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而發

來的都是客, 人走茶就涼
個人資料
正文

西方人的葬禮

(2011-08-01 14:59:05) 下一個

西方人的葬禮

我們社區的一位鄰居因病去世, 我去參加了她的葬禮。 在美國這麽多年, 還是第一次參加西式的葬禮。 先 簡單說一下這位鄰居。 她是社區的 一位熱心人士,人緣不錯,已經退休。 經常參加一些地區警民聯係的活動, 回來後就和大家 分享這方麵的信息, 為社區的治安作了不少貢獻。一個星期前因病入院, 幾天後就過世了。

她的葬禮在一家天主教堂舉行。 參加的人看上去有一百多。 大家排著隊, 簽個名, 拿了份單子。 單子上有關於她生平的簡單介紹, 和葬禮的程序安排。 男人們多數穿著黑色或深色的西裝, 也有不少穿著便裝的。 我注意到至少有兩位女賓穿著紅色的衣服。 這在我參加過的國內葬禮上是沒有看到過的。 在葬禮正式開始前, 相互認識的人之間打招呼,雖然聲音都刻意低些, 但喜悅和笑聲不加掩飾。整個儀式由穿著白袍的牧師主導。 他講一段, 然後一位女士唱一段歌。 來回交替 三, 四次。 因為我不是教徒,加上牧師的口音很重, 他說的大多數內容我都沒太聽明白。 不過有一段我聽懂了, “無論你是富有還是貧窮, 美麗還是醜陋, 聰明還是愚笨, 年長還是年幼 , 你都會在某一天麵對 死亡。 我們應該問問自己, 當那一天來臨的時候, 我們準備好了嗎 ?”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常掛在耳邊的一句話,“人都有一死。 有的重於泰山, 有的輕於鴻毛。” 那個時候特別想自己死後能重於泰山。 現在想, 還是根鴻毛或者一片浮雲好, 風一吹就飄得無影無蹤。

儀式最後, 是留給那些想說幾句話的人。 大約有四,五個人上去和大家分享了一些他們和逝者之間的小故事。 多數人都穿插些幽默,引來大家的笑聲。

整個儀式沒有哀樂, 沒有哭聲,沒有花圈, 也沒有逝者的遺像。 親屬沒有上台說一句話。 親屬的話都由主持人代說。 和我參加過的中式葬禮上哀樂聲聲和 親屬的哭聲真是很不相同。 中式葬禮, 主題是哀傷。親屬們表達的是失去親人的悲傷, 朋友表達的是失去一位友人的哀傷。 而這西式葬禮, 更多的是表達了一種懷念。 強調的是她曾經是如何一個快樂的人,一個友善的人,一個樂於幫助人的人,一個大家喜歡和愛的人。

在國內每次參加完葬禮, 我和家人都會談到, 將來我們的葬禮應該是怎樣的。 我說, 我希望我的葬禮上放的是我最喜歡的歌曲, 而不是哀樂; 我希望來的人穿得漂亮點,而不是一身肅穆, 就好像來送我去遠行; 我希望聽到是大家談論我曾經和他們在一起有過的歡樂, 而不是哭聲。 我希望牆上掛的是我最好看的一張照片, 而不是黑色的遺像 。 我想和他們說的最後的話是:“你們別急,我先走一步, 給你們探探路。 把手機開著,我給你們發短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