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隨風

歲月如流,往事隨風。
正文

出家為僧就是失敗?

(2012-08-18 16:46:07) 下一個

剛剛看到某人認為美國的教育方式更為成功的論點,並把遁入空門的科大少年班畢業生寧鉑拿出來舉例,作為中國教育失敗的典型。

這種對比本身就是一種錯誤。

任何教育機製下,都有優秀的,平庸的,失敗的產品。拿美國教育方式下平庸的產品,和中國教育方式下失敗的產品比較,就象田忌賽馬 而且這個結論是建立於出家為僧是失敗的論點的基礎之上的。

另外成敗的標準是什麽?中國教育模式下,確實過於強調了知識的灌輸,而疏於創造力的培養。因為創造力難以量化。美國的教育體係確實和社會需求更為貼近,但是美國學生基礎知識的不牢靠,這點我在美國讀書的時候,也是深有體會的。如果僅僅以考試成績論,中國的教育比美國教育更為成功。

另外成敗的衡量,必須站在一個公平的角度上看待。許多中國教育製度下出來的好的產品,在進入社會後,沒有取得眾人眼中應有的成功,是和中國的社會體製息息相關的,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的性格和家庭背景。這個不是單單一個教育製度就能決定和解決的問題。 

我其實認為寧鉑是成功的。少時聰穎而具盛名,但是那個盛名未必給他帶來快樂。他所學習的,也未必是他愛好的。那麽終於有一天,他能不顧世人之想,斷然選擇一條能夠帶給他快樂的個性化的道路,怎麽稱得上是失敗的?

我這個觀點並不是因為自己是佛門子弟而得出。但是能幫助我理解他。我身為佛門俗家子弟不到半年,接觸佛典不足兩年,但是許多佛門典籍都讓我內心充滿喜悅安寧。我父母雙親尚在,女兒幼小,紅塵中還有諸多羈絆,不能出家。所以倒是很羨慕寧鉑,大概他並非獨子,也未成家,所以和佛門更有淵源。

也許有人說我站著說話不腰疼。如果我的獨生女兒,遁入空門,而我又如何想?看著別人家孫輩繞膝,老有所養,難道不難受?

首先我沒有那個擔心。我的寶貝女兒不是那塊料兒。我給她啟蒙用的書,就有聖經和佛經,效果就是“雨過地皮濕“。我女兒對於衣飾美麗的喜愛遠遠超過對詩文的迷戀,而她那好熱鬧的天性,也難以獨處冥想。

其次就是如果遁入空門,真的是我女兒的未來想法。做媽媽的就要以她的快樂為快樂了。世人的眼光,在我眼裏,哪裏比得上我女兒的高興重要。 隻要她不犯法,我就由著她。 反正沒有孫輩的原因多得很,我何苦自找不快樂。

那位點評中美教育製度的,在概念中就把成敗狹隘化了。 

取禪宗經典中的一個比方。幸福快樂的感受如果是明月,那麽教育不過是指向明月的手指。手指可以指出明月的所在,但手指卻不是明月,看月也不必一定通過手指,不是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