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5. 海歸家庭憂心事

(2009-09-09 06:22:06) 下一個

在媒體報道或在我的生活中,我時而會聽說一些海外華人子女因患心理疾病,選擇逃避現實甚至輕生的真實故事。兩年前發生在紐約的慘劇,讓無數華人記住了那個因情而困跳樓自殺的華裔女孩。

 

中國大陸在改革開放後,有許多渴望知識渴望致富的國人走出了家門,開始了在異國他鄉艱難創業的過程。在美國,為了在這個新大陸上立足,第一代移民總是要付出很多艱辛和努力。特別是那些剛出國時年齡就比較偏大的 “洋插隊們” ,他們常常要先獨自在美國打拚而無法與家人子女團聚。他們也會在美國不斷地飄來飄去,尋找最佳的機會和歸宿。

 

在走南闖北的求職遷移中,和大人們一起顛簸的還有那些尚未成年的孩子們。這些成長期的孩子們,會和他們的父母一樣,要承受經常搬遷和轉學所造成的不適和壓力。由於過份的忙碌和瀕繁的搬遷,有些家長確實沒時間也沒心思陪孩子玩兒,更沒時間和成長期的孩子做有益的親子交流。心理素質好一些的孩子可能不會因此受到什麽影響,但心理發育尚不穩定的孩子,就有可能會受到大人們意識不到的心理傷害。

 

老王是近期從美國回國任職的一名科研人員。他為人真誠,愛家敬業,也特別能吃苦。美中不足的是他有一個患有心理疾病的兒子。他這個在中國出生,美國長大的兒子,成了他心中永遠的痛。

 

老王最初在國內讀博士時,兒子亮亮剛四歲。因為他就讀的城市不在家鄉,老王不得不和妻兒兩地分居了四年。老王博士畢業後,他很幸運地留校任職。剛剛上小學的兒子就這樣從家鄉轉學到了一個陌生的城市。一家人團聚安頓沒多久,老王又飄洋過海到了美國。於是,老王一家人再次兩地分居隔海相望。當他們一家人終於在大洋彼岸再次團聚時,九歲的亮亮經曆了跨國轉學。麵對全新的文化和國度,學齡期的孩子和大人一樣感受到了文化震蕩。

 

亮亮剛來美國時,他的英文水平幾乎是零。因為老王工作特別忙,實在沒太多的時間輔導孩子英文,而英文水平一般的王太太也在忙著為生計打工。這兩位家長因過度忙碌,確實無瑕顧及孩子,這導致了亮亮的英文水平一直進步不快。亮亮在學校裏無法準確表達地自己,感覺很壓抑。

 

當時,他們為了節省開支,住在了一個黑人較多的便宜學區。學校裏的黑學生經常欺負英文還沒過關的亮亮。因為父母都在忙,亮亮的委屈和不適無處宣泄,曾經開朗的他,性格慢慢變得孤僻起來。後來,老王的經濟條件好一些了,他們搬到了好一點兒的學區。這時的亮亮,開始用不安而警覺的眼光看待他周圍的環境和同學。他過份小心和有點兒自卑的性格常被班上的同學譏笑。亮亮變得越發孤僻了,言行也開始有些怪異。

 

當時,亮亮所在學校的醫生曾提醒老王要帶亮亮看看心理醫生,幫他渡過這段心理不適期。可能是咱們中國人比較忌諱心理疾病,老王一直不肯帶孩子就醫(具體原因外人就不很清楚了)。就這樣,一向安靜的亮亮慢慢變得時而大喊大叫,時而摔東西發泄情緒。這時候的老王,隻好把孩子帶到了心理醫生麵前,但好像錯怪了最佳時機。在藥物控製下的亮亮,病情時好時壞。由於藥物的副作用,亮亮的身體也胖得變了形。這個變化常常讓亮亮在同學們麵前抬不起頭來,人也變得更加自卑起來。

 

在飄泊的歲月中,亮亮終於慢慢長大了。現在,他已經到了上大學的年紀。而這時的老王卻覺得自己年紀偏大,在美國很難再有發展,無奈中,他選擇了回國。

 

老王終於停止了漂泊,他唯一的兒子卻留在了美國。現在的亮亮,除了偶爾和同齡人外出散散心,大部分的時間他還是把自己關閉起來。美國大學的門,還離他太遠。已經二十歲的他,隻能靠自己在麥當勞打工來掙些小錢。本不富裕的老王,也幾乎把自己在美國所有的積蓄都留給了亮亮。“我欠孩子太多了” ,一說到這些,老王總是盡量不讓自己的眼淚流出來。

 

亮亮一個人以後在美國該怎麽生存?成了老王心中永遠的痛。

 

老王的故事,很讓人深思。在異國他鄉打拚,確實有一些一直在努力掙紮的朋友們。看來,為人父母者,不管多忙多累,還是應該多花些時間陪孩子們成長。不管多忙多累,咱千萬別忽視了身邊正在成長的孩子和他們的正常心理需求。孩子的心是幼嫩的,他們需要大人的嗬護。有一句話說得好,“HAPPY CHILDHOOD LASTS LIFE TIME ” 。是的,幸福快樂的童年是家長們能送給子女最好的人生禮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8)
評論
雪花漂飄 回複 悄悄話 回複ca2004的評論:
做父母的就是有責任根據孩子的不同特點把孩子培養成心裏和體魄都健康的正常人。 所以合格的父母不容易,也不簡單。
ca2004 回複 悄悄話 性格是天生的. 我兩個小孩, 一樣養大的. 個性差很大.
人氣與地氣 回複 悄悄話 莫說孩子。不知道有多少在美國的成年中國人心理有問題。
曉理 回複 悄悄話 題目有點誤導。你的故事隻是很個別的現象,如果比起國內獨生子女,可能海外華人子女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和獨立生存能力要強得多,也要開朗的多。
ashmi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didiaorensheng的評論:
90%?!這好像打擊麵太大了。這麽說也表明你心裏很齷齪。心理有毛病的人哪裏都不少,隻是美國人更願意強調這個詞而老中太care。類似的, 比如先前我的幾個美國同事都去什麽婚姻consultant,到現在我也不明白那consultant能給什麽建議,他們最後也還是都離了。
didiaorensheng 回複 悄悄話 百分之九十到國外的人,都不正常,都有心裏毛病.不信?看看你的周圍,為了綠卡巴結有權勢的人.為了巴結有權勢的人.叫他幹什麽都願意.連人都沒看見過,有權勢的人恨誰,他就恨誰.完全沒有自己了."大公無私了".
fisherpa 回複 悄悄話 我周圍的第一代大陸華人,就算大人也多有心理問題.小孩最大的問題就是被父母和美國老師學校認為有"心理問題",沒什麽了不起別太相信"心理學專家".小心被誘導成真有"心理問題"了.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其實孩子的性格還是跟父母有很大關係的,跟在哪個國家沒有太大的關係。
康無為 回複 悄悄話 " 老王卻覺得自己年紀偏大,在美國很難再有發展"--實在不理解連自己的孩子都不管,想追求的“發展“究竟是什麽?難道自己的出人頭地比孩子還重要?
一生有求 回複 悄悄話 這樣的父母也太自私了吧, 從來沒為孩子考慮過, 自己想去那裏就去哪裏,完全是為錢所左右, 太可悲了
為什麽到處要注冊 回複 悄悄話 這不是欠不欠的問題. 這孩子的一輩子的確是給大人毀了.

這個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一直隻是附屬品,未被正視關注過.
隻怪中國的很多家長缺乏心理教育知識, 一心隻知實現自我
的奮鬥價值, 忽視了最親密重要的這個小個體.
城管王五 回複 悄悄話 哪裏都有成功者,哪裏都有失敗者,哪裏都有正常人,那裏又有心理疾病者。缺乏統計意義的描述。
雪花漂飄 回複 悄悄話 回複不很明了的評論:
你很幸運。但孩子生成什麽樣的性格,不是孩子們自己能決定的。做父母的就是有責任根據孩子的特點把孩子培養成心裏和體魄都健康的正常人。

有的孩子天生容易,那是幸運。有的不容易,比如真妮的大兒子看她們夫婦費了多少勁,給了多少愛,現在也生長的很好嘛。

所以父母要有愛心,沒有愛心的就要培訓,培訓不成的就要把孩子給有愛心的人帶。
雪花漂飄 回複 悄悄話 這個做父親的不應該海歸,太自私了,他根本不知做父親的責任和義務在哪裏。當然比起那些回國隻知道找小三把老婆都甩了的好點。

做父親的要看看人家南揮北禿的爬藤隨感。
anahiyiyi 回複 悄悄話 父母應該要為自己的孩子作出犧牲和付出代價的。因為會影響他(她)們的一生。
金色的麥田 回複 悄悄話 確實要多陪陪孩子,“幸福快樂的童年是家長們能送給子女最好的人生禮物”。
laoyangdelp 回複 悄悄話 這種心理疾病,在哪都有可能發生。國內其實更多,不過沒有人提罷了。相對來說,美國的社會環境比較寬鬆,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更有利些。
不很明了 回複 悄悄話 看人去啦。
我兒子跟著我相依為命到處漂泊,轉學轉學轉學,甚至無家可歸。13.5歲轉到美國,英語水平就是國內半年的初一英語教育,在美國當了半年啞巴,也常被欺負,但一年的努力後成了全A生,打橄欖球,陽光得不行,成了老師的寵兒,同學們的驕傲,獎勵多多。
兒子性格隨我,嘻嘻哈哈,少根筋,這可能是適應環境的關鍵。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