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六耳

想到什麽寫什麽。有時是經曆,有時是感想, 有時是議論,有時是杜撰的故事,有時是自己編的笑話。
個人資料
lanliuer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走讀藍鏡畫展

(2013-02-28 03:40:33) 下一個

走讀藍鏡畫展

樸康平

 

3D挺進全球,什麽都講究多維立體。從根兒上說,思維這一“維”(這兒有點兒偷梁換柱),亞當夏娃那會兒恐怕也早就不是平麵的了,那麽,如今誰想辦畫展,再沒有點兒縱橫捭闔、出深入淺的折騰,不讓意念的火花結出滿樹的果實,真就有點兒對不住腦仁兒裏頭的那些猜不透的褶皺了。

藍鏡的腦瓜向來好使,自打幾年前結識了她,就總覺得那裏頭藏著許多閃閃爍爍的東西,鮮活,襲人,逼人,有意思。上個月,她的畫展在北威州州立美術館和上海雙年展上同時亮相。那陣子,隻要走進杜塞爾多夫,就無法避開滿大街那些打眼的大大小小的招貼畫,上了點兒年紀的人如我,立馬就會產生一連串曲裏拐彎兒的聯想,沒走幾步再回頭仔細一看,敢情這又是正中了她那深藏的淺笑裏勾人誘人去遐思、去琢磨的“奸計”。

不光瞬間是立體的,還摻進了曆史長河、東西文化,好家夥,你說這有多少維了?

走進氣派的大展廳,迎麵就是占了整整一扇牆的主打作品《集體獨唱》,足夠震撼。而真正的震撼,是這部作品誕生的過程:二十個作者在藍鏡的指揮棒下,互不知情而又充滿激情地各自“獨唱”;這些同樣尺寸、內容卻遠不是同樣大小的板塊,再由藍鏡編排,參差有致地錯落成這折扇一般的畫牆……流淌在畫格之間的乳狀線條,善意地撫摸著每一個獨唱的聲韻,又籠罩著一股強硬的集體意識;既日夜一般分明,又模糊著其間的界限。靜靜地麵對這扇大牆的時候,絕對心潮翻滾,能聽得見一股直要往外迸跳的鍾聲。藍鏡創意的妙處恰恰就在這知與不知之間:你再尖利、再不合群的獨唱,最終還是跳不出如來的法掌。規矩和方圓,在這裏與生活本身是同步的,用提線木偶打個最簡單的比方的話,讓你參不透可又總想揣摸的,就是木偶的自由與那根線的走向,到底是個什麽比例。






當然,最讓我提神兒的,還是搭在展廳一角的那個“羞怯”的《單人間》,它其實是成全了藍鏡多少年的一個天真的夢想。用另一個意外巧合的真實故事,可能會說得更明白。

跟藍鏡畫展幾乎同期,敝人有個叫《三個世界》的小影展在另一個城市登台。有一天,一個中年男子看完了掛在牆上的照片之後,很有興致地坐下來跟我談天,沒說多久,不知怎麽就扯到了這麽一個話題:“您發現了沒有?在推過來湧過去的人海世界裏,並不僅僅是為了提防掏包的竊賊,人的內心裏都有一種天生的需求,需要有一個哪怕隻是一小會兒、但是絕對是屬於你自己的空間!你可以看書,可以白日做夢,自言自語,可以默想許多事情,也可以幹脆什麽都不想,就享受一會兒身在鬧市、而又與鬧市隔絕的清靜。”

我的回答再直接不過了:“您馬上去杜塞爾多夫,那個正有專門為您搭建的這麽一個《單人間》!”

藍鏡畫展閉幕那天盛況空前,《單人間》的藝術效應更有發展:杜塞爾多夫美術館裏的這一間,對上了上海製衣廠的另一間,現場視頻,實時對話,一早一晚兩個時段,一東一西兩個世界,美術館對廠房、西裝對工裝的兩種氛圍,獨唱對唱合唱齊唱,一如水乳交融,真的沒有了界限。

有意思的是,單人間裏的故事永遠無人知曉,而一進一出的之前之後,人們對身外世界的那種好奇,對不同文化裏的不同生活(或者說不同生活裏的不同文化)的興趣,也同樣瀟瀟灑灑,小鏡頭大屏幕的,都展示得自然,流暢,沒有遮攔。看來,麵對一個單人間的時候,是進去,是出來,是進去了再出來,是出來了再進去,這還真是一個問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小艾媽媽 回複 悄悄話 想像力不夠,光憑你描述,拚湊不出全景和盛況,我還是等看畫報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