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名誰

本博客主要以中醫和易學資源為主
正文

中醫小故事:以毒攻毒-蜈蚣戰毒蛇

(2009-08-25 09:28:53) 下一個
 
          蛇藥研究專家季德勝先生一次被花蛇在手臂上咬了一口,咬處的皮膚突然腫起,劇痛不止,隨即變黑壞死。他趕忙服下自己配製的蛇藥,但卻未能有效地控製中毒症狀,很快陷入了半昏迷狀態。氣若遊絲的季德勝好不容易睜開雙眼對人說:“快給我捉5條蜈蚣來。”結果5條蜈蚣下肚,病情仍未好轉。情急之下,他連吃15條蜈蚣,終於化險為夷。從此蜈蚣也就成為季德勝蛇藥的主要成分。
  中醫學認為,蜈蚣性味辛、溫,入肝經,有解蛇毒、瘡毒及止痙攣的作用。蜈蚣解毒功效顯著。早在兩千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中就明確指出,蜈蚣“主啖諸蛇蟲魚毒”。將蜈蚣研為細末,每次服2~3克,1天4次,治蛇咬傷,並以消毒粗針穿刺咬傷腫脹部位,引流排毒,可使腫脹逐漸消退而痊愈。用蜈蚣加鹽浸油,取油擦小兒禿瘡,療效頗佳。以蜈蚣加茶葉同敷患處,可治瘰鬁。
  蜈蚣的抗癌作用也比較明顯。據近代著名醫學家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記載,有一噎膈患者,服藥無效,偶思飲酒,飲盡一壺而病愈,後視壺中有大蜈蚣一條,方悟蜈蚣有神奇的療效。中醫學所謂的噎膈,即為西醫的胃癌。人們受此啟發,將蜈蚣曬幹研末,每天服2~3條,用治食道癌、乳腺癌、皮膚癌、鼻咽癌、結腸癌、宮頸癌、肝癌等,均取得一定療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