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兩性關係問題 --- 回有言兄帖並探討

(2009-09-19 13:09:51) 下一個

這個觀點我曾以其他方式表達過,但沒這句話一針見血。

這些年通過自己的觀察,尤其改革開放後兩性關係特別是婚姻關係的變化,其實是循了一條複古的道路,這個根基也確是在我們幾千年的教育,‘婦從夫綱’來的。很多人甚至根本沒有意識到他們骨子裏對男女不平等的漠視,認為此乃天道人道。

這個話題很大,簡單舉個例。比如一個男人婚姻出軌,回頭後家庭是否幸福完全取決於女方的大度。如果這個男人再有錢有勢,女人是否應該接納與之共存。‘浪子’在前提上就已經允許男人犯錯,從開始就把女人放在不平等的地位上。很少聽到‘浪女’一說,基本上沾上這個詞,女人就已經萬劫不複了,何談回頭。 名士俠妓可以成為千古美談,名媛俠士,往往是遺臭萬年;所以前者趨之若鶩,後者蔽之唯恐不及。

根源:社會經濟結構與人性根源的矛盾。男性為主流的經濟結構導致女性經濟上的依附性。然而人性根源的平等要求使女性感受到的傷害與屈辱,兩者的矛盾是此種家庭悲劇的根源。

新中國成立的六十年,恰恰是一種人為的男女經濟平等,造成了婦女地位的提高。我經常聽到一些驚呼,說老毛把中國婦女的地位提得太高了,非常可笑,可這恰恰是將來經濟發展後的必然模式。能從人文角度看男女平等並先行一步的不多,真正認識到的人可謂人性的徹悟者。

回到浪子與嫉妒的問題,一塊鏡子破了,徒然要求人去無視鏡子上的裂痕,而沒有人問,好好的鏡子,為什麽要先去打碎它?--- 因為大家都認為打碎是理所當然的,反正有人來補。於是大家都生活在一麵麵破碎的鏡子裏,當了裂紋的眼盲,無視破碎鏡子裏的扭曲醜陋。

隨心所欲,沒有仔細歸理,為探討之有言兄見笑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