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城檳郎總集

相關南京詩人老師檳郎資料大全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獨特的課堂詩人

(2016-05-10 04:01:57) 下一個

獨特的課堂詩人
  15美術學 張天宇

  檳榔:莖直立,喬木狀,高10多米,最高可達30米,有明顯的環狀葉、花果期3-4月。檳榔原產馬來西亞,中國主要分布雲南、海南及台灣等熱帶地區。而在我們學校也有一位“檳郎”,多年來一直為大學生開設“新詩賞析”課。他,是一位詩人!
  初見檳郎兄是在第一節新詩賞析的課上,個子不高,圓凸凸的肚子顯得他有點微胖,鼻梁上架著一副需要不時用手扶一下的眼鏡,還有一張能言善道經常咧著微笑的嘴。
  他與其他老師不同,檳郎老師並沒有花費一節課的時間去宣揚自己的職稱或者文憑,也沒有像其他老師一樣還沒有授課就開始他的長篇大論:上課不許玩手機,上課不許講話,上課不許交頭接耳,上課不許……,隻是簡短地交待了一下考試要求和作業要求之後便開始了他的授課。古之人師,惟傳道授業解惑者也,在如今這個充滿著利益和關係的社會裏,能夠像老師這樣將自己的事情做好,不受利益幹擾的人已經變得少之又少了。
  第一次上課前他給我們放了幾首令我們大吃一驚的民間歌曲。上課後讓同學們分別上講台上讀曾經學生學給他的文章,讓我們對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當我在聽這幾篇文章的時候,我還不知道檳郎是誰,直到最後我才幡然醒悟,原來文章中所說的“檳郎兄”就是我麵前的這位李檳老師。
  他還給我們播放了一首由他作詞、高見作曲的南京讚歌《歡迎來南京》,言語神情之中滿是自豪。他常在課間休息時,在教學多媒體上給我們播放膾炙人口的經典老歌。最讓我吃驚的是,交作業並不是拷貝交給他,而是上傳到百度檳郎帖吧中。真是一位“奇異,獨特”的老師,我想他寫的詩也是這般吧。
  說實話我對老師的了解還真的是很少,隻知道老師的詩歌寫的很好,因為他有作為詩人的名氣,他也會跟我們分享他的詩歌。他跟我們分享過《愛滿亭邊有座橋》,詩中敘述了老師與一位學姐美好純真的師生情,那樣動人,那樣唯美。聽過這個,我便對他產生的好奇與敬仰。
  於是我便在百度等搜索引擎中搜索他寫的詩,真的是數不勝數。從檳郎的詩中,我仿佛看到“熱愛”兩個字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星火,帶給他與眾不同的光芒。從巢湖寫到南京,從中國寫到韓國,從童年回憶寫到時事新聞,從現實寫到虛幻。如果說思維是一張巨大的網,那麽當我們還在糾結於如何將這些纏繞在一起的繩結時,檳郎已經快意地捕獵了許多思維的寶物。
  老師很幽默,從他介紹自己筆名“檳郎”就可以看出來,他還將這種幽默帶入教學中去,讓我們可以在歡笑聲中學到知識。老師講課的時候始終是充滿激情的,感覺渾身有用不完的勁。從老師的講課中,我們可以看出老師是真的很熱愛詩歌。實際上,老師本身就是個詩人,創作了眾多詩文。並且,老師也很樂意跟我們分享他所創作的詩歌。作為例詩時,有時候是同學讀,有時候是老師自己讀,讀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老師眼神中的一絲得意,這絕對不是貶義,反而是透露老師的真性情。
  這段時間我拜讀了檳郎兄的作品,總覺得他的文筆中更多有一種悲觀的感覺。比如一首詩《生與死之間有多遠》中的詩句:“生與死之間有多遠/餘剩的路景還有什麽稀罕/心已絕望,一味搗亂”。看著這段文字我的心不禁一顫,老師心底複雜的感傷仿佛再多的語言都是無法詮釋的。我能想象出這篇詩一定是老師一氣嗬成的,因為積累了無數的心血和感觸,這一個絕望包含了多少心酸惆悵,我不能完全體會,就像一個失戀的人,無論其他人再怎麽說都不能走進他的心。大概文人,特別是詩人是不是都有一種憤世嫉俗或是悲傷的惆悵?但是不難看出老師略有悲觀的文筆後卻也含著很大的希望。
  他自稱是個詩壇門外漢,聽來調侃之意十足。初識其詩,覺得淺白直接,無內容可細細下讀。漸漸接觸他的人他的詩下來,才發現以往種種皆是個人偏見。我相信有些人跟我一樣,一開始對這樣被標簽為“詩人”並不抱好感。但相處下來就能發現他很多的可愛麵。
  印象最深的莫屬那次上台朗讀檳郎的《詩人檳郎之墓》。他親口對我們說起他的”遺囑“。這遺囑也是寫在他的詩歌中:他在未來死後,火化成灰,不要墳地,撒入揚子江,肥沃兩岸的花草。詩中,“落了一千年的黃葉寂寞,又寂寞了一千年”。黃葉象征著詩人不變的執著追求與堅定的夢想,即使經曆時間的磨蝕,卻也改變不了他的初心,歲月可以蒼老容顏,可以侵蝕肌骨,但卻變不了詩人詩句裏倔強的靈魂,也改變不了那種知音難覓的寂寞與失落。希望總在前方,詩人詩中的精髓終究被人讀懂,被人繼承,被人傳頌,被人發揚。
  之所以說檳郎獨特,是因為其與眾不同的個性。在選修課上課之初,他總是會先用他自己的作品拋磚引玉。可以說,每一篇作品都代表著他的心路曆程,而他也總是願意與我們分享他與這些作品的不解之緣。他樂在其中,我們也回味無窮。檳郎是一個敢於說真話的人,曾經自稱“民間左派”“自由左派”“魯迅左派”而寫過許多雜文的他,有著對社會的獨到見解,但這也卻讓他飽受爭議。他有著自己的信仰,不管別人怎麽評價,他依然堅持著自己。如今,迫於重重壓力,檳郎的一切思想與情感,都隻能借一首又一首作品,暗暗抒發。而我想對檳郎老師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在新詩賞析課上,檳郎每次都會給我們“拋磚引玉”,下麵很多同學都會竊竊私語“哦~~,又開始拋磚引玉了。”還有很多同學開檳郎的玩笑,認為檳郎每天都在吹著牛逼。然而他們並沒有在搜索引擎中搜索“檳郎詩歌”,更不了解檳郎是一個多麽有才華的人物。當他筆下那些辛勤耕耘出來的文字從學生的口中有感情地朗讀出來的時候,我仿佛看到了他臉上的那一絲驕傲和喜悅,或許他並不要求我們能夠理解當中的情感,隻是單純地想與我們分享他創作的喜悅。每當學生念完他的詩後,他總是很樂意地和我們講解其中的情感與意圖。那時候的他仿佛才是真正的他,不是那個隻會教授書本知識的老師,而是真正的一個詩人。檳郎最大的幽默在於很喜歡細致講解自己寫詩的動機構思及得失。可能在他心裏,不管別人在不在意你,你都可以自戀吧。
  木心先生說過,我的精神傳不到別人身上,卻投入了這些綠的葉、紫的莖。檳郎同樣,將自己的感情寄寓瀲灩山水,寄寓陵台軒榭,寄寓大大小小多多少少的好地方。拜讀他的《躺在方山上》,我眼前出現這樣一個形象。曾經年少之時,胸懷壯誌,欲上青天攬明月,於是離開了故鄉流浪遠方。在飽經世俗滄桑之後,他看淡了世間的人情冷暖、是是非非,於是將他鄉當故鄉,隻希望以“一身布衣洗滌滾滾紅塵,歸海之流匯入滔滔的揚子江。”
  在我心裏檳郎心思敏捷,智心慧語,即使在微妙的東西也能在他的筆下生花。但我感覺他應該與一些聰明人交往並不自在,因為他自身就彰顯著有一種浩然正氣,有一種大愛,愛人民,愛社會。試想一些獻媚之人,一些投機取巧之人,如何在這樣的生命中找到共同點呢。從檳郎身上我悟出,我們一定要留點心情給自己,欣賞外麵的花花草草,會讓我們覺得世界是多麽美好啊!
  “情到深處人孤獨”,但檳郎卻很熱情,他很願意與同學們交流。我想和這樣的老師在課堂上互動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吧。在貼吧論壇裏也看到過很多人描寫檳郎兄。一次偶然的選課,讓我認識這位奇異獨特的課堂詩人!
  2016•5•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