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閱兵感受之二:台海兩岸從此走在和平統一的康莊大道上

(2009-10-05 14:06:50) 下一個
此次60周年大閱兵,其意義之一,標誌著台海兩岸關係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如果大陸繼續以目前的發展態勢,則未來實現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台灣也將會經過猶豫遲疑和半推半就的幾個階段後,最終融入大陸的懷抱。本文試在梳理近60年尤其是近三十年兩岸的曆史恩怨,借此閱兵之際,試圖對兩岸將來走向做點猜想,以期拋磚引玉。

毛澤東蔣介石時代,兩岸的政治意識形態對立,經濟製度有天壤之別,軍事上對峙(典型的就是相互放炮)。因此,要說兩岸和平統一,不是說瘋話就是說夢話;至於動武能否實現統一,估計老毛和老蔣是心知肚明的:反攻大陸無望,解放台灣也是遙遙無期。

曆史的車輪來到了1979年。隨著中美關係的解凍和兩岸停止放炮,和平統一的曙光開始亮起來。正因如此,葉劍英首次提出了“和平統一”,允許台灣實行自治的構想,後小平同誌加以總結表述為“一國兩製”。然而,蔣經國並沒有回應大陸的善意,非不為也,實乃不願意。

為什麽?當兩岸開放通商和探親之後,相互都被對方的境況嚇了一大跳。大陸人看到台灣已經是豐衣足食,腐朽的資本主義竟然如此燦爛,哪還有信心談和平統一?而台灣人(包括探親的和投資辦廠的)到大陸一看,就像城裏人到了鄉下,那真是萬分高興,慶幸自己生長在台灣啊。這時候大陸想和平統一,說得不客氣一點,真有點像鄉下人想娶城裏的大姑娘,癩蛤蟆想吃天鵝肉,肯定沒門。我親身感受了這一切。我們村有一個台灣老兵回來探親,那真是榮光啊。他又是捐款給村裏小學辦教育,又是給親戚送禮物,可把我們村裏的人羨慕得;而他在台灣隻不過是一個很普通的老百姓而已;後來,他還從我們鄰村找到了一個不錯的姑娘,帶到台灣給自己的智障兒子做老婆,而他的兒子之前由於智障,三十二歲了還是光棍!可見當時兩岸的經濟水平差別之大。

1989年的政治風波,則進一步動搖了兩岸和平統一的政治基礎。不管今天我們怎樣評價那件事,當時的大陸在國際上是很孤立的,在國內民間和高層也是有爭議的,尤其是包括香港和台灣在內的大部分老百姓很痛恨大陸政府的“暴行”。直到今天,這個死結還沒有完全解開。記得馬英九剛上台時,就宣稱“-六-四不平反,統一沒得談”,搞得大陸很尷尬,高層人士無一對此能有所回應。對大陸來說,盡管動武是迫不得已,但畢竟流了不少血,心裏還是有愧的,隻是不好意思承認。


89風波對鄧公也是一次打擊,他之後退居幕後,伺機而動(反正也不是第一次)。仔細觀察新班子搞了三年整頓治理後,鄧公覺得反擊的時機到了,再不行動,自己的改革開放大業可能夭折,於是南巡。自此,大陸進一步開放,一發不可收拾。一方麵,大陸老百姓也開始享受“資本主義的腐朽生活”來,對台灣的發達盡管還是很羨慕,但畢竟不像原來是遙不可及,也可以“退而結網”,經過一番努力,也是可以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的;而另一方麵,台灣的資本則進一步在大陸尋找豐厚回報的場所,從此,大陸台灣在經濟上逐漸纏在一起了,直到今天,經濟一體化還在繼續,這是任何政治力量改變不了。連阿扁都隻能提出“戒急忍用”的政策,都怪“有錢能使鬼推磨”,誰叫大陸的市場那麽大,台資想方設法也得進來。

大陸在經濟上不斷追趕台灣,今天仍在繼續,因此和平統一的經濟天平在向大陸傾斜;然而統一的政治天平卻反過來向台灣傾斜。為什麽呢?因為台灣實現了所謂的“民主政治”。蔣經國晚年開放黨禁和報禁後,台灣正式告別了威權時代,迎來了“總統選舉”時代。當1996年的選舉開場時,大陸是很緊張的。對於台灣選舉的挑釁,大陸隻好用軍事演習來回應,或者說是嚇唬。麵對大陸的威脅,美國的航空母艦趕緊來助威。這時候是台海兩岸關係最緊張的時候,擦槍走火的可能性是有的。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1996年也是大陸最心虛和弱小的時候,打過去吧,解放軍的實力處在建國以來的最低穀(相對來講),體製上也是最亂的時候(軍隊經商正在高峰),裝備上,沒有預警機,沒有形成戰鬥力的三代戰機,當然也就沒有製空權,更沒有對付航空母艦的殺手鐧,要打還真是有心無力;而另一方麵,台灣這時候迎來第一次選舉,民心高漲,士氣大盛,誇張的說,他們是不怕大陸的導彈的;再有,美國協防台灣的決心也是有的,因為他們知道解放軍的家底(事先已經派電子幹擾機把大陸東南沿海的防空雷達全致盲了一次,弄得大陸軍方很是驚慌),再攜唯一的超級大國和海灣戰爭勝利的餘威,真要打,也是不忌諱的。

1996年台海危機是一個轉折點。大陸軍方被美軍公開在家門口打了一個巴掌;加上內部又出了叛徒(姬勝德),以至於被台灣新總統李登輝公開侮辱,簡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至恥而後勇,還是有希望的。大陸軍方確實被震動了,從上倒下被震動了。鄧公歸西後,經過15大,江的地位進一步鞏固,政治對手(陳-希-同和喬-石)已經坐牢或者退休了,是時候做點事了。在中國,很多時候得先搞人事再搞正事。他先是把軍隊經商的路子給堵了,然後就是逐年以兩位數增長的國防開支加大新武器的研發;經濟上,則進一步私有化(抓大放小),進一步開放(加入WTO);政治上進一步去掉不能與時俱進的意識形態,提出“三個代表”,允許資本家入黨。經過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洗禮和加入WTO神奇魔力的發威,中國的國力又上了好幾個新台階。一方麵經濟總量大幅度攀升,財政收入也是成倍增長,從而為軍事現代化提供了充足的財力;其次,高等教育的發展(大家不要太負麵看待大學擴招和研究生擴招的政策)也為國防建設提供了大量的科技人才;第三,世界工廠稱號的背後也意味著國防軍事工業的產業鏈配套更加完備,成本更低,尤其是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擴散為中國的武器現代化提供了強大的支持(這方麵的成果集中體現為J10和J11的航電係統以及預警機的成功)。到了新世紀的後幾年,就開始開花結果了。

那麽台灣這些年又在幹什麽了?當然在進步,尤其是IT產業的競爭力還是很強的。但是相對來說,它是退步了。與亞洲四小龍相比,它從小龍之首變為末;對於大陸來說,它由“遙不可及”到“可望可即”,甚至有被東南沿海發達省市趕超的趨勢(廣東的GDP已經超過台灣了,盡管有水分,有爭議)。所以,經濟上講,兩岸是此消彼長。

政治上的進展則各有千秋。台灣一直引以為豪的民主憲政的框架是搭起來了,但其發展卻一波三折,前景如何還有待觀察。尤其是阿扁的出現以及眼下的結局似乎又暗示著“種下的是龍種,出來的是跳蚤”的道理,這讓人們不得不更多地思考民主的真正含義,包括民主和腐敗,民主和選舉,民主和現代化,民主和中國未來等等的關係。這是好事,至少給予了大陸有更多的參照和借鑒,以及緩衝時間。

另一方麵,大陸一向被人批評的獨裁專製也隨著經濟的現代化,共產東自身的反思和改革,再加上民間力量的興起,尤其是互聯網的擴散,逐漸走向瓦解。盡管民主憲政還沒有完全建立,但進步也是不小的,如經濟上積小成於大成,我相信大陸政治製度的完善也需要一個蛹化蝶的長期過程。政治製度的競賽,尤其是法治(特別是司法獨立),公平地講,大陸和台灣相比,還是落後不少的,至少比經濟上的差距要大。但是我相信,再經過十年二十年的發展,這種差距會進一步變小。從階段來判斷,大陸目前處在開明的集體威權時代,完全轉向民主憲政,既需要時間,也需要時機。

決定台海是否實現和平統一的因素,除了兩岸的經濟發展水平,政治製度的完善程度,文化的曆史同源以及互動的民意基礎外,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大陸對台,對美的軍事力量的對比。此次60年閱兵,應該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判斷依據。對台灣來說,靠自己獨立支撐是不可能了,幻想在美軍的協防下,自己能守住台灣,也是不大可能了。因此,台灣老百姓和領導人應該思考的是,如何主動鬥爭,打亂目前大陸崛起的趨勢,或者思考如何增加未來統一的談判籌碼(是一名兩國,還是一國兩製,還是一國一製);對美國來說,是該放下包袱,準備收攤了,當然籌碼還是需要抓住的,一個可行的辦法就是公開放棄台灣(如朝鮮戰爭爆發之前一樣,美國國務院公開宣布台灣不在美國的勢力範圍之內,言外之意就是不會阻止解放軍解放台灣),以此作為和大陸交換的籌碼,例如可以要求大陸開放更多的市場,買更多的國債等等。

解放軍是不會發導彈點火箭打台灣的,在最危急的時候也就是封鎖台海而已。美國的航母也隻能遠遠的看著,靠得太近,就會被拖下水,自身難保。因此,台海兩岸從此將走在和平統一的康莊大道上,不過,路還是很長的,也是曲折的,大陸稍有閃失,事情就會起變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yijibang 回複 悄悄話 看了這次閱兵,我倒覺得共產黨是給所有的國人一個明示。隻有共產黨的領導可以把中國帶入富裕,民主,文明,和諧。當然,我們希望共產黨在網路的影響下,能夠更民主,建立一個獨立自主的法治社會。可是看了遊行之後,這種想法,可能有點天真。
無忌哥哥 回複 悄悄話 分析得挺好。台灣在經濟法製民主進程上比大陸領先是事實,同時也給大陸的民主進程提供了試驗的經驗教訓。不過以現在雙方的發展前景來看,獨立根本不可能了,不如趁現在還有差距早點改變心態,真心實意考慮兩岸合作,為中華民族複興共同努力,談判統一也多些籌碼,到將來不得不統的時候反而被動。
SUNNE 回複 悄悄話 原來以為台灣真的很不錯。現在才知道不過如此。看看台灣前省長陳水扁的案子,聽聽名嘴們的評議就可以知道台灣民主的普遍水平,而且很多民眾都認為自己生活很苦。看來以前台灣也就是螞蟻緣槐誇大國而已。
vwbeetle 回複 悄悄話
趕快統一,越快越好!

大家需要努力奮鬥到底,達到目標!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