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二十年代的海歸詩人朱湘是我的美國校友

(2010-03-04 18:37:32) 下一個

我非常喜歡朱湘的詩歌“殘灰”。今天又讀一遍這首詩歌,不禁發出人生不過如此的感歎。為了更好地了解一下這位詩人,我到網上查了一下他的資料。我無意中發現,他曾經在俄亥俄大學就讀過。我真是孤陋寡聞。當年我在OU的時候,根本不知道這事兒。下次回OU,一定找找他當年的足跡。

朱湘寫的詩歌“殘灰”

殘灰


炭火發出微紅的光芒,
一個老人獨坐在盆旁,
這堆將要熄滅的灰燼,
在他的胸裏引起悲傷──
  火灰一刻暗,
  火灰一刻亮,
火灰暗亮著紅光。

 

童年之內,是在這盆旁,
靠在媽媽的懷抱中央,
栗子在盆上嗶吧的響,
一個,一個,她剝給兒嘗──
  媽那裏去了?
  熱淚滿眼眶,
  盆中顫搖著紅光。

 

到青年時,也是這盆旁,
一雙人影並映上高牆,
火光的紅暈與今一樣,
照見他同心愛的女郎──
  竟此分手了,
  她在天那方,
  如今也對著火光?

 

到中年時,也是這盆旁,
白天裏麵辛苦了一場,
眼巴巴的望到了晚上,
才能暖著火嗑口黃湯──
  妻子不在了
  兒女自家忙,
  淚流瞧不見火光

 

如今老了,還是這盆旁,
一個人伴影住在空房,
他趁著殘火沒有全暗,
挑起炭火來想慰淒涼──
  火終歸熄了,
  屋外一聲梆,
  這是起更的辰光。

 

朱湘(1904~1933),現代詩人,字子沅,安徽太湖縣人﹐出生於湖南省沅陵縣,當時父親在湖南沅陵做官。自幼天資聰穎,6歲開始讀書,7歲學作文,11歲入小學,13歲就讀於南京第四師範附屬小學。1919年入南京工業學校預科學習一年﹐受《新青年》的影響﹐開始讚同新文化運動。1920年入清華大學﹐參加清華文學社活動。1922年開始在《小說月報》上發表新詩﹐並加入文學研究會。此後專心於詩歌創作和翻譯。1927年9月赴美國留學﹐先後在威斯康辛州勞倫斯大學﹑芝加哥大學﹑俄亥俄大學學習英國文學等課程。那裏的民族歧視激發了他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熱情﹔他幻想回國後開"作者書店"﹐使一班文人可以"更豐富更快樂的創作"。為家庭生活計﹐他學業未完﹐便於1929年8月回國﹐應聘到安慶安徽大學任英國文學係主任。1932年夏天去職﹐飄泊輾轉於北平﹑上海﹑長沙等地﹐以寫詩賣文為生。終因生活窘困﹐憤懣失望﹐於1933年12月5日晨在上海開往南京的船上投江自殺。據目擊者說,自殺前還朗誦過德國詩人海涅的詩。

  朱湘死後被魯迅稱之為"中國的濟慈"。羅念生說:"英國的濟慈是不死的,中國的濟慈也是不死的。"
  朱湘是二十年代清華園的四個學生詩人之一,與饒孟侃(字子離)、孫大雨(字子潛)和楊世恩(字子惠)並稱為"清華四子",後來與其他三子成為了中國現代詩壇上的重要詩人。在校期間,他的藝術天分已經嶄露出來,當時就是清華校園的文學名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