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而發

來的都是客, 人走茶就涼
個人資料
正文

轉貼:中國人的諾貝爾情結,可以休矣!

(2009-10-08 06:40:49) 下一個
海外憤青原創,倍可親


每年一度,中國和華人的主流媒體都要為諾貝爾獎亢奮一次,如果有華人血統的人得獎,那就更是吃了搖頭丸。海外憤青這一代人,是被中國崇洋媚外的主流媒體用諾貝爾獎洗腦三十年長大的,但到了海外,我卻要大聲疾呼:中國人的諾貝爾情結,可以休矣
 
1、諾貝爾獎代表當今科技的最高水平?
 
這是個睜眼說瞎話的誤導。為什麽有的人過二、三十年才得獎?為什麽愛因斯坦因為小小的光電效應得獎,而著名的E=MCC卻不得獎?很多人看到了表象,卻不思考顯而易見的事實:光電效應是給物理學家Having fun的,得獎表彰沒問題;E=MCC是劃時代的發現,雖然大家都知道,但細節保密都保不及。賣個爛486還判你個叛國罪,真正對國防軍事、國計民生有重要意義的發現創造,能讓你去評獎嗎?!
 
雖然諾貝爾先生希望科學能用於和平目的,但在全球爭霸的世界上,這不過是種幻想。實際上每一項科學發明創造,隻要有軍事價值,必然首先用在軍事領域,直到該該項技術已不再那麽神秘、或商業價值遠大於軍事價值為止。"軍事研究超前民用20年",這是出自一位西人朋友的口中的話。華盛頓郊區高速兩邊,茂密的森林中,若隱若現的建築物裏,隻有上帝才知道裏麵研究的是什麽。
 
2、諾貝爾獎基金會嚴重政治化
 
本人無意詆毀諾貝爾先生的高尚義舉,但諾貝爾獎已嚴重的政治化也是不爭的事實,其本身政治味道很濃的和平獎(老和尚)和文學獎(高行健)就不說了,其自然科學獎也不是那麽自然。科學是無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國籍的,而且科學家是需要錢的。
 
官麵上,錢是從諾貝爾獎基金會來的,是諾貝爾先生遺產的利息。諾貝爾獎單項合一百多萬美金,每次加起來近一千萬美金,再加上評審、組織等,實際費用就要翻番了。瑞典雖富,但按不到一千萬的人口算,就不是一筆小費用了。諾貝爾先生去世一百多年了,諾貝爾獎從1901年發起,大概也發了一百多次了。這個基金會真神奇,中國說"富不過三代",它卻能讓死人的財產百年生輝,如此富豪們還培養富二代幹嘛,直接成立個基金會, 不就穩賺不賠了?
 
凡事一沾到"基金會"三個字,那錢的來源就複雜了,諾貝爾獎的無形價值超過百萬、千萬、萬萬,一個小國需要用她來證明自己在國際上的存在;某些大國,有的是錢,需要用她貌似中立的立場,為自己宣傳。兩者一拍即合,這才是諾貝爾基金會百年不倒的根本原因。

拿人錢財,自然要為人消災,諾貝爾獎的大部分去向明擺在那裏,從這個角度講,諾貝爾獎也不是隻對中國人不公平。截止到目前,70%的諾貝爾科學獎發給了美國人,麵對這一數字,“美粉”們自然要猛誇美國的教育如何啟迪學生、美國的科技體製如何鼓勵創新、等等。但這個70%卻太讓人驚歎、露了馬腳,美國是科技領先,但這麽領先嗎?想必歐、俄、日的科學界心裏不會太服氣:諾貝爾獎不過是美國人在科學領域的奧斯卡獎。另一方麵又跟那個“奧斯卡新裝”一樣,大家跟著起哄,多少都能分點湯喝,那就跟著混吧,誰讓別人是老大來著。中國雖無搭順風船的便利,但因沒有自己人得獎而自慚形穢,就太自作多情了。
 
當然洋大人們辦事,也絕對不會象中國土財主、土惡霸那樣,硬是把個大家都賺錢的足球聯賽、百花獎,攙假攙得慘不忍睹、青黃不接,被世人唾棄。想拿諾貝爾獎,你怎麽說還是要在相關領域, 能舞上它三掃把的,這也是諾貝爾獲獎者值得大家尊敬的地方。

3、現代諾貝爾獎獲得者,很多是學術剝削者
 
現代科技,不象居裏夫人那個時代,小倆口在簡陋的實驗室裏埋頭苦幹,就能出成果。諾貝爾獎獲得者不過是個牽頭的人,還有大量的助手、技術員、博士後、博士生,拿著微薄的報酬,貢獻著自己最美好的年華和最聰慧的才智,他們默默無聞,是無名英雄,是被剝削者,其中有很多人是來自中國的中輕年學者、學子。雖然這些是目前科技體製使然,但至少令我減少了很多對著名科學家的崇拜。
 
現代西方學術界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不匹配,而生產關係(教授和助手、博士之間)還基本停留在上上世紀手工作仿的師徒時代,師傅借教徒弟的機會,廉價占有徒弟的勞動。西方社會學者將博士後列為社會十大最低收入之一,就是對這種剝削的真實寫照。
 
西方學術界對青年學者的殘酷剝削,造成西方的本地優秀青年,根本無法忍受,不屑做學問,因此隻有靠來自第三世界的優秀青年補充其博士、博士後隊伍。如果這種狀態不改變,西方世界的科技沒落實際不遠矣。
 
4、諾貝爾獎獲得者也是人
 
媒體喜歡造神,但諾貝爾獎獲得者也是人,誰都知道做學問,辛苦;沽名釣譽,享受。研究表明,總體看,諾貝爾獲獎者在獲獎後的科研成果,在數量和水平上將大大下降。
 
華人獲獎者也免不了此人之常情。如楊姓學者,感覺他整個就是在經營自己的人生,並賺得滿堂紅,錯也沒錯,但就覺得國家為他的種種付出,特別的不值得。更有甚者,中國台灣獲獎者李遠哲,淪為政客,官至綠營行政院長,支持褻瀆民主的陳阿扁,說他是分裂民族的罪人也不為過。
 
中國媒體對諾貝爾獎的瘋狂炒作,甚至可以忘記基本的常識:海外長大的華人不是中國人。受西方教育長大的很多華人,隻是一個血統一張臉,連自己的娘老子都不放到心上的,如何能對遙遠的敵對國有什麽故土的情懷?所以才有上一次,被還有點叔侄關係的華人獲獎者頂一句:我是美國人。臊得泱泱大國,臉麵盡失,可歎中國隻配當狗崽隊的娛記,竟然登上了采訪諾貝爾獲得者的大雅之堂。
 
結束語
 
要點還可以一條條地列下去,不妨就此打住。總結起來,中國一沒出錢,二沒出力,三不是盟國,四不是堂兄表弟,別人憑什麽把自己人都分不過來的諾貝爾獎,貼到中國的門上?中國人湊諾貝爾獎的熱鬧,傻冒得比劉姥姥進大觀圓都不如。
 
看中國人和中國政府炙熱的諾貝爾情結,我每年都要祈禱一次:中國的奧運戰略已經夠自欺欺人的了,再不要來個什麽諾貝爾戰略了。前者還是小事,後者可是國計民生的大事。
 
中國不需要裝點門麵的諾貝爾獎,至今為止,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對中國大陸的麵子得失,是負數。就是對中國大陸友好的華人獲獎者,國家為他們花了多少冤枉錢和精力,但對祖國的貢獻,全加起來,都抵不上半個錢三強、鄧稼先、或李四光。中國的科技戰略應該是服務於中國的經濟、軍事、和人文等方麵真正需要的中長遠規劃,而不應該是金牌戰略的麵子工程,更不是追求洋大人們的喜好。
 
中國人如果實在羨慕別人,就應該學習別人的評獎機製,把自己的科技獎、自然科學基金、和攻關項目的評審、驗收搞得好一些,不要讓它們變成個人或小團體謀福利、拉幫結派的工具,不要讓它們變成假、大、空的論壇。如果中國做得好,等中國真正成為世界上富強和科技發達的國家時,也許那幫高傲的洋大人們會主動地將諾貝爾獎的推薦表寄到中國,而中國也會覺得報名費不過是小費一份,那就開張支票吧。
 
 
原創:海外憤青,倍可親,2009,10,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