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崗村終於在政治舞台上銷聲匿跡了!

(2009-11-12 12:51:11) 下一個

小崗村終於在政治舞台上銷聲匿跡了!

作者: 正義之劍 文章發於: 烏有之鄉 點擊數: 22150 7091 更新時間: 2009-10-2

這次在六十國慶紀念大會上,被曾經宣揚的小崗村終於銷聲匿跡了。這個代表著著落後生產關係的假典型被畫了一個句號。然而中國的農村繞了一個大彎,封建的小農經濟在中華大地上延嗣了幾十年,真是曆史的遺憾,中國的農村在這些年來吃的苦頭太多了。

事實已經證明:嚴德友是一個很可悲而又可憐的人物,這麽多年來精英們所吹捧的原來是這樣一個的虛假形象,嚴德友的言行給了他們一個響亮的耳光。

首先,嚴德友的水平和思想境界與陳永貴、郭風蓮、王國福、揚水才、王宏斌、吳仁寶不可同日而語,小崗村的十八位農民是一些目光短淺的農民。所以他們的父輩積極承包土地啊!當網友們問嚴德友農業的根本出路在哪裏時,他兩眼迷茫地說:不知道。當回答另一個網友問他是什麽成份時,他竟然說:貧下中農。而在中國共產黨的任何土地大綱上都沒有這個名詞。貧農就是貧農,中農就是中農。就是一個小孩子也知道自己上的是幾年級,也不會回答說自己上的是三四年級;一個再老的老人也不會說自己屬於中老年人。

其次,從這個老實巴腳的支書嘴裏,我們得知:小崗村這麽多年了,並沒有富裕起來,一直是溫飽階段。印證了那句人們普遍傳播的那句 “ 一年過了溫飽線,二十年沒有過富裕坎。 ” 的話的真實性。小崗村的大包幹究竟是屬於一種什麽樣的情況呢?我給大家來分析一下,為什麽小崗村會成為一個典型,過去看是一個成功的典型,而現在成了一個反麵典型呢?

先說說毛澤東時代的人民公社及生產隊的利與弊,為什麽 81 年後分田到戶能夠迅速推廣開來的具體原因。

毛澤東思想和胸懷是與一般的革命者不大相同,一般的革命者認為帶領廣大人民群眾推翻了反動的統治階級,讓工人有活幹,耕者有其田就行了。而毛澤東想要建立一個理想的大同世界,讓幹部和老百姓平等,讓知識分子和勞動人民平等。那才是一個真正的和諧的極樂世界。他老人家在七十五年前就提出了一定要走互助合作化道路。

但是,由於中國的社會是從舊社會脫胎過來的。許多領導幹部和群眾都受舊時代的影響,封建思想還占用相當大的市場。一旦時機成熟,他們就又把社會拉回倒退的小農經濟狀態。

當時的人民公社和生產隊優點和缺點是什麽呢?第一個優點:是它可以利用集體的力量戰天鬥地,改造山河。例如:那麽多的梯田、那麽多的水利建設、特別是被譽為 “ 人工天河 ” 的紅旗渠,如果一解放就分田到戶,這些都能辦得到嗎?

絕對不能!

再舉一個我家鄉的例子:由於處於黃河故道,到處都是一片白茫茫的鹽堿地,農民種一簸萁打兩升,過著半年糠菜半年糧的日子。自從毛主席發出了 “ 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 ” 的指示以後,水利專家來實地考察,提出了引黃灌溉的建議,經過若幹年的努力,黃河水引進了鹽堿地,荒地變成了水稻田,農民的生活一下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怎麽不讓他們永遠銘記毛主席的恩情呢?要是沒有社會主義的集體道路,他們今天還會在掃堿土呢?這是因為,小農經濟隻能維持甚至倒退,不能發展。小崗村二十多年的發展曆史也充分地證明了這一點。

第二個優點:是能提高人的思想境界,提倡和發揚集體主義精神。整個社會的各個團體,比如機關、學校、工廠社會都處於一種和諧的氣氛之中。現在雖然也提倡集體主義精神。可是,那種社會條件沒有了,你讓人們怎麽發揚,自己的地不種去種別人的?在黑廠裏,老板欺負工人,工人還要團結起來給他更多賣力氣嗎? “ 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 就象運動員參加比賽時,你告訴他比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過程。而比賽一結束,冠軍又是獎勵又是鮮花的,而名落第三以後的則被冷落一旁。那你以後的宣傳教育還會有用嗎?

任何的社會,任何的政府都要首先考慮到弱者的生存和利益。如果隻考慮訪富問甜,這個社會就會開始向著不公正大幅度的傾斜了。

當然,那樣的社會結構也有它的弊病,畢竟是從幾千年的小農經濟狀態中脫胎出來的,人們的思想認識遠遠不如毛主席所想象的那麽好。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中,包括大隊生產隊以及基本群眾都分左中右。對社會有著不同的思想和做法。上邊不說了,就說大隊、生產隊、農民吧!落後思想的人都很多,私心大的人也很不少。以至於出現了出工不出力,勤漢養懶漢的普遍情況。所以,當時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包產到戶的決定一下達,得到了一些思想狹隘農民的真心擁護。

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幾年裏,糧食產量確實有了很大的提高,這是肯定無疑的。但是,要說是提高了廣大群眾的社會主義生產積極性,我就有點不讚同了。因為我那時就在農村工作,我當時就認為,這不是提高了農民的社會主義的積極性,而是提高了農民的自私自利性,給集體幹活不出力,而給自己幹活就不要命了,這都是一些什麽思想的人啊?

然而,存在就是真理,

當時的糧食產量為什麽會提高那麽多呢?有以下幾個原因:一,當時的農村大隊的領導班子,有三分之一是堅強有力的,他們的機械化程度也很高,糧食產量本來就是很高;二,另外的普通隊呢?領導能力一般,沒有什麽工作能力,在群眾麵前沒有號召力,社員們消極怠工。糧食產量徘徊不前。三:更有一些落後隊,幹部的私心嚴重,損公肥私。社員們很有意見,那工作就更難搞了,土地荒蕪,甚至還要吃返銷糧。所以三中全會在某種意義上來講,是適應了當時的一部分(請注意:決不是全部)的社會實際的。

所以,那些年的糧食產量有了較大提高,但是,現在許多高層和城市裏的人們根本不知道,那些糧食的提高,是廣大人民群眾用血汗用生命換來的。

現在,如果你到一個縣城去看一下他們電視台最多的廣告是什麽?是鋪天蓋地的治療 “ 腰間盤突出 ” 、 “ 腰肌勞損 ” 、 “ 骨質增生 ” , “ 風濕性關節炎 ” 。患病的人都是五六十歲的農民,都是在那些年代裏得的。為什麽呢?因為那個時候,生產隊一解散,一個個都成了獨立的個體。不管老幼男女、勞力強弱。什麽活兒都得一樣一樣的幹。加上機械被分光了,勞作之苦是那些精英們根本想象不到的,我至今回憶起來那幾年的情景,心裏還隱隱作痛。

打個比方說:當時的情況就象讓一個運動員服下了興奮劑以後,跑了個好成績,而媒體卻大叫大嚷地大加宣揚,而不顧奪得好成績的原因而繼續讓他跑,結果讓他的身體受到了很大的損害。這就是真實的現狀。不信,你可以隨便走進一個沒有經過布置安排的村子裏,問問除了胡錦濤以外數誰最好?看看農民們的牆上掛的是誰的畫像?就可以一目了然了,精英們,你們敢去嗎?

當時的情況因該是這樣的,農業生產落後的主要原因是村裏的領導班子問題,而不是生產結構問題。如果班子實在不行,可以暫時實行一段時間的責任製。另外,還要實行真正的民主管理製度。如果在實行了一段承包製以後,繼續發揮集體主義的優勢時,到現在,真正的小康社會可能早就實現了。

毛主席說過: “ 社會主義這樣一個新生事物,它的出生,是要經過同舊事物的嚴重鬥爭才能實現的,社會上的那一部分人,在一個時期內,是那樣頑固的走他們的老路。 ”

毛主席又說: “ 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農業合作化運動,是一種嚴重的思想和政治鬥爭。反映舊製度舊思想的殘餘,總是長期地留在人們的腦海裏,不願意輕易退走的。

毛主席還說: “ 反對自私自利的資本主義的自發傾向,提倡以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相結合的原則為一切的言論標準的社會主義精神,是使分散的小農經濟逐步過渡到大規模合作化經濟的思想的和政治的保證。 ”

為什麽一下子就引用了毛澤東的三段話呢?這是因為他老人家太偉大了,這是他老人家 56 年前,既半個世紀以前就有了這麽偉大的思想和卓識遠見,什麽叫做有遠見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什麽叫做目光短淺的功利主義者,我們可以一目了然。

在網上,許多網友大罵小崗村的村民,而我倒覺得他們不應該被罵,他們是因為村裏的幹部沒本事讓他們吃飽飯,十幾個自發地把地分開也是有情可原的,但到後來被大肆吹捧也不是他們甘心情願的。就象一個沒有演過戲的人,被別人塗脂抹粉推到台上尷尬地比劃了幾下,其實他們也是一個無辜的被利用者。這些年來,他們也遭受了單打獨鬥的多少苦楚啊!

現在,他們更應該受到關注,他們已經成為一個很好的反麵教材,讓全國人民看看,分開了土地二十多年的小崗村依然沒有走上致富路,還是靠科學技術,還是靠集約化經營、靠規模經營,才開始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的。

比比大寨人至今還受到的敬佩和尊重,看看小崗村一直遭受的質疑。人們應該思考一些東西了,曆史將會證明一切的。孰是孰非,不是光靠幾個精英們說了算的。誰說了算呢? —— 人民!!!

小崗村這個曾經的典型,用它親身的發展曆程,給了精英們的臉上抽了一記響亮的耳光。這些精英們還臉上不覺得火辣辣的熱麽?如果沒有,那就說明你們的臉皮太厚了!也可能是你們根本就沒有臉。

包產到戶的最大好處:
一是嚴重的阻礙農村農業機械化的進程;
二是農村集體的政權組織被嚴重的削弱,形成了幾乎不受監督的村級領導班子,為腐敗的存在和發展提供巨大的土壤;
三是,農民在獲得 “ 自由 ” 的同時也獲得一盤散沙;
四是徹底的摧毀了農村的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思想和精神;
五是農民失去集體的靠山,成了受人易於宰割的對象,農民增收緩慢,形成三農問題。
總之,包產到戶最大的好處是嚴重的阻礙農民的共同富裕和農村農業現代化的實現進程!

小崗村終於在政治舞台上銷聲匿跡了!

作者: 正義之劍 文章發於: 烏有之鄉 點擊數: 22150 7091 更新時間: 2009-10-2

這次在六十國慶紀念大會上,被曾經宣揚的小崗村終於銷聲匿跡了。這個代表著著落後生產關係的假典型被畫了一個句號。然而中國的農村繞了一個大彎,封建的小農經濟在中華大地上延嗣了幾十年,真是曆史的遺憾,中國的農村在這些年來吃的苦頭太多了。

事實已經證明:嚴德友是一個很可悲而又可憐的人物,這麽多年來精英們所吹捧的原來是這樣一個的虛假形象,嚴德友的言行給了他們一個響亮的耳光。

首先,嚴德友的水平和思想境界與陳永貴、郭風蓮、王國福、揚水才、王宏斌、吳仁寶不可同日而語,小崗村的十八位農民是一些目光短淺的農民。所以他們的父輩積極承包土地啊!當網友們問嚴德友農業的根本出路在哪裏時,他兩眼迷茫地說:不知道。當回答另一個網友問他是什麽成份時,他竟然說:貧下中農。而在中國共產黨的任何土地大綱上都沒有這個名詞。貧農就是貧農,中農就是中農。就是一個小孩子也知道自己上的是幾年級,也不會回答說自己上的是三四年級;一個再老的老人也不會說自己屬於中老年人。

其次,從這個老實巴腳的支書嘴裏,我們得知:小崗村這麽多年了,並沒有富裕起來,一直是溫飽階段。印證了那句人們普遍傳播的那句 “ 一年過了溫飽線,二十年沒有過富裕坎。 ” 的話的真實性。小崗村的大包幹究竟是屬於一種什麽樣的情況呢?我給大家來分析一下,為什麽小崗村會成為一個典型,過去看是一個成功的典型,而現在成了一個反麵典型呢?

先說說毛澤東時代的人民公社及生產隊的利與弊,為什麽 81 年後分田到戶能夠迅速推廣開來的具體原因。

毛澤東思想和胸懷是與一般的革命者不大相同,一般的革命者認為帶領廣大人民群眾推翻了反動的統治階級,讓工人有活幹,耕者有其田就行了。而毛澤東想要建立一個理想的大同世界,讓幹部和老百姓平等,讓知識分子和勞動人民平等。那才是一個真正的和諧的極樂世界。他老人家在七十五年前就提出了一定要走互助合作化道路。

但是,由於中國的社會是從舊社會脫胎過來的。許多領導幹部和群眾都受舊時代的影響,封建思想還占用相當大的市場。一旦時機成熟,他們就又把社會拉回倒退的小農經濟狀態。

當時的人民公社和生產隊優點和缺點是什麽呢?第一個優點:是它可以利用集體的力量戰天鬥地,改造山河。例如:那麽多的梯田、那麽多的水利建設、特別是被譽為 “ 人工天河 ” 的紅旗渠,如果一解放就分田到戶,這些都能辦得到嗎?

絕對不能!

再舉一個我家鄉的例子:由於處於黃河故道,到處都是一片白茫茫的鹽堿地,農民種一簸萁打兩升,過著半年糠菜半年糧的日子。自從毛主席發出了 “ 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 ” 的指示以後,水利專家來實地考察,提出了引黃灌溉的建議,經過若幹年的努力,黃河水引進了鹽堿地,荒地變成了水稻田,農民的生活一下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怎麽不讓他們永遠銘記毛主席的恩情呢?要是沒有社會主義的集體道路,他們今天還會在掃堿土呢?這是因為,小農經濟隻能維持甚至倒退,不能發展。小崗村二十多年的發展曆史也充分地證明了這一點。

第二個優點:是能提高人的思想境界,提倡和發揚集體主義精神。整個社會的各個團體,比如機關、學校、工廠社會都處於一種和諧的氣氛之中。現在雖然也提倡集體主義精神。可是,那種社會條件沒有了,你讓人們怎麽發揚,自己的地不種去種別人的?在黑廠裏,老板欺負工人,工人還要團結起來給他更多賣力氣嗎? “ 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 就象運動員參加比賽時,你告訴他比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過程。而比賽一結束,冠軍又是獎勵又是鮮花的,而名落第三以後的則被冷落一旁。那你以後的宣傳教育還會有用嗎?

任何的社會,任何的政府都要首先考慮到弱者的生存和利益。如果隻考慮訪富問甜,這個社會就會開始向著不公正大幅度的傾斜了。

當然,那樣的社會結構也有它的弊病,畢竟是從幾千年的小農經濟狀態中脫胎出來的,人們的思想認識遠遠不如毛主席所想象的那麽好。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中,包括大隊生產隊以及基本群眾都分左中右。對社會有著不同的思想和做法。上邊不說了,就說大隊、生產隊、農民吧!落後思想的人都很多,私心大的人也很不少。以至於出現了出工不出力,勤漢養懶漢的普遍情況。所以,當時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包產到戶的決定一下達,得到了一些思想狹隘農民的真心擁護。

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幾年裏,糧食產量確實有了很大的提高,這是肯定無疑的。但是,要說是提高了廣大群眾的社會主義生產積極性,我就有點不讚同了。因為我那時就在農村工作,我當時就認為,這不是提高了農民的社會主義的積極性,而是提高了農民的自私自利性,給集體幹活不出力,而給自己幹活就不要命了,這都是一些什麽思想的人啊?

然而,存在就是真理,

當時的糧食產量為什麽會提高那麽多呢?有以下幾個原因:一,當時的農村大隊的領導班子,有三分之一是堅強有力的,他們的機械化程度也很高,糧食產量本來就是很高;二,另外的普通隊呢?領導能力一般,沒有什麽工作能力,在群眾麵前沒有號召力,社員們消極怠工。糧食產量徘徊不前。三:更有一些落後隊,幹部的私心嚴重,損公肥私。社員們很有意見,那工作就更難搞了,土地荒蕪,甚至還要吃返銷糧。所以三中全會在某種意義上來講,是適應了當時的一部分(請注意:決不是全部)的社會實際的。

所以,那些年的糧食產量有了較大提高,但是,現在許多高層和城市裏的人們根本不知道,那些糧食的提高,是廣大人民群眾用血汗用生命換來的。

現在,如果你到一個縣城去看一下他們電視台最多的廣告是什麽?是鋪天蓋地的治療 “ 腰間盤突出 ” 、 “ 腰肌勞損 ” 、 “ 骨質增生 ” , “ 風濕性關節炎 ” 。患病的人都是五六十歲的農民,都是在那些年代裏得的。為什麽呢?因為那個時候,生產隊一解散,一個個都成了獨立的個體。不管老幼男女、勞力強弱。什麽活兒都得一樣一樣的幹。加上機械被分光了,勞作之苦是那些精英們根本想象不到的,我至今回憶起來那幾年的情景,心裏還隱隱作痛。

打個比方說:當時的情況就象讓一個運動員服下了興奮劑以後,跑了個好成績,而媒體卻大叫大嚷地大加宣揚,而不顧奪得好成績的原因而繼續讓他跑,結果讓他的身體受到了很大的損害。這就是真實的現狀。不信,你可以隨便走進一個沒有經過布置安排的村子裏,問問除了胡錦濤以外數誰最好?看看農民們的牆上掛的是誰的畫像?就可以一目了然了,精英們,你們敢去嗎?

當時的情況因該是這樣的,農業生產落後的主要原因是村裏的領導班子問題,而不是生產結構問題。如果班子實在不行,可以暫時實行一段時間的責任製。另外,還要實行真正的民主管理製度。如果在實行了一段承包製以後,繼續發揮集體主義的優勢時,到現在,真正的小康社會可能早就實現了。

毛主席說過: “ 社會主義這樣一個新生事物,它的出生,是要經過同舊事物的嚴重鬥爭才能實現的,社會上的那一部分人,在一個時期內,是那樣頑固的走他們的老路。 ”

毛主席又說: “ 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農業合作化運動,是一種嚴重的思想和政治鬥爭。反映舊製度舊思想的殘餘,總是長期地留在人們的腦海裏,不願意輕易退走的。

毛主席還說: “ 反對自私自利的資本主義的自發傾向,提倡以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相結合的原則為一切的言論標準的社會主義精神,是使分散的小農經濟逐步過渡到大規模合作化經濟的思想的和政治的保證。 ”

為什麽一下子就引用了毛澤東的三段話呢?這是因為他老人家太偉大了,這是他老人家 56 年前,既半個世紀以前就有了這麽偉大的思想和卓識遠見,什麽叫做有遠見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什麽叫做目光短淺的功利主義者,我們可以一目了然。

在網上,許多網友大罵小崗村的村民,而我倒覺得他們不應該被罵,他們是因為村裏的幹部沒本事讓他們吃飽飯,十幾個自發地把地分開也是有情可原的,但到後來被大肆吹捧也不是他們甘心情願的。就象一個沒有演過戲的人,被別人塗脂抹粉推到台上尷尬地比劃了幾下,其實他們也是一個無辜的被利用者。這些年來,他們也遭受了單打獨鬥的多少苦楚啊!

現在,他們更應該受到關注,他們已經成為一個很好的反麵教材,讓全國人民看看,分開了土地二十多年的小崗村依然沒有走上致富路,還是靠科學技術,還是靠集約化經營、靠規模經營,才開始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的。

比比大寨人至今還受到的敬佩和尊重,看看小崗村一直遭受的質疑。人們應該思考一些東西了,曆史將會證明一切的。孰是孰非,不是光靠幾個精英們說了算的。誰說了算呢? —— 人民!!!

小崗村這個曾經的典型,用它親身的發展曆程,給了精英們的臉上抽了一記響亮的耳光。這些精英們還臉上不覺得火辣辣的熱麽?如果沒有,那就說明你們的臉皮太厚了!也可能是你們根本就沒有臉。

包產到戶的最大好處:
一是嚴重的阻礙農村農業機械化的進程;
二是農村集體的政權組織被嚴重的削弱,形成了幾乎不受監督的村級領導班子,為腐敗的存在和發展提供巨大的土壤;
三是,農民在獲得 “ 自由 ” 的同時也獲得一盤散沙;
四是徹底的摧毀了農村的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思想和精神;
五是農民失去集體的靠山,成了受人易於宰割的對象,農民增收緩慢,形成三農問題。
總之,包產到戶最大的好處是嚴重的阻礙農民的共同富裕和農村農業現代化的實現進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