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隨風

歲月如流,往事隨風。
正文

女羽隻是違背了市場規則

(2012-08-01 15:25:01) 下一個

四年一度的奧運會,牽動了我的心。作為沒有任何體育愛好的菜鳥級奧運迷,我也就是外行看熱鬧。

今天一早就看新聞,倒是怔了一下。 女羽雙打被取消了比賽資格?

來不及聽電視新聞,我隻能在午飯時間看看中文網。 

我覺得這次女羽,談不上違背奧運精神,隻是違背了市場規則。

奧運會上,專業運動員本來就是在挑戰人體極限。不管多有天賦的運動員,想要超越前人,創造曆史,都要玩命地鍛煉,那麽身體由於過度使用造成的傷痛傷殘,就是體育生涯的特點。如果這被認為違反“健康”的奧運精神,那麽就不會有奧運會了。

看看受到處罰的運動員,全是亞洲球員,就知道, 國家榮譽,獎牌的含金量和數量和亞洲運動員的個人命運前途待遇緊密聯結在一起。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亞洲球員這樣處理,是一種理性選擇。因為她們服務的對象,不是觀眾,而是所謂的國家。

北美運動員,雖然也為國家而戰,但是更多地是為自己而戰。這一點從他們/她們在取得獎牌後的訪談就知道。也有個別說  I represent my country(我昨晚聽到美國男子4X200 接力取得金牌後,一位選手說的。不是Michael,也不是Ryan。),但是大多都是“我很高興”,“我的夥伴如何配合”,“我多麽感激家人的支持”等等。這是因為北美選手,不是國家選苗子選出來的,而是自己玩出來。他們/她們在展露才華後,會得到親朋好友,運動機構,廠商的支持,幫助還有金錢上的讚助。為了繼續得到獎金或者讚助,他們/他們會參加各類比賽,並且在比賽中全力以赴。他們/她們代表國家比賽,是愛國的具體表現,拿到獎牌是具體的成果。但是如果輸了,他們/她們仍然認為是愛國,沒有象許多亞洲球員痛失獎牌後感到對不起祖國人民。

因為北美的運動帶有強烈的商業色彩,所以許多不花哨的比賽,北美的運動員不太熱衷。比如舉重。小球如羽毛球和乒乓球也缺乏廣泛的群眾基礎。但是體育比賽實質上在北美是表演,是娛樂觀眾的。所以許多規則,都是為了提高比賽的娛樂性和可觀性設置的。比如球的大小,球員的服裝等等。

女羽的戰略戰術,實質上得罪了買當場比賽的觀眾。違背了市場規則。觀眾花了奧運券的錢,卻沒有買到預想中的表演質量,如同買了殘次產品,當然不幹。西方的消費者話語權比亞洲重得多。以至於羽聯不得不做出重罰來平息眾怒。

這一次處罰,在我眼裏,是所謂的國家利益敗給了消費者。哪有對錯之說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