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城檳郎總集

相關南京詩人老師檳郎資料大全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參觀南京陶行知紀念館

(2011-11-26 21:56:05) 下一個
參觀南京陶行知紀念館
  檳郎
  
  今年國慶長假到皖南古徽州地區旅遊,與當地人聊天。當他們問我的工作單位時,我便說是你們徽州人陶行知先生創辦的學校,他們往往能脫口而出我的單位名稱。那次徽州遊,沒有去歙縣的安徽省陶行知紀念館,後來想到是一個遺憾。雖然早就知道陶行知是我的安徽大老鄉,我對他的特別關注卻是近一個多月的事。這段時間裏,我購閱《陶行知全集》,指導一個學生畢業論文寫陶行知,還專門去幕府山下的陶行知紀念館參觀,拜謁陶行知墓,我也漸漸成為陶夫子的粉絲了。
  
  隱約記得二十多年前,我在安徽巢湖老家的高等師範畢業的時候,曾經買過一本談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書,但早已不存,雖然短暫地當過中小學教師,我後來也改行多年。直到人到中年後,移居外省南京,又當上了大學教師,單位一開始卻不是他創辦的學校。後來我的學校與勞山下的曉莊師範合並,奉陶行知為創校老校長,主校區卻由主城區的莫愁湖畔搬到江寧大學城。國慶假期從皖南回來,我開始有意識地讀相關他的著作,因為專業的原因,我首先注意到他創作有大量詩歌。所以,當我與一個我指導畢業論文的學生談她的選題的時候,她說想寫中國現當代詩歌方麵,卻不能決定寫誰,我便建議寫陶詩。她立即同意了,說她一直喜歡老校長,主要是從師範教育的角度,隻是太想做我的弟子,而選報了我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方向,既然還可以研究陶夫子,她求之不得。
  
  為了輔導學生研究陶行知詩歌,也因為我自己先有了關注老校長陶夫子的興趣,我與她到校圖書館查閱相關陶行知的資料,也闖進了校陶行知研究所,認識了先前並沒有交往的同事,請陶研專家王老師來與我的學生麵談。我們在圖書館裏並肩同桌讀陶。我卻不習慣整天坐館,陶研資料又不外借,便想盡可能購買書籍在家裏讀。我首先在孔夫子舊書網上發現本城的一家網絡書店有1992年版的《陶行知全集》(10卷),隻賣270元,便下了訂單,約定好在新街口見,一手交錢一手領書。又在舊書網上買到了1998年版的第11卷,在一家折價書市買到了2002年版的第12卷,這樣花了300元,就購齊了四川教育版的12卷的《陶行知全集》。又買了《陶行知詞典》和相關陶的傳記、文選等書,近一個多月的課餘時間基本都花在讀陶上了。由讀陶想到陶行知墓和陶行知紀念館就在南京城北,早就應該去看看了。
  
  畢業論文寫陶詩的同學還要忙著找教師工作的就業考試,不能陪我去城北,我便找到了另一位同學,她正好在三年前入學教育時去過陶行知墓。我們便相約了在光棍節的前一天,她沒有課,我們一起去。早上在江寧大學城坐上地鐵,一直到底站邁皋橋站下,換上公共汽車到達曉莊廣場。在廣場的西北角,有一條向裏延伸的馬路,路口有一個牌坊,上麵書有江題寫的“行知園”三個銅字。我們進了行知路,一直走到最深處,便有一個大門,左邊牆上是“行知園”三個字,右邊牆上是陶行知手書的著名對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大銅字鑲嵌在在大理石牆麵上。走進大鐵門,迎麵便是陶行知紀念館倚在小山前,左麵向西南通向陶行知墓。
  
  整個行知園其實很小。進大門的正前方幾十米遠就是1994年新建的陶行知紀念館,館後是山,已沒有空間。行知園的主要空間在紀念館的南麵。我們進入大門後轉向南走,順著水泥路再向西一百多米,便看到一片草地在路的東南麵,延伸到低矮的圍牆。水泥路西北邊有墓道通向陶墓,路口有1982年8月公布的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邁上八層台階走上墓道,兩邊蒼鬆翠柏鬱鬱茂盛。正前方是一個牌坊,橫匾上有陶行知手書的“愛滿天下”四個大寫紅字,兩邊柱子上是郭沫若手書的陶行知自己撰的著名對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過了牌坊,便是墓碑,碑上的正中豎排大字:“陶行知先生之墓”,右邊豎行小字:“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十二月一日”, 左邊字有:“中國五十三人民團體公葬”、“沈鈞儒題”。碑後上七八層台階,便是陶行知墓地。中間是一個大圓體丘塚,上麵覆蓋了翠綠的常青藤,四周有鵝卵石路麵的環形瞻仰小道,高大綠樹環合周邊。
  
  行知園裏很安靜,陶行知墓前隻有我和學生兩個人,我的心緒卻在激情澎湃。肅穆地繞丘塚一圈,我立定鞠了一躬,趴在墓草上讓學生照了相。這墓裏埋葬著陶行知和他的四位親人,他的父母、前妻和妹妹。六十多年過去了,這裏隻有這幕府山和它的支脈勞山是大自然依舊,隻有這陶行知墓穿越了曆史的滄桑,供後人參觀瞻仰。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短暫的,芸芸眾生如曆史中的風塵隨風而逝,卻有人類的優秀者成就偉大功名,不朽於時間,萬古流芳。想當初20世紀40年代中後期,正是抗日戰爭勝利後,全國人民期望國共合作,和平建國,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卻要打內戰,八年抗日烽火熄滅後,同胞間的屠殺兵燹又起。致力於以教育促進國家現代化發展的陶行知,為了救國理想投身和平反戰大業,在李公樸、聞一多被殺以後,被作為當局的“黑榜探花”,大義凜然地等著“第三槍”,卻在為國盡瘁中,勞累而去世於上海,才56歲。愛國團體按照他的遺願,以隆重的葬禮將他長眠在他的輝煌的人民教育事業的起點南京勞山下曉莊師範故地。
  
  陶行知是古徽州的皖南歙縣人,中學讀的是歙縣城裏的教會學校崇一學堂,現在已被開辟為安徽省陶行知紀念館。後來到南京入讀匯文書院,畢業於金陵大學後自費到美國留學,學習教育管理。他在給美國老師的信中表達了他的理想:“為我國人民建立一個有效的公共教育體製,以追隨美國人的腳步,建設一個真正的民主政體,以達到正義與自由的理想境界”。回國以後,他被聘為南高師,後升格為東南大學的教授。不願意隻是作為學院派的知識分子,不滿於北洋軍閥政府教育上的無能,他熱心於民間團體中華教育改進社的活動,以推動國民教育發展,被選為主任幹事負責實際事務,便辭去東大教席。由發展平民教育到把鄉村教育作為工作重心,陶行知終於孕育出實驗鄉村師範教育,在改進社的支持下,誕生了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跡——南京曉莊師範。陶夫子也由留過洋的名教授變成了民間辦學的平民教育家。
  
  我現在的單位是多所學校合並的,而以曉莊師範為正宗。所以,“教學做合一”仍是校訓;校慶日是3月15日。這一天在1927年,曉莊實驗鄉村師範正式開學。陶行知以宗教使團的方式組織曉莊教學生活,畢業的學生被作為傳教士一般到各地鄉村去創辦基礎教育學校,再以學校為中心,致力於鄉村的現代化改造。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的現代獨特的教育思想也在實踐中得到發展傳播。可恨的是南京國民政府取代了北洋政府,曉莊師範卻在1930年4月被封閉了,學生被抓被殺,陶行知也第一次被本國政府通緝。流亡到日本又回到國內以後,他作為《申報》顧問改革新聞,在新的形勢下重新思考教育發展之路,創建了山海工學團,提出了“小先生製”。陶行知的教育理想始終與國家現代化發展緊密聯係的。所以當東北事變,國家危亡,而政府抱不抵抗主義之時,他從事教育同時兼顧政治,參與成立救國會,作為國民外交大使,兩年間訪問28國,在海外從事宣傳組織抗日活動,反被國民黨政府第二次通緝。抗戰後回到國內,他發展國難教育、全麵教育,以教育抗戰,成立生活教育社,創建培養難童中特別人才的育才學校。40年代中期,他反對國民黨打內戰,團結中間民主勢力,維護和平。他一貫反對黨化教育、又倡導公民民主憲政教育。卻第三次上了政府的黑名單,在受迫害環境下,為祖國鞠躬盡瘁而死。他的教育事業和民主事業是中國現代史上的兩個高峰,他的人格有著巨大的魅力,值得後人敬仰和學習。
  
  將陶行知與近代幾個其他名人比較來談,也很有意思。他與胡適既是老鄉又是同學,相交多年卻最終分手如陌路,體現了現代貴族自由派的精英主義和大眾民主派的平民主義的衝突,也是某種程度的出身、性格、氣質的對立與衝突。魯迅與胡適的關係也經曆了這樣的兩個發展階段,而陶行知是熱愛魯迅的。查《魯迅全集》沒有提到過陶,陶行知卻為魯迅寫過兩首詩《魯迅先生逝世二周年紀念》、《魯迅全集出版祝》,表達敬仰之情。我是安徽巢縣人,現在叫縣級巢湖市,是陶行知先生的安徽大老鄉。我有兩個巢湖老鄉、現代民國上將馮玉祥和張治中兩位先生,都是陶行知先生的朋友。馮玉祥支持曉莊師範、生活教育社和育才學校,在老家巢湖竹柯村嚐試創辦“竹柯工學團”,就是學陶行知的山海工學團的。張治中將軍在老家巢湖黃麓鎮辦有黃麓師範,也是仿照陶行知的曉莊師範的,聘用的校長是陶的弟子楊效春。陶行知和馮玉祥都喜歡寫大眾詩歌,數量眾多,有舊詩體、民謠體和現代白話詩,抒情言誌、反映生活和表達思想,雖然不被純文學圈子看好,卻有巨大的思想研究價值。
  
  我和學生兩人,在勞山行知園裏的陶行知墓前坐了很久,拍了一些照片,才依依不舍地離開。向墓後西北方轉了轉,不遠處便是低矮的圍牆,已經坍塌了一段。從缺口走出去,是亂墳崗,有山民在墳間山地上收獲山芋。回走路上,拐進行知園裏東麵的一個小廣場,裏麵有曉莊革命烈士紀念碑,是為紀念1930年國民黨南京政府查封曉莊師範時,抓捕和最終殺害的十名中共黨員,他們的名字鑲在紀念碑的基座上,最小的才是17歲。他們被殺死在城南的雨花台,早已屍骨無存,卻能魂兮歸來,安頓在曉莊師範舊址上、老校長身邊,也是一種能夠慰藉的歸宿吧。走回到行知園大門前的廣場,隻剩下最後的景點便是1994年新建的陶行知紀念館。是仿20年代曉莊師範大禮堂“犁宮”樣式的建築。長方形正麵排開,弓形屋頂仿當年的黃草顏色,牆體都是仿古建築的花格木窗。正麵中間是兩層小樓式的門樓,二樓上掛有牌匾,上麵的“犁宮”二字是曉莊師範的老校友,曾當過安徽省省長、省委書記、國務委員的張勁夫題寫的,一樓的匾額上是陸定一題寫的“陶行知紀念館”。
  
  我們進了陶行知紀念館,有一位工作人員要我們買門票,每人四元錢。我很吃驚,立即掏出我的工作證,說出我的單位,我倆可是專程自費來看望老校長的!工作人員看了證件,說本單位的人免費,熱情地歡迎我們參觀。紀念館裏陳列著許多貼在展板上的放大的照片,按時間順序說明了陶夫子一生的經曆和偉大業績。我早已熟讀陶行知的傳記,一部分照片也已看過,這次算是深入學習和舊知溫習。紀念館裏也展覽有一些實物,陶行知在民國出版的書籍,他的詩歌手稿,他訪問28國時穿的西裝,去世後別人做的麵膜等。最後在門廳裏仔細端詳金黃色的陶行知金屬塑像,雙手伸開又回抱胸前,是根據他在墨西哥的激情演講宣傳抗日的照片加工的。
  
  出了南京勞山下的行知園,我們這次參觀陶行知紀念館和拜謁陶行知墓的旅行便算結束了。我們順著行知路往外走,在路邊的小餐館吃了中飯,本來應該我請客,請我的學生、導遊和攝影師,卻被她手快地搶先買單了。她是陶行知的曉莊師範的今日學生,而我應該是陶行知的同事下屬,隻是時間已經把我們永遠地分隔了。陶行知先生的爭取民主運動的戰友得到了江山,於1951年恢複了被封閉20年的曉莊師範,卻解散了陶行知的傳學團體生活教育社,很快又借批判《武訓傳》事件,將推崇武訓的舊日盟友打入冷宮。曆史的變化發展,浮沉降升太複雜無常。而今的南京曉莊學院能傳承有多少陶行知的真正價值呢?而今陶行知的豐富深刻的教育思想、現代化思想,特別是民主憲政思想真的能不超前嗎?我們需要學習陶行知,但每代人、每個人又都必須有自己獨特的道路去闖。
  2011-11-27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