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城檳郎總集

相關南京詩人老師檳郎資料大全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記我的老師李檳

(2014-05-10 20:42:54) 下一個

記我的老師李檳
  12小教文 葛子妤

  記得第一次認識李檳老師是在他開的“現代散文思潮”公選課上。當時我對現代散文研究的印象,還停留在高中一般的做閱讀題和刻板的分析之上,是李檳老師改變了我的這一個想法。他在第一堂課上就笑著告訴我們他的筆名叫檳郎,這可不是吃的檳榔而是取義為“一個名叫檳的男子”。他有著濃鬱的文人氣質,他總是把他的老家巢湖掛在嘴邊,可是他卻帶著故鄉的靈魂來到南京,選擇了教師的職業,將他的文人般浪漫細膩的情懷傳遞給一屆又一屆的學子。
  而我就是在他柔情似水,有時又憂國憂民、義憤填膺的課堂上被感動,在這學期又毅然決然地選了他的“新詩賞析”這門課。檳郎果然沒有讓我們失望,往常是我最頭疼的現代詩,也被他講解得生動有趣。檳郎上課的特點,不僅僅在於他對詩人及其情懷的極度了解,還在於他經常在課堂上利用一個短時間給我們讀他寫的詩和他寫的文章。一個敢於把自己的詩歌呈現給自己學生並加以分析和自我檢討的老師,即使他被稱為是“詩壇門外漢”,與當今的主流詩潮相悖而行,他仍然不讓自己懈怠。檳郎他寫詩不為名不為利,隻求抒發自己的一腔熱血和滿心的愁怨與激情。這才是一個文人該有的精神啊。
  檳郎的詩可以柔情似水,在他的詩中不容易找到一絲現代工業城市的浮躁和不安。晚春季節,落英繽紛,檳郎可以對著滿城的櫻花抒發千萬情思(《大學城的櫻花》《雞鳴寺路的櫻花》《文學院樓邊的晚櫻林》等);郊遊遠足,檳郎對著美景和古跡抒發熱愛和憂思(《春到琵琶湖》《祖堂山懷念法融》《詠方山八卦泉》等);他愛想象穿越時空的自己的前生後事(《方山洞玄觀遺址懷古》《檳郎前世為僧》《詩人檳郎之墓》等)。檳郎的愛情敘事詩大多淒美豔麗,如《故鄉的紫薇洞》《詩人與墓園美少女》《我的打工妹情人》《勞改工地的女郎》《古巢美女》《巢湖與澎湖的戀曲》《巢湖城的陷沒》《那次大力寺水庫別離》《茶山情歌》等等。有些甚至讀來讓人不寒而栗,如《哭悼鄰家美眉》《我的公主小妹》《大力寺的尼姑》《薄命妾紅顏》《法師的彩巾》等,而這些愛情悲劇的背後總在反映當今時代的悲哀。還有《鐵心橋的懷念》,檳郎將鐵心橋這個地名化作真正的鐵心,這顆鐵心是愛人的血與淚,是壓迫下無奈的反抗,是無力的掙紮換取的悲哀的結局。檳郎用他筆下淒美的愛情故事側麵反映了在貪官壓迫奴役下的青年沉重的命運,讓我們讀來字字驚心,句句動情。
  檳郎注定是痛苦的。就像詩人注定有一個悲天憫人的心。他們的筆下是他們對這個社會的絕望和希望。希望越大,絕望更是絕處逢生,難以戰勝。檳郎用他純潔有力的心,在這汙濁的世間遊蕩。他從來沒有失去一顆赤子之心,沒有讓詩的內涵從筆尖流去。他的詩中有太多的假設,太多的期望,和太多的不可能。這種美好的期望,甚至有的還沒有讓世人看見便被扼殺在搖籃裏了。我唯一慶幸的是,還好檳郎還有另一個老師的身份,讓他的詩和他的精神能夠得以證明的傳承下去,不至於被徹底消滅。我們作為他的學生,更是被他的精神感動,被這樣一股不屈的熱情感染!
  寫到這裏我想說:檳郎是一位詩人,又是一位特別有底蘊的詩人。之前有說到他有詩人的情懷,他與中國古代的詩人有著血脈譜係上的聯係(《東山懷念李白》《拜謁李白墓》《懷念杜甫》《與陶淵明對飲》《致大宋朝的柳七》《懷念唐伯虎》《紀念鄭板橋》等)。李白俊灑飄逸,官場不得意便寄情山水。而檳郎也以終身布衣為傲,常常隱居山林卻又時時刻刻心係社會。他的偶像之一是魯迅,他們用自己的心和筆關心和愛護這個社會,關心人類,堅守道義、敢於擔當。這個社會總是不盡如人意的,越是關心的人往往越是失望。我從檳郎的詩中能深深感受到他對這個國家的愛與痛。愛,是對這片黃土的濃濃的鄉愁,這份情思深深埋葬於南京和巢湖這兩個對於他的特別地方。似乎檳郎的詩總會提到自己的故鄉,在他的眼中,巢湖是他走出來的地方,盡管它落後,它偏僻,很多人聽都沒聽過,但在檳郎的詩與散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那塊淨土的美麗:家鄉樹下,他與鄰家小妹一起打豬草、放牛,共度童年和美妙的青春(《批鬥會》《小兒女放牛》《看瓜女》《鄉妹子》《打秧草的小姑娘》等)。鏡頭仿佛轉換到千裏之外的南京:這裏是方山腳下的曉莊,一片晚櫻林邊的文學院,檳郎獨自行走在樹下,背影有些孤獨又有些堅挺。
  他半生來的人生的獨自飄蕩,最終選擇了南京安定下來。南京的雞鳴寺,南京的櫻花,南京的南唐二陵也多次出現在他的詩中。在檳郎的眼裏,南京是他詩情的第二故鄉。在這裏,他和學生去青龍山探險,去牛首山看春天的桃花,去雞鳴寺賞櫻花。這裏是民國的舊都,是南朝的遺跡,是充滿了曆史滄桑的城市。檳郎帶著他的熱血來到了這裏,選擇了那樣一所大學,去悉心教導那裏的學生。他用他的詩告訴我們這個社會的不安定和他心中的惆悵心中的遺憾,他用他的散文去記錄去抒發,即使身在韓國時依舊心在祖國(《我的中國心》《訪問韓國大田的華僑小學》《韓國生活瑣記》《祖國的愛人最美》)等。
  檳郎雖然常說自己人到中年,又留下那麽多詩作,當是死而無憾了,但如今又有幾人有著這樣的真性情呢?情到深處人孤獨,有許多話老師也許在課堂上無法說出,隻能憑借寫作聊以慰藉,又不知幾人能真正讀得自己的心思,這份孤獨和寂寞怕是要一直忍耐到死。我在檳郎的課上常常這樣想,老師會不會覺得太累,覺得這樣的責任太重而無法承擔呢?後來我找到了答案,顯然是沒有。老師的身材雖然不算高大,他的心卻是磅礴的。即使無人理解又怎樣,就像他的詩,不為求名也不求利,隻願將自己的情思留在這塵世間。後世之人能夠理解是欣慰,不能理解是常理,正是忍受了這一份孤獨才更顯偉大!
  正是這短短的兩學期課,讓我稍稍了解了這位剛正不阿又柔情似水的詩歌奇人。老師的文筆細膩,上課又時髦有趣,幽默無比,無論是不是文學專業的學生都愛上了他的課堂和他的網絡詩文,這就是我敬愛的老師李檳——檳郎。
  2014-05-1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