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城檳郎總集

相關南京詩人老師檳郎資料大全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放浪山水的檳郎

(2014-11-29 04:48:09) 下一個

放浪山水的檳郎
  11文秘 周菲

  古歐陽修曾雲:“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而我的檳郎老師,有著“寧願平民布衣,也不願做官”的執著思想,有著置身於虛名浮華之外,看淡俗世俗塵的精神,有著與學生同遊交談,共賞美好景色、暢談天地的習慣等。檳郎老師的詩作數千首,類型各異,有的表達濃濃師生情誼;有的吟誦櫻花、桂花、銀杏的浪漫美麗;有的表達思鄉思親的想念;有的針砭時弊,麵對時代的現狀發出擲地有聲的抗議;有的訴說一遊二遊三遊景點的心境的不同;有的敏感於時事,表達對貪汙腐敗的憤激等。我最喜歡檳郎老師的旅遊詩,所以我更樂意稱他為“山水詩人”。
  檳郎老師的旅遊詩歌多以南京的名勝古跡,山河大川為題材,在旅行間釋放自己的情感,在自然間找尋最真的自我,在遊曆間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再回首時一切記憶如新,再回首時卻也能找到新的感覺,這是他詩歌最大的魅力。他毫不吝嗇的與他最愛的學生們分享他的詩作,分享他的旅行,分享他的感情。旅遊文學選修課上課下,我通過閱讀他的詩作,傾聽他慷慨激昂的解說,好好地遊曆了我的家鄉南京,體會到了不同的感受。也許初看的時候,隻是覺得他的詩歌有些散文化,把一句話隔開分成了幾行,但細細品味之後,才發現那藏在背後的深刻的思想內涵。
  檳郎老師的詩作裏,有南京的許多座山。如《青龍山黑洞嶺》:“千山萬壑綠色森林,聯排的山頭次第東北去,古都在西側崛起”;《老山懷念張孝祥》:“天然氧吧,都市綠肺,揚子江北岸的青山為堤,古都金陵的西北壁壘” ;《再遊將軍山》:“綠楊灣的竹排,鏡平湖的舒鳧台,翠影湖畔的燒烤園,池林棧道上的杉樹林” ;《飛上紫金山》:“茫茫林海上飛過,千丘萬壑上飛過,化為恁風禦行的仙人,多來朝拜聖山,舒暢蒙塵的情懷” ;《遊石塘竹海》寫江南丘陵:“突圍喧囂的紅塵,把自己暫時放逐,在江南丘陵的褶皺裏。粉牆黛瓦的山村,滿坡翠綠的竹林,心靈不再煩躁,遙想的仙境鋪展眼前” ;更有《樓頂望方山》:“不高的山,深青色的梯形,這是完美的輪廓。……你的不虛華的沉潛,應是上蒼恩賜我的聖物”……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莫愁湖東堤》寫莫愁湖東堤在想象中的美麗和位置絕佳:“西邊是莫愁湖,東邊是外秦淮河,一條土埂和橋梁的長堤,擔起了兩分奇水。連杭州蘇堤也要折腰,薈萃了石城西部的春色” 。江北六合有純樸的金牛湖,《遊覽金牛湖》寫到:“古都金陵的勝景,江北六合區的西子湖,群山環繞的碧波。陶醉在你的意境裏,一汪大自然的美妙詩篇。還沒有被銅臭味腐蝕,環湖有山,山外是曠野。”山中有水,山上跳望近遠之水,山水是很難截然分開的。《春遊琵琶湖》開篇“誤入一片茂密的樹林,在城牆與鍾山之間,驚現一汪神奇的湖泊。”他靜靜地融進這山水之擁裏,讓清涼的湖水沐浴自己的身體和靈魂。也許此刻他想到了什麽,卻不敢多想,隻希望此刻在這山水的懷抱之中多停留一會,尋找理解、尋找安慰。“城牆和山林擁抱的水景,好優美寧靜的勝境。從此你時時入我夢中,從此更厭惡滾滾的紅塵。”
  方山可以說是檳郎最愛的山了,每天站在方山腳下,呼吸著最新鮮的空氣,從事著他所熱愛的教書事業,麵對著他愛的學生們,想想就是人生一大樂事。而方山自己獨有的魅力,也深深的吸引了檳郎。方山傳奇的來曆,玉皇大帝的金印,秦始皇鑿山通淮泄王氣,東吳——六朝的宏大工程,方山的山南洞玄觀和山北定林寺的宗教色彩……方山,對於檳郎來說,就是不竭的創作來源。
  《方山仙子》表達了檳郎與學生同遊方山的愉快心情,檳郎欣賞的美景是方山,更欣賞鍾萬般美景於一身的美女學生,方山因美女的同遊而增色,檳郎也因學生的同遊而年輕化了。《方山的月亮》表達了失眠的檳郎在月光下的思考,月光的深情愛撫著方山和他的靈魂,月亮是忠實的觀眾,默默關注著他所發生的一切,不論是快樂還是傷心,是光榮還是屈辱,而方山呢,已然成為檳郎最後的選擇,月光下方山的衣冠塚,是它新的守望。《躺在方山上》依然表達了他同樣的心境,“我已厭倦不再流浪,隨遇而安老死在方山旁。一身布衣洗滌滾滾紅塵,歸海之流匯入滔滔的揚子江”。經過大半生的喧嘩與騷動,此時的檳郎隻想隱逸在幽深的山穀之中,小溪潺潺,有一茅屋居住即可,遠離塵世的喧囂與繁華,盡享美景的怡然自得。《樓頂望方山》也表達檳郎放棄一切世外之物,一心追求內心的寧靜與自然,歲月無情的流逝隻是為了他後半生的詩意棲居,堅毅、內凝與超然,就是方山精神給他的聖物。
  檳郎給方山做了太多的詩,甚至親自為方山創造了神話。《我在方山迷路》好似劉晨阮肇的故事,檳郎也在迷路的方山峽穀裏巧遇洞中仙府裏的小四妹。《檳郎前生為僧》,是在方山頂上的海慧寺。《方山洞玄觀遺址懷古》、《方山千秋嶺上》和《千秋嶺論道》《洞玄觀的菊花》四篇都與洞玄觀和東吳時代的道教天師葛玄有關。詩人想象自己的 “前世”,作為洞玄觀的小道士,有著漂亮的小師妹相伴,並被一朵野菊花單相思而守望千年。檳郎對前生的幸福生活的讚美,反襯當下現實生活的不如意。像《方山記事》裏,他在方山東坡上躬耕隴畝,“出校園,進菜園”, 猶如現代陶淵明。
  由這些詩歌可以看出檳郎身上傳奇的色彩,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檳郎曾說過年輕時候的他出家的經曆,如《棲霞問佛》《大學時的一次出家》《重遊棲霞寺》等,他頓悟了紅塵是非,看淡了世俗情愛,可廟裏的師傅說他紅塵未了,不得清淨。可在檳郎詩作的字裏行間,無不流露著他雲淡風輕的思想,執意丟下世俗的紛紛擾擾,一心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他不是消極悲觀的隱逸,不是倉皇狼狽的逃離,而是積極樂觀的隱士,不爭名奪利,寄情山水,在遠古與自然間找尋真我與寄托。方山、定林寺不過是他喜歡的地方而已,他已厭倦不再流浪,願隨遇而安老死在方山旁。
  浪漫多情的徐誌摩曾經說過:“每一首詩的產生都是一次分娩”。在我看來,詩歌是一項極其艱難的藝術,每一個用字,每一處用詞,每一段用句都要經過深思熟慮,細細斟酌。而對於才華橫溢的檳郎老師來說,無不是信手拈來,輕而易舉。是學富五車的知識,是豐富的生活經曆,是滿腔的熱情,是沉甸甸的才華,是多愁善感的感情,是真情實感的愛,是與眾不同的思想,是淡泊名利的態度,是浪漫熱情的性格,是細膩細心的溫柔,是不拘小節的狂放,是敢說敢言的放肆,是天馬行空的想象,是瀟灑恣意的灑脫,是悲天憫人的情懷,造就了這樣一位詩人,一位就在我們身邊,每天朝夕相處、平易近人的詩人。我們通過他的原創詩作,了解了他的真性情,與他產生精神上的共鳴與契合。
  在我心中,檳郎老師是執著的,是獨特的,他愛山水因為有寄托、因為無偏見。他那麽鍾情於方山、迷戀著自然,也正是因為自然的懷抱永遠為他敞開,也許也隻有那樣真實、溫柔而又永恒的關愛與包容才能讓他真正地感到滿足、溫馨。檳郎老師的才華很出眾,作為他的學生,我感到十分的驕傲與榮幸。也許很多年很多年之後,檳郎的名字會響徹大江南北、海內海外,我也會捧著《檳郎詩集》,回憶學生時代與檳郎老師的故事。
  2014-11-2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