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詩歌欣賞隨筆

(2012-04-14 22:51:28) 下一個


----感於讀詩。


            文字是承載人類思想的工具,用來傳輸和交流。如果一個小說家需要縝密的思維深厚的閱曆和豐富的知識,文字在他筆下該是理智和具有刻畫的;如果一位評論家或記者是正義並敏銳的,文字對於他是利劍和盾牌;如果一位詩人需要澎湃的熱情和纖細的筆觸,他呈現的就是自己的心。

            讀詩是用心去讀的。雖然心和心總有或近或遠的距離,但距離可以拉近,天涯可以咫尺,“沒有心”卻讀不懂詩。似乎是將一條魚養在花盆裏,泥土極力地嗬護著,卻隻加速了它的死亡,它永不會開花。一首好的詩歌定是作者與讀者共同寫完的,(甚至小說和散文也是一樣,)讀者參與到這種創作之中是思想和情緒的珠聯璧合,是彩虹的畫圓,令一個作品具有真正的生命力,否則,缺失了任何一方,詩可以寫的洋洋灑灑,它最終卻是死的。

           心不是閱讀的器官,因此詩是難讀的,詩意是難懂的。每個人透過自己的心讀著同一首詩,品味著不同的滋味,因為詩歌的再創作恰是讀者自己完成的,因此這詩句可以是晦暗的,也可以是朦朧的;可以是激烈的,也可以是震撼的;可以是霧中的花朵,你猜測著花的顏色;也可以是眼前的靈魂,你看得到它的掙紮與呼吸。

            詩歌的產生是吟唱,是為具體的生活添加抽象的美麗。詩歌的發展是抒發,是將欲罷不能的情感凝固卻不冷藏。詩歌的魅力是觸碰心底最細的那根弦,使它也發出如作者般的顫音。如果一個人不會俯首沉吟,詩歌對於他是無味的雞肋,他寧願選擇實用和直接。詩人無權埋怨世界對詩的冷漠,因為熱情的燃燒需要能量,很多人願意將這能量用在現實之中而不枉費。

            讀詩的確有著比閱讀小說散文更多的誤區。似乎這其中最大的就是具體和抽象,理智與情感之間的交鋒。美麗無法用磅秤來衡量,花朵無法用鏡子栽培,這是這個世界上存在的現實,我們都在其中穿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