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之法器:大慧禪師--懷讓記略

(2009-10-22 12:35:31) 下一個
公元677年四月初八日[唐代儀鳳二年],我之故鄉古金州--即今陝西省安康市漢濱區杜氏府宅,乍現一道白光,騰騰然刺破金州之夜空。村民見此異相,紛紛好奇向杜家一探究竟。隻見杜府上下喜氣洋洋地忙進忙出,原來,恰逢杜府大喜──杜夫人臨盆,降生了一個男嬰。村民亦感受到這份喜悅,村民分分向杜府道喜,像是自家喜事一般欣喜地傳說著:“這孩兒必定是大有來曆之天賜英才,在四月初八佛誕日出生,又有祥瑞的征兆,將來的成就一定不簡單。”恰此時,朝廷中也正由於這道奇特的白光,而為之騷動;當朝廷中掌管天文曆法的太史發現此一瑞相後,連忙進奏高宗皇帝,說明這代表國家法器的誕生。高宗聽了大喜,即下詔命金州太守韓偕親自到杜府探視存慰。這個深受大眾祝福的孩子,正是日後身係禪宗法脈傳承大任之--大慧禪師懷讓也。
讓自幼就博覽群書,十歲就能頌讀“六藝”,精通文史。唐高宗聽其事跡後,便招金州太史韓偕見之,帝問雲:"是何祥瑞?"偕答:“國之法器,不染世榮。”
時,有位僧人元靜對其母曰:“此子若出家,必獲上乘矣”!其母信之。於是,禪師武後捶拱二年[688]剛滿十歲的讓就辭別親友故土,前往荊州玉泉山拜宏景為師。武後通天二年[697]受戒。讓常曰:“夫出家者,當無為為法。”此後,其毅然穿山越嶺北上,抵河南少林寺嵩山達摩修行處,師從惠安法師學佛悟禪,凡十五年,深得大師身傳。後經惠安法師引薦,讓欣然南下南粵韶關曹溪參拜著名的惠能大法師學習佛教經典,頗得真經,成為六祖之高徒矣.
讓抵達南嶽後,本隻是山居修道,並未開法傳禪。至唐開元年間,有道一至南嶽住傳法院,終日坐禪。讓知其為法器,乃前去問:“大德坐禪圖什麽”?道一曰:“圖作佛”。讓即取一磚在石上磨,道一問他:“磨磚作什麽”?讓曰:“磨作鏡”。道一驚奇地問:“磨磚豈能成鏡”?讓曰:“磨磚既不能成鏡,坐禪豈得成佛”?他的這一反問,使道一無話可答,便問:“如何即是”?讓曰:“如牛駕車,車不行,打車即是,打牛即是”。接著他對道一說:“汝為學坐禪,為學坐佛?若學坐禪,禪非坐臥;若學坐佛,佛非定相。於無住法,不應取舍。汝若坐佛,即是殺佛。若執坐相,非達其理”。據說道一聞此開示,心極愉快,如飲醍醐,便對讓禮拜,並問:“如何用心即合無相三昧”?讓曰:“汝學心地法門,如下種子,我說法要,譬彼天澤。汝緣合故,當見其道”。道二又問:“道非色相,雲何能見”?讓曰:“心地法眼,能見乎道,無相三昧,亦複然矣”。道一再問:“有成壞否”?讓曰:“若以成壞聚散而見道者,非見道也”。接著懷讓就此對道一說偈曰:“心地含諸種,遇澤悉皆萌,三味花無相,何壞複何成”?懷讓還認方:“一切法皆從心生,心無所生,法無能住。若達心地,所作無礙”。。。惠能圓寂後,禪師於玄宗先天二年[713]前往南嶽衡山般若觀音台弘願部法,勇開南嶽第一係,史稱“南嶽懷讓”。
禪師主張“平常心是道”,以為行住坐臥,都禪,禪法在日常生活裏;這裏禪的思想,演變為禪的行為,禪的行為釀成禪的思想。因為人類的經驗,一麵是行為,一麵是思想,不過普通人的思想與行為,是分開來講的;相反的,禪在說思想時,就是講行為:定慧合一,知行合一。禪的思想,經常靠問答,而闡明禪旨,但並不排除其它的方式,尚可托於韻文的詠出。言句的舉揚,是不可缺的,達摩以來,已有文字的表現,乃至隋唐以來,傾向於文字的講究,產出許多文字上的公案來,參禪的材料,就多得很了。
懷讓禪師說法,直示心要;稱性而談,辯才滔滔,圓融無礙,蓋自心三昧所流露,從學弟子無數。時,有一位叫道一的僧人(俗姓馬,被後人稱為馬祖)在衡山修習坐禪,一坐就是許多天,道一相貌奇特,行走像牛,看人虎視眈眈,伸舌可達鼻尖。讓知道這位年輕的僧人是個大乘法器,可惜不明根本,應當點撥:“大德坐禪圖什麽?”懷讓問正在打坐的道一。“圖作佛!”懷讓拿起一塊磚,在道一山庵前石頭上磨,“磨作啥?”“磨作鏡!”“磨磚怎能成鏡?”,“坐禪又怎能成佛?道一一聽,便急急問:“那怎樣才對?”“好比牛拉車,車不走,是打車呢?還是打牛?不待道一回答,讓又說:“若修坐禪,禪非坐臥;若學坐佛,佛無定相。”道一聽了懷讓的教誨,似喝了醍醐一樣,匆忙下拜:“怎樣用心才能契合無相三昧?”讓說:“你學心法,猶如下種,我說要訣,譬如下雨;因緣和合,自然見道”。道一欣喜極了,再請法師開示,“何渭心性”,讓禪師娓娓道來:“心是我們對境生起的念頭和思想;而性則是生起心的本原、能量。它無形無相,但卻存在,如水中鹽味,色裏膠青。”道一豁然大悟。同樣侍師十年,最後成為南嶽門下一世祖。此後江西嗣法,四方學者像雲一樣聚集座下。僅得其心髓的入室弟子就有八十四位。
    唐天寶三年八月十一日,偉大的懷讓禪宗七祖圓寂了,諡號大慧禪師,唐宰相裴休為塔題寫了“最勝輪塔”篆字碑頌其功德。
關於讓之弟子,宋《高僧傳》載有道竣、道有一二人,《景德傳燈錄》卷五則說有六人(未列姓名)。但是後來禪宗的發展,唯道一最為出名。其門人眾多,分散到各地也成為一方宗主,逐漸演化出臨講、溈仰兩大派。臨濟以下,後來又分為楊岐,黃龍兩個支派。所以禪門五家七宗,發源於南嶽懷讓一係的便占有兩家四宗。故懷讓在禪宗發展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一千三百多年來,懷讓的這一脈禪宗,對中國文化的各方麵都產生了深刻而久遠的影響。公元十二世紀,這一脈又傳入日本;並在日本得到了巨大發展。韓國和中國的港、澳、台,其影響乃至東南亞等地亦然。 後禪宗又傳到歐美,使東西方文化在更深層次的精神領域中交融。在今天之西方世界,禪門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地興起,懷讓禪師功不可沒也!
清河張曰:金州懷讓,名門高僧;中華僅有,神開南嶽。人天皆仰,萬年不朽。首創臨溈,禪宗雨後。靈佑眾生,以身弘法。偉名可見,慈悲為懷。定慧合一,知行合貴。直撤人心,所作無礙。嶽門一世,弟子八四。五家七宗,發仞大慧。功得無量,永傳後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