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本人專注於交易,所發文章大多與此有關。博客隻是記錄本人的思考過程。若對各位有所啟發,隻屬巧合而已。
正文

是什麽讓運動員在關鍵時刻“掉鏈子”?(ZT)

(2011-10-12 06:54:55) 下一個
在很多重大比賽上,我們都會為這樣的場景而唏噓不已:一名頗有天賦的運動員或團隊,在本可有很大勝算的重大賽事中卻發揮失常,錯失冠軍的獎杯。在心理學上,人們稱這種關鍵時刻“掉鏈子”的行為為運動員的“阻塞現象(choking)”。這個名稱的本意是 “窒息”或“哽咽”,這也是一個頗為形象的比喻:人的運動能力在勝利在望時也會像激動的人一樣因為“哽咽”,而無法自然地發揮出來了。雖然這種現象是人之常情,但卻有可能對運動員的職業生涯造成重大的影響。 阻塞現象的存在多半和運動員的水平無關,而是心理上出現了障礙。心理學家仔細對產生阻塞現象的因素進行了分析,將在關鍵時刻勝利和失敗的個例進行了比較。最終他們找到了罪魁禍首,那就是:想得太多。事情通常是這樣的:當人們開始為自己的表現而緊張時,他們會變得更加在意自己的行為。他們會小心翼翼不犯錯誤,但這可能給他們帶來致命的影響:籃球運動員可能會因為太注重自己的行為而忘記了球的位置。在這一刻,以往流暢的動作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運動員的不知所措。 芝加哥大學心理係的西恩•貝洛克(Sian Beilock)教授就致力於解釋這一過程。以高爾夫球為例,對初學者來說,高爾夫球的動作是非常有難度的,觸球的角度,估算球行進的路線,和感受草皮的粗糙度,都要耗費非常多的努力。在這個階段,專注於動作和有意識的思考運動的策略是非常有幫助的。貝洛克教授發現,初學者在推杆時的思考越多,他們擊球入洞的概率也就越高。通過專注於比賽,注意擊球動作的機製,能夠很大程度上減少初學者犯錯誤的概率。 不過對於富有經驗的人來說,事情就是另一個樣子了。當高爾夫球員已經掌握了擊球的所有動作要領,仔細分析擊球就是一種浪費時間。因為在此時,大腦已經可以接管整個工作,自動地計算出最佳的擊球角度和力度。對於這時的運動員來說,他們往往甚至都不能講出自己在動作中到底是怎樣做的,心理學家稱之為“專家失憶症”。馬裏蘭大學的心理學家布萊德利•海特福德(Bradley Hatfield)就曾考察過專業運動員和初學者在運動中的腦電波,結果發現初學者的腦電波呈現出很多雜亂無章的波動,顯示出他們正在進行艱難的思考。而專業運動員的腦電波就格外的平靜,這正是源於大腦自動化的思考過程。 貝洛克的研究結果進一步證實了這個觀點。她發現有經驗的高爾夫球手在被強迫思考每個擊球動作時,反而會犯更多的錯誤。這證實了有經驗的運動員完全可以依賴大腦的自動處理過程,就可以接近完美。而過多的思考反而會影響他們多年訓練造就的“直覺”。而在最差的情況下,這種幹擾帶來的錯誤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使得高壓下的比賽變得更加壓力重重。 不過阻塞現象也並不是無法避免的。兩位來自澳大利亞的心理學家丹尼爾•格其阿迪(Daniel Gucciardi)和 詹姆士•蒂姆克(James Dimmock)就曾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們邀請了20位富有經驗的高爾夫球手,把他們分成三組。第一組選手被要求在擊杆時想著動作要領,例如“髖部”或“手腕打直”。第二組選手被要求想著一些無關的詞匯,例如“藍色”。第三組選手則被要求思考動作的整體要求,例如“平滑”或“平衡”,而不是動作的具體部分。實驗的結果顯示,三組運動員的表現有所不同:第一組想著具體動作要領的運動員果然更容易受到比賽壓力的影響,表現不盡如人意。而第三組選手卻並沒有因為思考動作的整體要領而影響發揮,反而都表現出色。 泰格•伍茲(Tiger Woods)的教練漢克•漢尼(Hank Haney)就曾經說,能在大賽中保持清心寡欲什麽都不去想才是最難得的事。而泰格伍茲就擁有這樣的能力,能在大賽結束前的最後一刻都保持一顆平靜的心。而“老虎”本人則說,他在比賽時隻想著:“這是我不能放棄的事情,我不會放棄任何事,接受自己但要做到最好。”伍茲的想法和格其阿迪實驗中的第三組運動員一樣,都隻思考比賽的整體要領,而不讓過於細節的思考打斷動作的流暢。所以對每一個運動員來說,在比賽的壓力來臨前想想激勵的話,而不要過度思考細節,或許可以發揮出更好的成績。© 本文來自科學鬆鼠會http://songshuhui.ne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