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六耳

想到什麽寫什麽。有時是經曆,有時是感想, 有時是議論,有時是杜撰的故事,有時是自己編的笑話。
個人資料
lanliuer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一篇誘惑人民群眾上當受騙的馬屁文

(2012-09-06 01:54:08) 下一個

這篇文章的副標題是《話說樸康平和他的新書》。我猜想大多數的人民群眾對吹捧好友新書的文章都不大感冒, 所以臨時給加上去一個黨標題,群眾們進都進了, 沒準兒一耐心就能堅持到高潮。順便解釋一下, 文章標題雖然是黨標題, 但文章裏的寫的話, 可是句句真心, 凡是能堅持到高潮的同誌們, 保你不枉此行。

國人給孩子取名,沒有聖經故事事先給編列好的名單,ABCD地排下來,父 母聽著哪個順口,直接拿來用就成。漢字那麽多,國人的名字又那麽短,和姓氏一起,要麽倆字, 要麽仨字,選哪些字,怎麽排列組合,全憑著父母的興趣和智慧。所以我有個習慣,一聽見一個人的名字,就去假想他們的父母。有的父母,簡直就是偉大的預言 家,管兒子叫強,兒子的確強悍,管女兒叫豔,女兒果然豔麗。比如說張藝謀,就是有藝又有謀,比如洪晃,確實喜歡扯大旗當晃。另外一種父母正好相反,像個說 反話大王,管兒子叫富貴,兒子卻窮困潦倒,管女兒叫淑賢,女兒卻桀驁不馴,比如潘長江,短得像個小水溝,再比如範冰冰,那麽惹火還說是冰,而且說一遍還不 夠,還要一連說上兩遍。

樸康平的父母是屬於預言家的那種。假如有人寫了一個小說, 硬編出來一個 形象,秉性,脾氣,愛好及人生經曆什麽的都和樸康平一樣的人物, 最後要給人物編一個完全吻合的名字, 我想, 如果寫書人的文學天賦能有樸父樸母那麽大, 那他也一定會想到“樸康平”這三個字。

難怪別人玩文字, 都編一個讓自己更順心的筆名, 樸康平玩文字,寫不更名, 作不改姓。可能是因為就連他自己也想不起來比這個更讓他順心的三個字。

見他的人, 會想到樸實,康安,平和三個詞, 簡稱樸康平。讀他的文字, 會想到樸實,康安, 平和三個詞,簡稱樸康平。看他的攝影作品, 會想到樸實,康安,平和三個詞, 簡稱樸康平。

說他的人樸康平, 有他自己的大活人作證。
這 個自稱樸大叔的中年男人,常常上身T恤衫,下身大褲衩,什麽時候見他, 什麽時候他都處於休閑狀態。穿著休閑的他,滿臉紅光,喜氣洋洋,一聽見有人誇他年輕,馬上就樂得露出已經排不成行的牙, 象個七八歲的小朋友。樸大叔不用手機,理由是“沒有什麽人那麽急著要找我, 我也沒有那麽急著要找什麽人“。

說他的文樸康平, 有他的黑紙白字為證。
樸 大叔八十年代初就在《中國作家》雜誌任文學編輯。 對於八十年代的文化名人或要人, 我一向有點意見保留。那一堆人裏不乏有喜歡犯試圖阻止時光流逝的毛病, 碼出來的字,常常散發著陳年舊貨的黴味。 讀樸大叔的詩和旅行散文, 卻沒有一點當年英雄或美人遲暮的悵然。 在浮躁奢華的當今時代, 樸實,康安,平和的特質反而顯得格外地清新和時尚。

“再怎麽曾經驚天地泣鬼神的人和事, 也沒有左右我們今天這會兒呼吸的權利。人們太多地把旅行無私地貢獻給了曆史和過去, 實在是有點對不起“現在”了。還是該學學動物簡單的生活方式, 多琢磨琢磨正咀嚼在嘴裏的酸甜苦辣,那味道才是最真實的。”
這個是樸大叔自己寫出來的話。

說他的攝影作品樸康平, 有他的有圖有真相為證。
樸 大叔攝影,不玩弄技巧,不借助高科技。 就一台傻瓜相機, 竟能排除那麽讓人過目不忘的圖片。 曾經是個以文字為業的人, 到了異國他鄉失去了最有效的表達工具,改用視覺藝術這種國際通用語言,我覺得那是他找到的一種異曲同工的途徑。從樸大叔的攝影作品裏,我常常能看到他詩作 的影子。
“把名字寫在身上
把記憶裝進行囊
在一個燦爛的好天氣
我遠走他鄉

遠方不再是遠方
夢想不再是夢想
一個燦爛的好天氣
我送自己去流浪

把眼淚撒在腳下
把故事留在路上
所有燦爛的好天氣
都是我的家鄉”

所有的異國情調或奇山怪水,正是因為有了家鄉的感覺,使他們有別於為了異國而異國, 為了情調而情調的簡單抒情。

樸大叔寫了十多年的散文,寫得實在太多了, 多得象成渠的水,不讓它渠成也不行,所以就有了他的新書《出門看山水》。

這是一本好書,好到要買一本隨手拎著才過癮的程度。 因為象這樣的書,在網上匆忙掃一遍是掃不出味道的, 一定要象樸大叔出門看山水 “看那兒的顏色, 聽那兒的聲音,聞那兒的味道”那樣,眼耳鼻舌喉一起上, 才能真正地領略到這本書的風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