原創者就是楊繼盛,
李大釗不過是將“辣”字改成了“妙”字而已。清末民初學者陳田撰《明詩紀事》,
收錄了楊繼盛的一首送別詩:
“一上離亭幾度愁,十年塵夢歎沉浮。悠悠月笛山城夕,漠漠寒雲江樹秋。
作客南來俱萬裏,送君北去自孤舟。他鄉正有思歸興,況複征旌出石頭。”

1959年夏,毛澤東曾與梅白在廬山談詩,他念道:“遇事虛懷觀一是,與人和氣察群言。”
接著便問梅白:“你曉得這是哪個的作品?”梅白說:“是不是明代楊繼盛的詩?”
毛澤東高興地笑了:“是的,這是椒山先生的名句。我從年輕的時候,就喜歡這兩句,並照此去做。
這幾十年的體會是,頭一句‘遇事虛懷觀一是’,難就難在‘遇事’這兩個字上,即有時虛懷,有時並不怎麽虛懷。
第二句‘與人和氣察群言’,難在‘察’字上麵。‘察’不是一般的察言觀色,而是要虛心體察,
這樣才能從群眾中吸取智慧的力量。詩言誌,椒山先生有此誌,乃有此詩。這
一點並無驚天動地之處,但從平易處見精深,這樣的詩才是中國格律詩的精品。”

 



【2014-0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