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華裔漫畫家楊謹倫與《美生中國人》

(2009-11-30 19:39:18) 下一個
中國大陸出版的《美生中國人》。(美國《世界周刊》)


  據美國《世界周刊》報道,美國36歲的華裔漫畫家楊謹倫,一手執教鞭,一手拿畫筆,以描畫在美國出生的華裔青少年成長之痛的自傳體繪畫小說《美生華人》(American Born Chinese)成名,書中借美國版《西遊記》訴說華人移民及其下一代的困境,描述ABC在華人傳統文化與美國社會之間的衝突、掙紮與融合的心路曆程。

  楊謹倫憑此書成為57年來首位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National Book Awards)青少年讀物類的華裔,並成為首位美國圖書館協會普林茲文學獎(Michael L. PrintzAward)的金牌華裔得主。

  《美生華人》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後,熱賣逾10萬本,登上2006《紐約時報》年度暢銷書排行榜,並成為第一本進入美國小學課本的漫畫書。由於此書的影響力,2006年,楊謹倫被亞太藝術(Asia Pacific Arts)網站選為15位最有成就的亞裔藝術家之一,同時獲選的包括香港影視紅星劉德華、美國華裔導演李安、中國大陸導演賈樟柯及南韓導演奉俊昊等。

  目前,《美生華人》漫畫書已被翻譯成16種文字在全世界發行,先後獲得20多個獎項。近日楊謹倫更成為美國國家圖書獎設立60年來的首位華裔評審,11月18日自加州飛來紐約參加國家圖書獎的評判和60周年慶祝晚會。

  找到自己 就能長大

  在《美生華人》書中,楊謹倫以孫悟空的神話故事為引子,以新穎手法講述ABC內心的痛苦和艱辛的身份認同。故事敘述華裔青少年王謹(Wang Jin)從華埠搬到郊區後,在文化認同方麵的掙紮。他一直苦苦探索“我是誰?”書中圍繞三條線索展開:

  首先是美猴王孫悟空的故事。“美猴王大鬧天宮”是中國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而此書展現的是全新的美國版本,和“西遊記”差別不大,不同之處在於猴王不能進入神仙的行列,是因為神仙們看不起猴子,即使他穿上人類的鞋子、練就所有神仙都比不上的功夫也不行。在美國人眼裏,大概就是神話版的種族歧視現象。

  孫悟空有著與生俱來的“反骨”,精通功夫和72變的法術,他不甘心安分做猴子,想要成為受人朝拜的天神。猴王後來造反,被如來佛祖壓在五指山下,鎮壓著他的符咒上寫著三個字“自有者”。

  第二條線索是講述華裔青少年王謹(其實是楊謹倫本人的經曆),小時候聽媽媽講中國古代“孟母三遷”的故事,他跟隨父母從住了九年的舊金山華埠搬到純粹的白人小區,在學校是唯一的華裔,他在學校裏不合群,鬱鬱寡歡,受盡欺負。

  王謹後來遇到中國台灣少年孫為臣,兩人成為好朋友,各自追求自己喜歡的女孩。王謹愛上一個白人女孩,但在聽到同學們不但恥笑自己,還因此恥笑女友時,王謹崩潰了。他幾乎瘋狂地與孫為臣決裂,一心一意想融入美國同學的世界。

  第三條線索是華裔高中生丹尼的故事。他是籃球運動員,在學校本來是風雲人物,但不知道從哪兒冒出一個中國表哥欽西(Chin-kee),是美國人眼中刻板討厭的“中國佬”形象,他集所有中國人缺點於一身,身穿古裝,還留著清朝的長辮子。欽西每年都要到丹尼家度假,每次都要鬧出笑話,讓他顏麵盡失。

  到最後,上述三條看來毫不相幹的線索交集在一起,形成一個融入中國功夫和校園風雲的現代寓言小說,故事至此進入高潮:原來討厭的欽西是孫悟空的化身,醜陋的外表最終被撕破,還原成為受西方景仰的孫悟空,“我期望華人從中反思自己的行為”。丹尼則是少年王謹意欲融入美國社會之後的化身,在這個變身過程中,他丟失了作為中國人的靈魂。

  讓人拍案驚奇的是,孫為臣居然是孫悟空的兒子,本來是到人類世界修行,但在與王謹決裂後迷失了方向,不再相信人類。故事的結局是和解,一個好萊塢式的結局,孫為臣和王謹像“後舍男生”那樣合唱,他們找到了自己,也就融入了美國,並且真正長大了。

  楊謹倫說,他喜歡和諧的故事,喜歡看到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如何構建修複和重建相互之間的關係,“我認為那是非常有戲劇性的”。

  生為華人 備感光榮

  他自言以生為華人為榮,沒有想過要成為白人。他說,華人擁有不少優良傳統,如孝順父母和重視家庭觀念,這些值得西方人學習。“華人應該反過來影響西方人的價值觀,而不是盲目地放棄自身的文化”。“就像故事中的王謹,年少時認為中華文化是一種老土的羈絆,拚命想擺脫它,但年紀大了,開始懂得為祖先的曆史而自豪,”所以最終幻想出來的丹尼變回中國的王謹。

  “隻有一個懂得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族群,才能夠贏得其它族群的尊重,這是300年來美國華人終於擺脫悲情記憶的最終解決方案”。

  楊謹倫的作品大多以毛筆勾勒而成,線條簡潔明快,畫麵生動活潑,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美生華人》一書繪畫線條簡單流暢,糅合了中西畫風,在東方化的動作和對白設計中,又處處散發出西式幽默。

  《美生華人》出版後,好評如潮。《出版人周刊》說此書“不僅是一個美籍華裔小孩的故事,更是給所有逃避身心際遇孩子的警世寓言”;《舊金山紀事報》推崇它是“本年度最具爆發力及娛樂性的圖文創作之一”;《邁阿密前鋒報》指此書是“出色的圖文創作,世故且睿智”;《學者圖書館》期刊的“明星評論”指出,“就像湯尼‧摩裏森的‘至藍之眼’和勞倫斯葉的‘龍翼’,‘美生華人’以很精致的故事,探索‘非主流文化’對美國夢的衝擊”。

  楊謹倫在柏克萊加州大學畢業,主修計算機科學,副修比較文學。他雖然在漫畫領域取得卓越成就,卻是一位利用業餘時間創作的漫畫家,本職工作是舊金山屋侖一所高中的計算機教師。他從自己ABC的特殊角度去發展出一個漫畫的想象世界,跨越ABC文化鴻溝,當東方遇到西方時(east meets west),能夠呈現與中美漫畫截然不同的景象,殊屬難得。

  身分定位 跨越鴻溝

  楊謹倫1973年在加州出生,他的英文名字取自中文譯音Gene Luen,他最喜歡別人叫他Gene。和眾多美國出生的華裔一樣,他對古老遙遠的中國文化有著獨特理解。他開始寫這本書的時候,已用幾個亞裔形象構思了故事。他認為對於“我是誰”這個問題來說,“我的血統實在是太重要的,所以,我決定直接麵對這個問題。自打我小的時候,我母親給我講過孫悟空的故事後,我就一直很喜歡美猴王。我想,通過孫悟空這個物來展現美生亞裔的經曆,一定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他說,這本書花了五年時間才完成,這是他一生人最忙的階段:期間他結婚生子,拿到教育碩士學位,找到可以養家活口的工作,達到現代中國人人生追求的目標“五子登科”(妻子、孩子、房子、車子、銀子)。

  不過,他根本沒有料到這本書會獲得如此廣泛的關注,並改變了他的生活。“首先,這能保證我能繼續從事漫畫創作”。作為一個丈夫和父親,當初畫漫畫時,他隻是作為一種業餘興趣,還未確知會否給家庭經濟帶來幫助。他說,他聽說過許多美生華裔(ABC)、韓裔(ABK)和日裔(ABJ)都有身份角色定位的困擾。“盡管這樣,我還是想知道,沒有在西方生活過的華人會否麵臨同樣的問題。我期待找到答案”。

  精彩作品 源自生活

  《美生華人》是第一本獲得普林茲文學獎(Michael L. Printz Award)青少年書籍類的的繪畫小說。普林茲獎每年會選出一本Award Winner Book(金牌獎)和數本Honor Books(銀牌獎)。

  相較今年已經是第60屆的美國國家圖書獎,“普林茲獎”是一個年輕的獎項,此獎是由美國的“青年圖書館服務協會” (Young Adult Library Service Association,YALSA)於2000年設立,目的是為了紀念致力於青少年文學的學校圖書館員Michael L. Printz,獎勵作品以青少年文學為主。此獎雖然設立不久,但因每年隻選出一本得獎書籍,受到美國出版界、文化界重視。此外,“普林茲文學獎”的得主不限於美籍作家,凡是以英語寫成的作品,都可以接受提名和獲獎。

  楊謹倫已出版五本漫畫書。除了《美生華人》外,1997年,他出版第一部漫畫書《戈登‧山本和奇客王》(Gordon Yamamoto and the King of the Geeks),獲Xeric Grant漫畫獎。此後,又出版《鄧肯的王國》(Duncan’s Kingdom)、《漫畫玫瑰經祈禱書》 (The Rosary Comic Book)和《美猴王前傳》(The Motherless One)等。

  楊謹倫有豐富的想象力,寫作又好,編的故事就成為繪畫素材,他的五本書都有自己的影子,如第一本書講一個外星小精靈跑到一個男孩鼻子裏以後發生的故事,而楊謹倫自己有鼻塞的毛病;第二本書幾乎就是自己經曆的翻版;第三本書講美國人對華人的刻板印象,那是他從大人處聽來以及從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現象。

  在母親眼中,“小倫”是個思想單純的孩子,她舉例,“小倫”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就十分坦率地表示,在《美生華人》入圍國家圖書獎時,他的漫畫書隻有12位讀者,包括他的父母、嶽父母、妻子兒女等家人。楊謹倫的父親楊末雄強調,兒子以自己成長故事為背景創作的漫畫書,對ABC有啟示,對在美的華人移民也是一本好讀物。他對兒子的評價是“溫良恭儉讓”。

  楊謹倫可以說漢語,但不會看和寫。他在訪談中說,歡迎中國孩子讀這本“美國漫畫書”。這本以孫悟空為引子的書,寫的其實是美國,所以書的結論也很美國,讓大部分華人移民糾葛一生的身份難題原來如此簡單:“你當然已經不再屬於中國,但是你肯定也沒法屬於那群幾乎沒有民族傳統的白人,那你到底屬於哪兒呢?找到心中那個‘自有者’,你會發現你自己就是你自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