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城檳郎總集

相關南京詩人老師檳郎資料大全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尋尋覓覓:寫給孤獨的詩人檳郎

(2012-10-27 22:26:59) 下一個
尋尋覓覓:寫給孤獨的詩人檳郎
  09文秘轉本(2) 李婷

  【以下文字是我在淩晨十二點用手機堆砌,冒昧向詩人索要一些靈感,在黑夜籠罩下,我仿佛置身世外,自由意識下任文字傾瀉……】
  為了迎接明年的畢業季,論文和考研諸事讓我忘了徜徉在文字裏的欣喜與感動,以致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執筆塗鴉了。幸好還能在每周四,檳郎老師的《新詩賞析》課上與那些或深或淺或明或暗的方塊字共舞,詩裏行間勾勒出的情意綿綿亦或慷慨激越,讓我忙碌的身心獲得了片刻的休憩。
  我是個“假正經”的人,喜歡在各種課上忙考研複習,這是一個很好的不認真聽課的借口(一心二用的後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懺悔ing……)。檳郎老師的課就常常使我不能專注於考研書本,一直在思考其中的原因。
  或許是老師喜歡邀學生上講台去讀一讀作為賞析材料的現代文學史上佳作,也包括他的詩作吧。我甚愛朗讀,一句深情一語傾心,文字從我的唇間流瀉,雖不敢保證能全然理解作者,但就喜歡這種似懂非懂的朦朧,這也許就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詩意。我也甚愛聆聽,不在乎語言是否華麗,隻在乎不同讀者對同一詩句的解讀,或濃或疏,“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往往從別人字正腔圓的深情朗誦中,我能感受到他人個人主觀鑒賞的差異。詩在一個“品”字,“品”後往往又緊跟一個“讀”字,“品讀”詩作,讀出詩人的真性情才有可能讀懂詩人,不知檳郎老師,這是否也是你“覓知音”,找到懂你的那個人的方式能?
  檳郎詩《詩人檳郎之墓》:全詩隻有五節三十五行,是我最愛之一。看似是詩人為自己所作,實則是在為一個遙不可及的女子,那個假想的知音而作。也許是因為現實中覓知音不得的無奈吧,檳郎詩人將孤寂的靈魂寄予詩情,為自己的詩才尋找一縷寄托尋得一片安身之所。其實我一直很疑惑,為何要覓知音呢?
  我聽過“詩人大多是孤獨”的說法,但我覺得詩人的孤獨亦是神聖的,因為神聖所以神秘,因為神秘才引得曆代江郎才子折腰膜拜。不知檳郎是否認為沒人能懂的人生是缺憾的?其實,缺憾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才是真正的完滿。某個你不知的角落,誰不經意間看過你的詩作,與你共鳴,但她隻願在幕後支持著你的創作期待著你的新作,所以找不到並不一定不存在,見不到並不一定未遇到。所以我堅信“知音無需尋”。
  樸實不妖,詩歌的排版,散文化的韻律,形散神不散。這是我對檳郎詩風的總結。吾大愛!師生情(《愛滿亭邊有座橋》、《女學生獻給我哈達》)、愛國情(《我愛這悲哀的國土》、《釣魚島之戀》)、親情(《父母的愛情》、《兒子十歲了》)、友情(《朋友,你去了何方》,已及寫一些網絡上知名的人物)、愛情(《祖國的愛人最美》、《秦淮女郎》)……應有盡有。我們周圍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老師信手拈來,靈動生輝。有些情節似乎天馬行空,但我們都懂,誇張的藝術效果總能給人以更激烈的震撼。
  另一首最愛的詩便是《檳郎前生為僧》。潛意識裏以為,棄絕紅塵,為僧為尼,大多是為情所傷者。我曾在失戀後有過棄絕紅塵的想法,就此獨居青燈古刹,伴經卷長眠一生,不必詫異,隻是一時的情緒。他這類詩還有《棲霞問佛》、《女學生姐姐出家》、《大力寺的和尚》、《法師的彩巾》《六十歲後出家》等。不知檳郎的“僧侶情結”從何而來?
  這是一個迷一樣的詩人,他的每一首詩,或多或少都能勾起人一段若隱若現的回憶,一片似曾相識的情思......
  2012.10.2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