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沁的博客

提升自己的靈性。 生命不在那麽濃稠,那麽灰暗。 輕快,透明,充滿喜樂
正文

走近林語堂信仰的天空

(2015-02-25 09:10:42) 下一個

              

    在當今的現實裏,在認識世界的路上,我們走得太快,太匆忙,各種欲望擁擠摩擦,縱橫交錯,形成了相互吸引,相互衝突的世界。但總有一些人在默默的思考著,默默的傳遞著,那幾乎已被放棄了的終極意義的話題,翻開林語堂的書吧,他用自己誠懇的心靈在探索,為我們展現出一個清澄的信仰天空。

    林語堂出生在一個牧師的家庭,同時他也是一個對宗教感覺很敏銳的孩子,他以牧師兒子的身份在教會學校裏就讀,棄絕了毛筆和四書五經,那是他最虔信宗教的年代,他的身心都沐浴在基督教生活的美感之中。

    隨著年齡的增長,林語堂對任何事情都有想探究理由的念頭,漸漸的和現實發生了衝突。盡管耶穌的教誨紮根在他的心靈深處,但是很多神學的教義和信條卻從他心頭溜走了,他捫心自問,當自己披上了牧師的長袍,是否能心口如一。因此,林語堂放棄了神學從文,但他仍然是個熱心的基督徒,在主日學裏有一件最讓他痛苦的事情,就是拿一個自己都不相信的神話,當做真理講給中國兒童聽。當時他在內心感到,自己已經完全背叛了基督教的信仰,並在內心深深的恐懼著,覺得自己會成為失去上帝佑護的宇宙孤兒。

    林語堂在和一個同事辯論中說:如若沒有上帝,人民便不肯行善,世界必將顛倒。

    “不然。”那位同事說:“因為我們都是懂道理的人類,就應該過一種有尊嚴的人類生活。”這個令人崇尚的人類生活尊嚴的說法,使他意識到不必借著假定的神學,才能讓人類在天堂的誘惑和地獄的恐嚇下,去做個好人。他內心感到人類之間的互愛,是一件絕對終結的事實,這時恐懼消失殆盡,他想,上帝隻要能如我母親愛我的一半,便絕不會將我打進地獄。

    當他成為了異教主義,內心反而恢複了信仰的簡單性和感覺的莊嚴。林語堂是這樣為中國異教徒注解的,異教徒是必然相信有造物主的,他們所不信的,不過是各式各樣的啟示罷了。異教徒們很誠實的聽任造物主隱在神秘的彩蘊之中,並深懷的敬畏和虔誠;他們領會了宇宙的美麗和萬物的巧妙,視人間痛苦如曠野之風山中之月,委心任運去度這塵世的生活罷了。

    林語堂的一生都在人類精神的寶庫裏探尋,學貫東西,把各種內蘊不同的文化統一起來,從而實現自己內在的邏輯,是一種多元整合的思維方式。他遊走在儒教,道教,基督教之間,都沒有離開上帝這個坐標,因為在所有信仰的背後,他都能看得到,上帝是人類無形的精神力量,和潛意識裏敬畏的象征。如果要說林語堂的宗教信仰的話,他奉信的是:冥冥中萬物的主宰。

    老年後的林語堂回歸了基督教,回到他童年的初始之心,他俯伏在耶穌的麵前,感謝他為人類留下的是一個用之不竭的道德重整原則;耶穌的全部生活就是一種神的啟示。林語堂說:“在一片平凡之中,有些伸向天空的柱子,證明了人類有高貴的天性,耶穌是些柱子中最高的一根,對人類顯示他來自何處趨向何處,世間一切善良和崇高都濃縮在他的身上。

    除去了神學的框架,林語堂給我們展示的是一個清澄的信仰天空,那就是植於人類深處與生俱來的向善的能力,就是康德所說的服從內心的“道德律”,是人性裏崇高的具有神性部分;在這裏麵,心靈能感應到宇宙至高處善的來源,並給我們帶來人格力量的滿足和幸福的愉悅。這種純然的知覺一旦建立,一種平靜歡愉的氣質,理智的清明,生命的活潑善良,就會成為自己生命的基調。這些美好的品質,都不是身份財富所能促成和代替的,沒有人能給你也沒有人能拿走。

    信仰的世界是簡單的輕盈的,神等待著人有足夠的智慧回到童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