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揪出走資派的小幫凶"意小利"

(2009-10-10 13:38:50) 下一個
k, 偶又知識進步了, "鮮花銷售處,2元、3元", "像章售賣點". 生財有道啊.

google 哈 毛澤東紀念 存包收費

http://bbs.crt.com.cn/bbs/read.php?tid=18157

毛澤東紀念堂旁邊的“不和諧”

譚翊飛



對比胡誌明紀念堂的安靜、有序,這裏讓人憤怒、可笑,就如毛澤東紀念堂和毛主席紀念堂,兩字之差,意義卻大不相同,名字早已隱含了價值判斷和意識形態,而包裹在遺體之外的黨旗、國徽和陵墓內外的特權商店糾葛則將決定著中國的未來。

  8月21日上午,北京小雨,我來到毛澤東紀念堂。嚴格來說,應該是毛主席紀念堂。幾個月前,我去了河內的胡誌明紀念堂,那裏稱呼是名稱而非職務,我在這裏也就跟著改了。胡誌明紀念堂之行倒讓我對這次有所期待。

  參觀完之後,讓我有些憤怒、無奈,我想寫一篇文字,"炮轟毛澤東紀念堂種種劣跡",但我並非想為紀念堂辯護,也無意去保持它的純淨,所以不炮轟也罷。隻是覺得心中有些不快。與胡誌明紀念堂比較之後,更是可以窺視這個國家和民族的性格,甚至不如越南。我甚至覺得在這裏"對死者的尊重"和"為人民服務"這幾個字都可以倒著來寫。

  我和家人於上午10點左右到了廣場,從前門地鐵出來,先到了紀念堂出口,沒有任何標識標明入口該往哪裏走,當我們走到入口時,我發現所有人必須存包,而存包在廣場之外,走過馬路,紀念堂的東邊,那裏的收費標誌上寫了"進入毛主席紀念堂前在此寄存包件、相機、筆記本電腦、MP3、MP4……"。根據不同類別,收不同的費用,就像國家圖書館對自行車分類收費一樣,普通車2毛,山地車3毛。

  我起初想,毛澤東紀念堂應該不會收費吧,這裏應該是由國家管理、管家維修,是花老百姓的錢。但卻通過存包變相收費,一個普通的數碼相機,幾分鍾參觀完要求立即取走,收費5元。這些錢到哪裏去了?去進了國庫,還是進了私人的腰包,有沒有預算報告可查?

  我其實前一天已經和家人來到此處,上麵標明需要有效身份證件才能參觀。我當時就納悶,為什麽一定要證件呢?在河內,任何人皆可參觀胡誌明陵墓,告示上沒有寫需要任何證件,我一個外國人也混入其中。在那裏,存包非常方便,在隊伍的一處安檢口,隻要發現你有相機,便發給你一個小布袋,待走到存包處,你隻需把你的相機拿出來,交給工作人員並領取號碼牌就可以了,出來後,相機馬上可以取回,不收取任何費用。

  我存完包後,就來到入口處,大喇叭聲音絲毫不亞於廣州火車站24小時播放的提醒語,這裏卻既有"歡迎您來到毛主席紀念堂……請不要攜帶……將手機調到靜音狀態"等等,也有"不要將包裹將給陌生人……"太吵了。工作人員對行走在警戒線內,但卻稍超出黃色步行線的遊客訓斥說:"請走黃線裏麵,不走裏麵,就到外麵去走!"其實,遊客能看到的隻是警戒線,誰會知道黃色才是步行的範圍呢。

  進門簡單安檢,首先是一處鮮花銷售處,2元、3元均有之,所有的鮮花在見到毛澤東遺體前便要求按顏色獻在毛澤東雕塑前,地上一大堆花。我想這些花,大概每天賣一次,回收,然後第二天又可以拿出來賣。這並不是最讓人厭煩的事。

  在紀念堂入口處,竟然有一名男子拿著擴音器高喊"請大家準備好一元零錢……"這是做什麽?我以為是收門票。原來不是,他們在叫賣紀念堂參觀手冊,我到了跟前問"是必須買嗎?"那名男子沒有回答。我未購買也順利過去,許多人在掏錢購買,我回頭對那名男子補了一句:"既然不是必須,你那樣不是騙大家買東西嗎?"他見我不平便罵道,"你那麽多廢話幹嘛。"

  這裏離毛澤東遺體隻有幾步之遙。在我心中,這裏麵隻是一個逝者,一個普通的、心髒已經停止跳動的人,我不管這個人生前是如何的萬惡不赦,或是萬人崇戴,都不應當在這裏叫賣,更不應當隻允許賣者欺騙叫賣,卻不允許一般民眾帶包、帶手機。

  進到裏麵。裏麵的設計與胡誌明墓不一樣。去胡誌明陵墓裏麵,先要拐彎才能進入裏麵,人們繞遺體3麵行走、瞻仰。胡誌明遺體上既沒有黨旗,也沒有國旗。靠近遺體是老弱病殘的專用通道。這裏,進入見到雕塑之後即見到遺體,人們隻能在1麵行走,而且沒有專門照顧老弱病殘的走道。毛澤東遺體上覆蓋了一麵共產黨旗幟,而棺材邊上則掛了一個國徽。這或許也是兩個人物的不同,一個地方人們去看的是胡爺爺,是一個安詳的老人,裏麵也很安靜,他生前受到全世界的稱讚,也是為數不多的受到世界讚譽的共產黨領袖。而毛澤東則死後仍背負著黨和國的鬥爭和爭議,對他的評價仍然是敏感的話題。

  走出停放遺體處更讓我吃驚。隔一座屏風,外邊儼然是任何中國旅遊景點最熱鬧的場麵,毛澤東像章售賣點,大概有四五個小店,人聲鼎沸,吵吵嚷嚷。三四米的距離,就是毛澤東遺體。任何對一個普通的死者的尊重的形式,也不應當是暴露於商埠周邊,這裏差不多是中國最不好的墓地了。

  走下台階,繼續打破你的想象。按道理這裏麵是不能帶相機的,可便便在台階之下,紀念堂範圍之內卻有個照快相的店,憑借院內的地理優勢,10元一張。我看到在入口處花1元錢買了參觀手冊的農民,又在這裏花10元錢樂嗬嗬地站在台階上照相,心理真不是滋味。他們內心所愛戴、景仰的毛主席,曾經帶給了他們一個意想中的公平世界,讓他們念念不忘,感恩戴德,而今,毛死後,他卻不得不節衣縮食花費十幾元在這裏買花、買手冊,然後照相。我不知道他參觀是為了什麽,也許什麽都不為,不過是可以向他的同鄉炫耀:"我見到了毛澤東。"隻是個交易,願買願賣,毛到底是什麽,沒有人管。遵守什麽樣的道德底線,對什麽樣的東西心生敬畏,也沒有人管。

  在照相店的對麵是個小書店,賣關於毛澤東的各種書籍。我忘了認真看看,有沒有海外或西方研究毛澤東的書籍?我想大概不會有。

  出來以後,我去取回我的包,我試圖拍下存包處的收費標準,受到多名人員的阻攔,我於是轉到外麵拍,同樣受到阻攔。一名工作人員對我說:這裏是什麽地方,這裏是天安門,怎麽能隨便拍照。一位旁邊以北京人自居的女士說,"你們來北京拍這個幹啥啊,這個有什麽好拍的?"她自以為北京是她家,即使他在北京是做奴才。真可笑,皇城根下。

  我對毛澤東無什麽感情,更談不上景仰。對比胡誌明紀念堂的安靜、有序,這裏讓人憤怒、可笑,就如毛澤東紀念堂和毛主席紀念堂,兩字之差,意義卻大不相同,名詞早已隱含了價值判斷和意識形態,而包裹在遺體之外的黨旗、國徽和陵墓內外的特權商店糾葛則將決定著中國的未來。

(轉載本文請注明“中國選舉與治理網”首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