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起看的最後一場電影

(2009-09-27 22:21:45) 下一個




      還記得我們最後一次去看的電影是《入殮師》,影片從一名將死者放入棺木的入殮師的視角來解讀人世間的生死,用溫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人生的冷暖以及家庭的悲歡,使影片在生活氣息之中透視出人性的光輝。

       東京某管弦樂隊的大提琴手大悟(本木雅弘 飾) , 所在樂隊的突然解散,無奈之下隻好回到故鄉山形縣,在妻子不知情下,誤打誤撞地作了一名入殮師。女扮男裝的青年男子、美籍女高中生、失去了女兒的母親、渴望擁有泡泡襪的老奶奶、滿臉唇印安然去世的老爺爺 …… 見識過各種各樣的死者,以及與他們生離死別的親人們之後,大悟在不知不覺中,漸漸體會到入殮師的職責所在, 感到愛情和親情的珍貴。但就在此時,與她相依為命的妻子知道真相後離開了他,令他倍受打擊。但是,大悟的工作信念並未動搖,他決定耐心等待美香回心轉意。他每天都與社長佐佐木一起,在晚秋時節的莊內平原上四處奔波,用琴聲訴說著他對妻子,去世母親的思念和眷戀。春天來了,莊內平原一片生機,大悟已經成為了正式的入殮師,可以一人獨挑大梁。此時已懷孕的妻子也放不下他,回到了他的身邊。尤其是親眼目睹了大悟為童年時好友的母親的葬祭,她終於明白了在死亡麵前人人是沒有貴賤之分的。當早在 30 年前拋妻棄子的大悟的父親去世後,大悟心中無法原諒他,不願見他最後一麵。但女同事的話點醒了他,她年輕時為了愛上一個人而遺棄了親生的孩子,而後一直生活在痛苦和悔恨中。大悟 在親手撫摸和清理父親的遺體時,看到了父親手裏握著他小時候給的鵝卵石,知道父親多年來一直在掛念著他,他記憶中失焦的父親的臉逐漸清晰起來明朗起來,他終於從心裏原諒了父親,父子親情在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思緒中蔓延著。

      當我們看到這段情節時早已淚眼婆娑,不僅感動於父親始終未泯的對家庭的歉疚,更感動於親情那種血濃於水的震撼。 我們兩個人都呼哧呼哧不停地擦著臉上的淚,不好意思讓對方看到,但從電影院出來互相一對視,兩個人鼻子和眼睛都是紅紅的。我真的好愛這樣善良的你,看電視時經常是我還沒哭,就看到你眼中的淚光了。

      其實人生充滿著愛,這種愛來自於心底對於生活的尊重,對別人的寬容,往往醞釀在波瀾不驚的閑暇生活中。世事總是無常,我們無法抵禦時光的流沙對感情的衝刷,唯有內心保持一種對生活應有的謙虛,才能在麵對親情、友情、愛情的時候勇敢的擔當。就像影片中逆流而上,不會放棄的魚,即使在在逆流而上的征途中,它們有可能死去,依舊沒有放棄,隻因在它們的內心,這便是一種揮之不去的,有關生命的儀式。

      當生命終結,一切感情與糾結都會隨著眼淚而化為灰燼,我們為什麽還要死死執著於金錢,得失和愛恨。一切隻在轉念,乃至於生死。這也是在車禍的瞬間,我終於看清了自己的內心,可以放棄自己的好強,為了我們的愛而可以做努力,因為我始終相信那個和我一起歡笑和哭泣的你沒有離開我的身邊,始終相信我們的愛可以經得起這次嚴峻的考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