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成了女大學生傾訴的對象

(2009-12-14 07:18:49) 下一個
我能夠成為女大學生傾訴的對象,令我喜憂參半。喜的是同學們對我的信任,憂的是我不具備為他人指點人生的資曆和客觀條件。

根據多位女大學生的來信,我知道,大家關心的問題主要有二。一是就業,二是婚戀。國內就業的嚴峻形勢,讓一些女大學生想到了出國這條路。而出國後的未知,又讓她們躊躇不前。

每次看到這樣的信,心情總會為之有所觸動。我的簡單看法如下:

1。出國即不是上天堂,也不是下地獄,更不是萬劫不複的不歸路。如果有出國的想法,不妨努力出來看看。大不了,實在不喜歡國外,還可以回去。

2。假如男朋友離開了你,也不必為此垂頭喪氣。如今離婚都快成了家常便飯了,何必在意也許並不屬於你的他?

太多的建議我沒精力細說,說實話,這也不是我的興趣所在。

有位女孩給我寫了近萬字的來信後,我對她說:謝謝你把我當作傾訴對象,謝謝你對我的鼓勵。人生還長,失去的不一定是天塌地陷的事情。其實,我很希望你能把給我寫的信壓縮一下,去掉私人信息,我放在博克裏,看看大家的討論。

下麵就是她的壓縮版書信,請大家幫助她,為她指點迷津。再次提醒一下,類似的谘詢不是我寫博的主題和興趣,再有類似的疑惑,請去請教專業人士吧。謝謝理解。

大學來信
以前的男友出國了,我留守,當時曾經考慮過放棄國內學業出國陪讀,但父母親和其他長輩都堅決反對,說女孩子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男人身上。後來他出國一年,便提出分手,另覓新歡。至少在我的經驗裏,男友他父母是很把出國當回事的,他們對我的態度那是非常的不以為然,(因為覺得兒子太優秀了),希望他能在美國找個女朋友,也是他們的意思(光宗耀祖觀念使然)。如果這樣的情況去陪讀了,今後的生活是怎樣我覺得也很難說。

 關注出國的人各有各的理由,真正為了做研究的人或許並不多吧。我一個朋友, 曾經去過美國交流,也曾經去過德國開會,去了之後就放棄了出國的想法。她說呢,美國,德國,中國,生活其實並沒有很大的不同,如今海龜越來越多,要回國找位置,很大程度上在國內人脈很重要,所以還是先在國內占一個位置吧。也是很有道理的。

對於真正做研究的人,我也舉個例子,我一個老師,在國內讀了碩士讀博士,中間還工作過2次,反正30 多歲才出國,出國在很多地方輾轉做博後,發了Science, 現在是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並去美國名校(專業排名1)作客座教授。他是個很樸實的人,他的觀點是,與其整天考慮出或不出,不如踏踏實實看點文獻,做點事情。 

如今出國的機會很多,國家在各大高校研究生中公派出國去年有
5千多人,今年有7千多人,都是好學校,我有一同學就去了牛津大學,所以,留在國內,一樣有很多的機會。但是他說,牛津華人學生學者都有1千多人,故光靠去過牛津這樣一個經曆是不夠的,還需要有過硬的paper拿出來。 

我希望跟水影兒探討3個問題:

  1. 女孩子在選擇去不去陪讀時該如何抉擇?
  2. 出國的目的是什麽?本質是什麽?通過出國可以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嗎
  3. 怎樣在自己的人生中設計合適的時機和方式(會議?博後?訪問學者?論文博士?學位博士?聯合培養博士?)出國,使自己最大範圍內實現人生價值?

    2007。1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