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築夢巴黎 :出國回國的故事(5)

(2009-11-25 13:50:11) 下一個
第二章 留學美國


一、出國之初的艱難


剛滿二十四歲,梅梅按照中國本命年的習俗,係著貼身紅腰帶,踏上了美國的土地。

一下飛機,她就被美國南方人特有的淳樸和熱情包圍。機場工作人員熱心周到地幫她搬運行李,學校派了外國學生接待處的同學來接她。不見拔刀揚鞭的牛仔,卻見人人好似中國倡導的、助人為樂的活雷鋒。

在校園,她驚訝地看到。成群結隊的墨西哥裔和非洲裔學生,清一色黑黝黝的卷發,不禁嘲笑自己,故意染黑頭發的無知。

很快,留學的艱辛鋪天蓋地地壓來。

學習上,大量的功課和閱讀、做不完的研究和論文、全然陌生的教學案例和生詞句型、甚至教授難懂的南方口音,都成為需要克服的困難。

為了應付功課,梅梅常常將睡眠壓縮至每天四五個小時,可時間仍是不夠用。有時,大考前夜,得去超市買提神藥來幫自己熬通宵。

這是一種分秒必爭,隻有學習,沒有休息的生活。梅梅對此毫不陌生。自幼在中國的教育和競爭體製下,從重點中學名牌大學一路讀上來,她早已被訓練成學習的機器。

可是,中美教學在方式水準上鴻溝巨大,要一步就跨過,仍然是困難重重,充滿挑戰。

生活上,單單喝水就成問題。在中國,人們隻喝熱開水和溫開水;在美國,卻隻有冰水喝。剛到的第一周,因為喝不到熱水,梅梅終日惶惶不安。

吃飯就更上腦筋,一來她根本沒有時間做飯,二來她不會做飯。從小到大,媽媽總讓她以學習為重,從來不肯讓她把時間浪費在廚房裏。

出國前,雖然爸媽有心讓她速成烹飪手藝,無奈走前要做的事情太多,沒有多少實踐的時間,所以出國的時候,她連荷包蛋也煎不好。

而學校食堂是不能常去的,又貴又吃不慣。

時逢梅梅的美國室友決心減肥,餐餐以蔬菜色拉果腹。梅梅覺得這是個又省時間、又省力的辦法,於是不論番茄、花菜、芹菜、青椒等全拌醬生嚼。

一周下來,梅梅覺得自己快變成兔子了。再過些天,身輕如燕,會被德州冬日的狂風吹得一路小跑。

生活上、體力上的辛苦都是熬得住的。

最令人難以承受的,是離開母語環境的孤單。

那時沒有互聯網,國際長途電話費奇貴,梅梅所在的大學,幾乎看不到中文報刊,更沒有中文影視,隻有幾盤自己帶來的中文歌曲磁帶。

唯一的娛樂就是和國內通信,父母、紀瀾、女友……

梅梅一心思念著紀瀾,在給他的每一封信中,仔仔細細描繪校園的一切,盼望他能早日來到美國。

紀瀾在梅梅出國後,心情壓抑,恨不能立即能飛去大洋彼岸。雖然他在公司承擔的業務越來越重要,經常出差,仍擠時間考了托福和GMAT。正準備辦理留學手續,母親查出有糖尿病。身為長子,紀瀾一時下不了出國決心。

他牽掛梅梅,自責不能與她共度難關。每天工作結束後,不管多晚,紀瀾都會給梅梅寫一封長長的信,仿佛要盡最大可能,把他無盡的支持,用字字句句化成力量,輸送給遠方心愛的女孩,支撐她度過艱難孤獨的日子。

平時超負荷忙碌的時候,沒有時間來感覺自己的心情。可是,大考之後,放假的日子,美國同學都各自回家,平日兩萬人的校園一下子變得空空蕩蕩,除了中國同學會組織的一點活動,剩下的就是孤寂,大片大片的孤寂,沒有一個親人,沒有一個知心朋友,滿腹的心事和感受無人傾訴、無人分擔的孤寂。

就這樣過了十個月。感恩節的長假到來。

梅梅又一次陷入繃緊之後,忽然放鬆的空白日子。

紀瀾的信是忠實的朋友,如期而至。

信中,他談到工作的壓力,家庭的責任,流露出對出國遙遙無期的失望。信角的空白處,紀瀾隨手用鋼筆勾出一彎殘月,幾條垂柳,意境如詩。旁邊用傷感的筆調寫著:“我寂寞的心,猶如這月夜湖邊的殘柳。”

紀瀾這一時興起的文人情懷,在梅梅心中刻下深深的距離感,在她看來,這帶著詩意的孤寂是多麽奢侈,甚至有些矯情。

而此時,梅梅的孤寂,隻是想有一個人,哪怕是一個完全陌生、毫不相關的人,和她說幾句中文,地道的中文。對

家的思念和對母語環境的渴望,已經降低到這樣最最基本的需求上!

紀瀾是無法想象,無法體會的。

委屈的淚水從梅梅的眼眶溢出,沉沉地砸在紀瀾的垂柳上。

從那以後,梅梅對紀瀾的感覺漸漸疏遠。

時空的距離,環境的差異,通訊的障礙,讓兩個年輕人縱然拚盡萬般努力,也不能在信紙上分享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

常常地,梅梅百感交集的信發出後多日,當疑惑不再是疑惑,難題不再是難題的時候,才收到紀瀾的回信。讀著他的開導和叮嚀,梅梅有時不明白他是針對什麽,因為已經想不起自己上封信都說了些什麽。

梅梅給紀瀾的信逐漸變短了,變少了,她不再仔細描述自己的生活和心情,因為讓他擔心,並且花很多時間來寫回信,不值得。


二、車禍中逃生


梅梅來美國後最黑暗的一天,就在這時降臨。

這天,她有個轉學麵試:她打算從本校的MBA專業轉去鄰州另一所大學的大眾傳媒專業。寄去的申請資料已被接受,電話中也與外國學生中心的負責人談得很好,對方告訴她還剩有留學生獎學金名額,請她趕快去麵試。

約定的麵試時間是這天早上九點。新校與梅梅所在的學校相距三小時車程。梅梅淩晨五點多就開車上路了。

戶外夜色沉沉,街上空無一人,路上幾乎不見別的車輛行駛。

梅梅決定抄小路上高速公路,這樣可以縮短十多分鍾的車程。這段小路從地廣人稀的油田區穿過,單車道雙行線。梅梅已從這兒經過幾次,對路況還比較熟悉。

前方不遠處是個幾乎程九十度的急轉彎,並且路麵傾斜,路邊便是道不淺的窄溝。梅梅提醒自己要多加小心,並特意將車向路中線靠近一點。

就在梅梅轉上彎道的一瞬間,一道巨大的強光迎麵射來。梅梅頓時目眩得什麽也看不見,隻是下意識地感到,對麵開來的是一輛大型貨車,便慌忙將方向盤往右打,躲過了呼嘯而過的龐然大物。

因為方向盤打得急,梅梅擔心自己的車開出路麵,便又迅速將方向盤往左打,希望回到路上來。

萬萬想不到,又一輛大貨車迎麵高速撞來,梅梅頓時驚慌失措,拚盡了全力將方向盤再往右打。

打滿了右轉的車子頓時失控,向不知什麽方向衝去。

緊急之中,梅梅隻能緊踩煞車,繃緊全身,雙手用力撐住方向盤,希望以此來保護自己不被甩出車外。

她聽見自己大聲驚呼:“媽——!”

梅梅睜開眼睛的時候,發現車子是傾斜的,自己除了脖子有些疼,幾乎毫發無損。她定定神,漸漸明白瞬間發生的一切。

她四下察看,發現車子夾在路溝裏,駕駛座的車門被溝坡擋住,無法打開。她解開安全帶,爬到副駕駛座上,試著將車門打開,鑽出車去。

天已蒙蒙亮,曙光中,路邊站著二十多個西班牙裔油田工人。大家都瞪大了眼睛,怔怔地看著這個死裏逃生的東方女孩,仿佛不明白她從哪裏蹦出來。

那兩輛大貨車早已不見蹤影,隻有路麵上輪胎強力摩擦輾過的印跡,長長的,黑黑的,顯示著剛剛發生過的一場車禍。

一望無際的油田,看不到一座住宅,沒有一點人煙。油塔看起來矮矮低低,顯得十分遙遠。不知這些工人如何這麽快,就跑了過來。

四周一片寂靜,隻有剛才刺耳的鳴笛聲和急刹車的輪胎聲,仍劇烈地回響在梅梅的耳邊。

這樣一片荒無人煙的天地中,此刻隻有梅梅孤女一人,麵對一群黑黝黝的直瞪著她的油田工人。

她不禁有些害怕,卻強作鎮定,向離她最近的兩個工人求助:

“有沒有電話?我需要打電話。請幫助我!”

對方沒有反應。

天哪,這些墨西哥工人竟然不懂英語。梅梅焦急地重複,並打著手勢,很快有人明白了,指著遙遠的油田基地,示意梅梅跟他們去。

跑去油田,找到電話,梅梅這才意識到,她沒有任何一個可以求助的人,也不記得任何一個有可能來幫助她的人的電話號碼。

束手無策之下,梅梅通過公用電話號碼簿查詢號碼,打通了教會朋友查理的電話。雖然梅梅與他不熟悉,但從幾次教會活動中,梅梅看得出,查理和一幫教會朋友對外國留學生是非常熱心相助的。

半個多小時後,查理和另一位教會朋友趕到,幫她把車子從路溝裏拖上來。

幸好有這個路溝,將梅梅的車緊緊夾住,使它不至於一路翻滾出去。由於方向盤打得太滿,刹車太急,梅梅的車轉了180度的彎,徹底掉了個頭。

梅梅試了試車,竟然還可以開,便決定繼續去麵試。大家十分反對梅梅的想法,可是看見她執意堅持,便也不好多加勸阻,隻能一再叮嚀小心。

梅梅一路小心翼翼。車禍後,車輪有些偏向,方向盤不容易掌握,其實十分危險。梅梅當年毫無經驗,不知道害怕,才這樣大膽地繼續上路。

到了學校,見到外國學生中心負責人,梅梅先說明車禍,為遲到道歉。負責人卻更抱歉地說,原定考慮給她的獎學金現在沒有了,她隻能幫梅梅聯係學校辦公室助理的半工機會,可是要考打字速度。

梅梅好失望、好沮喪。她是寫中國字長大的,電腦打字的速度絕對不能與美國人相比。可她還是坐在屏幕前,雙手顫抖地接受打字考試。

她一連試了三次,一次比一次結果好,卻仍然達不到每分鍾最低字數的標準。

沒有獎學金,沒有助理職位,意味著梅梅得支付高額的州外學費,這是她所不能承受的。梅梅在諾大的校園中躑躅獨行,想不到什麽解決的辦法,隻好帶著令人失望的結果,沮喪離開。

三小時的返程,她格外小心地對付著出了毛病的車,生怕再出差錯。

終於回到學校,從停車場到宿舍的路上,梅梅開始渾身顫抖,幾乎不能控製自己的雙腿。平日不過兩分鍾的路,她花了近十分鍾才勉強支撐著走回去。

回到宿舍,室友照例不在,她通常住在男友那兒。

梅梅蜷倒在床上,扯過毛毯蓋上。

她睜大眼睛,默默等著渾身的痙攣平靜下來。很久很久,她才感到身體漸漸平靜。她告訴自己,千萬不可以病倒,明天還有考試。

她轉動著頭,想找筆記本複習,卻一眼看到枕邊那本出國前女友送給她的《外麵的世界》。精美的五彩的日記本,是用來記錄她眼裏心裏看到的外麵的世界。

出國快一年,她還沒有在上麵寫過一個字。她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學習和寫信。

以她懂事又好強的個性,她在所有的書信中都盡力描述異國見聞,仿佛要將自己變成國內親人和朋友們的眼睛,讓他們也看到外麵的世界。對於國外生活的困難和不便,她總是輕描淡寫或是用自我幽默的筆調,寫得很樂觀。

今夜,她在意誌和體力都透支到幾乎支撐不住的境況下,才第一次感到作為中國人,萬裏迢迢跑出來,看外麵的世界,是那麽不容易。

中國的年輕人對外麵的世界,要有多大的好奇心,才能有這樣的勇氣,背井離鄉遠渡重洋,來接受全新的教育和文化。

中國的父母對外麵的世界,要有多大的信任和期望,才能夠這樣舍得放任自己的骨肉,到異國他鄉追尋新的生活和發展。

她心中浮起那句在國內讀大學時耳熟能詳的歌詞:

外麵的世界很精彩
外麵的世界很無奈

你是不是看到了,你想看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是不是像你夢想的那樣?

外麵的世界,是歡笑、眼淚、新奇、沮喪、希望、失望、困難、收獲的混合。那種五味俱全的感受,隻有自己才知道。

然而不論心情如何,最重要的是,不要收起夢想的翅膀。

這一天,梅梅沒有哭,她甚至沒有想哭的感覺。她不去回憶白天的每一個細節,也沒有想象自己離死亡曾有多近。

這一天,就像每一個平常的日子,在平靜中結束。甚至這以後的許多許多天,她都沒有向任何人說起這天發生的一切。

可是,這一天對梅梅人生的深遠影響,直到多年後,她回顧來路,才看得分明。

其實,她這般孤單無助,是刻意自縛造成的。為了等紀瀾,她不接受約會,不參加同學聚會,拒絕社交活動,仿佛要將自己保藏起來,一心為心底的感情守著約。

可是這一天讓她看到生命的脆弱,命運的不可思議。她認識到,生活在當下,比生活在等待中更重要。她開始走出自我束縛的空間,讓自己與外界正常地互動交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太平洋裏的魚 回複 悄悄話 唉!我說姐姐也是個沒長性的主兒,這轉眼寫了一年多了也不見下文!讓我白白的在這兒望眼欲穿的!看來你要是能寫完,得等你徹底退休賦閑才行!不管怎麽說文章還是好文章,希望有機會能看到結果!
太平洋裏的魚 回複 悄悄話 我剛出來的時候卻是與梅梅反著的,快樂的像隻小鳥;幸福的一塌糊塗!現在反倒自閉起來了!反正一個單身女人,在異國他鄉靠自己單打獨鬥挺難的!不過,我一直挺過來了,應該說我還在一個人硬挺著!嗬嗬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