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今日歡呼薄熙來

(2009-11-01 00:15:35) 下一個
?說到中國老百姓對“父母官”的期待,自古以來主要有兩個:一是能夠解決多年來懸而未決、民眾積怨甚深的難題;二是能關顧民間疾苦。千古人傑如包公、海瑞之輩,所作所為,無非如此。  

  但是,這兩點雖然簡單,幾千年來,真正能做到的官員並不多;近20年來,更是寥寥無幾。原因也簡單,近20年的執政方向,早就顛覆了傳統,也遠離了所謂“社會主義”,講起來也就兩條:一,為資本開道;二,擴張官權、官利。

  然而,就在胡溫提出“以人為本”、“和諧社會”等新政(其實是回歸傳統)目標5年後的今天,終於出現了可以證明其執政新理念之真誠與可行的現實範例。做到這一點的人叫“薄熙來”,這是一個早已為中國公眾所熟悉的名字,但是這一回,這個名字的內涵有了改變。  

  無論是別具匠心的與罷工出租車司機平等對話,還是出人意料的“紅色短信”另類旋風;無論是轟轟烈烈的打黑、肅貪,還是貌似平淡的調控房價,提出“宜居重慶”,讓普通人“6.5年家庭收入可買得起一套中低檔商品房”,薄的所作所為,都與其同僚迥然有別:每一步,都要衝破各種阻力,打破既有的框架;每一個動作,都不僅僅是說說、秀秀,而是有可以簡單驗證的標準和效果;每一步的指向,都是“惠民”,可接受公共輿論的檢視。  

  在現行體製及官場規則下,要這樣做,難度可想而知,不然,也不會僅有獨此一人。在當代中國,真正要做點事出來,一定要有“打破規則”、特立獨行的氣魄和勇氣。首先要有此心,有心的官員而今官場百不一二;其次要有此能,有能者更是萬中無一。近20年來,有此心且有能此者,吾惟見朱容基、薄熙來兩人而已。薄比之朱,器局固猶有所不及,在地方時的作為,則同樣轟轟烈烈、擲地有聲,聲色或已過之。當然,二者所握權力,也有不同。

當其他人都說的遠比做的多,說的滿耳,做的卻看不見,或者看見的其實是另一碼事時,薄熙來卻在拿出實實在在的業績,讓治下的民眾感受到實惠。相信今天當人們聽到這個名字時,心中會泛起不同的聯想。這個從在大連開始就為公眾所知的名字,現在已逐漸在人們心中占據新的位置。他不再隻是某個中共元老的兒子,而主要是他自己。

  人們看到,被民眾歡呼的“薄熙來新政”,正是始於2007年薄一波辭世之後。薄熙來選擇在這種時候發力,相信絕非偶然,而是自覺不自覺地源於他內心隱秘之處的一種情節:他希望能獨力證明自己的能力,告訴世人,他能夠走到今天,靠的不是父蔭,而是因為傑出。 

  對於薄熙來的傑出,相信任何不戴有色眼鏡的人都已有共識。但他能夠走到今天,卻無法抹去其先輩的痕跡。在中國,並不是傑出就能往上走。因為傑出反遭厄運的,其實屢見不鮮;因傑出而在官場成功者,反屬罕見。薄或許是一個例外,這種例外當然有其特殊原因。現在看來,這個例外是薄熙來和中國共同的幸運。 

  因為他今天的所作所為,人們可以選擇忽視他是怎麽能夠堅持到今天的。不管是將來的曆史,還是今天的老百姓,評價官員的標準都隻有一個:不是看他說了些什麽,也不管他心中想的是什麽,隻看他實際做了些什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