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建國大業》觀後感---我眼中的介公

(2009-10-22 20:41:30) 下一個
昨晚抽空去看了大片《建國大業》,勾起了我對介公悲劇性格深深同情之心。古今往來,人們往往同情弱者,譬如,太史公同情項羽。然,曆史也是無情的,成王敗寇貫穿中國人的觀念之中,介公也不能逃脫這個定律。

    知人是一件非常困難之事,尤其是對介公這樣一個有著很大爭議的曆史人物了解。同時,一個人的性格,站在私人立場和站在所謂階級立場來評價絕對是兩會事。譬如說一個人性格孤僻,這在政治上常會引起許多不良後果;但站在個人的立場來講,並不關係到他人格的好壞,因此,站在一個客觀的立場上去分析其成功失敗之性格,這是我想分析的。

    介公和曆史上的偉大人物一樣,具有堅強的意誌。但是他的成功是靠著這種堅強的意誌,同時他的失敗也是因為這種堅強的意誌。他一生多次靠著其堅強的意誌渡過難關,但接著又因這一堅強的堅強的意誌而陷入萬卻不複之絕境,致是其領導的國民黨最後徹底崩盤。

    意誌堅強是內心力量強大的表現,任何事情都靠力量,尤其是處在變革的大時代。意誌是屬於人的主觀的一麵,它常要求客觀的東西主觀化,即人們普遍所說的“貫徹意識”。談政治必定要有政策,政策是白紙黑字的東西,要把白紙黑字的東西賦與血肉靈魂,使其在思想中解決問題,這就需要執行政策人的主觀意識,也是要靠政治家主觀的努力。更重要的是,政治上實現主觀的意識,必須形成一種客觀的實施,有如典章法製,及貫穿於典章法製的各種原理原則。沒有這些東西,則意誌將成散兵遊勇。通過人的意誌的努力而賦有血肉靈魂,而人的意誌,則通過這些東西可建立持久和諧的共同軌道。於是一個國家不再是某一特殊意誌在直接發生支配作用。而是為大多數人所承任的客觀東西在直接影響支配作用,這樣國家才可能建立起精神之基礎。因此,對於介公這樣一個偉大政治家其堅強的意誌,必表現於建立這些客觀的典章法製之上才有結果。

    介公一生也曾經不斷地作了這樣的努力,就國民黨內部來說,他非常重視對組織的建設,也不是一次的通過政黨政綱要大家共同遵守。但是,介公似乎沒有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意誌,於是,他常常深陷於主觀與客觀相對立的困惑之中,加之其在政治上建立客觀的東西之後,很多地方每每和自己脾氣不合,這便有賴於自己的克製功夫來克服是很難的。所以介公主客觀不能統一的性格,表現在用人方麵,常常對他喜歡的親信隨便加大責任,嚴重的壓垮了他們的負荷能力,他又喜歡用非常手段以加強他們的權利,以致破壞了他們的精神上均衡,並無形中縱容和鼓勵他們渺視國家法製,這是介公性格悲劇命運之所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