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回複:轉載: 大畫幅相機使用基礎:

(2009-07-13 05:22:20) 下一個
影友之間的對話
建築:
to pss:其實也沒什麽特別的,我總覺得市麵上的書都是對各種器材簡簡單單的提一下,既不講操作,也不講操作技巧,更不要說什麽心得體會,優點缺點,還有缺點怎麽避免等等,我希望一本好的器材書除了有足夠豐富的資料供查閱外,還應該有詳細的使用說明和使用經驗,對同類別的機器橫向縱向比較,對購置選擇作更多的筆墨,這樣才能貼近用戶的心。
to rossi:赫赫,我是搞建築行業的,也很喜歡建築攝影。對於建築攝影,肯定應該選擇單軌機器。因為國內銷售渠道的原因,有些很好的機器我們是很難買到的。
作為入門級的機器,除了arca以外,其他的都大量應用塑料元件,最厲害的就算toyo 45cx了,幾乎快成了全複合材料的了,其次就算仙娜f1了,45c德塑料含量也不低。
從功能上,我比較推薦arca swiss discovery,linhof kardon ST-E,toyo vx125,優先循序排列,這幾種機器的價格除vx125比較貴要19000以外,其他的都在12000以下。他們都是全金屬結構,尤其是前兩者,足夠的精密和結識,重量也在可攜帶的範圍以內。
如果還要便宜,我覺得首先考慮toyo 45c比較好,雖然toyo名氣是不怎麽樣,但他的東西一貫賣的就是個實惠,45c皮腔導軌都夠長,不需要購買延長軌,廣交皮腔也比仙娜的便宜些,實在不行,還可以買國產的廣角皮腔,從穩定性和結構精度上來說45c和f1是一路貨色,但45c仍然比f1穩定,國內傳說f1是垃圾也非空穴來風,主要是他的穩定性和結構強度太低,加上導軌短,上不粘天下不唉地,長焦近攝都要買附件,廣交也同樣必須用廣角皮腔,也挺煩的,微調能力低下,不值得考慮,本身確實隻是個遮光罩。
鏡頭方麵,羅敦和施奈德都有很好的選擇,國外也有喜歡用尼康的。排建築攝影並不需要多麽廣的鏡頭,主要是看他是不是有足夠的移軸能力,從這一點上來看,90f5.6xl,90f4.5這類鏡頭應該是標準鏡頭了,75或者是72也不錯,個人認為廣角到次就算到頭了,雖然最短47xl也能用於45,但使用就很不方便了,也沒有什麽移軸能力,隻能依靠後組的變化來校正透視,難受,不是極端要求建議不考慮。67後背我覺得很有必要,但為他專門配個頭倒沒什麽意思,72的鏡頭上67,一般不是很極端的環境都夠用了。
附件方麵雲台太差,雖然廣角鏡頭不講究,但是141確實也太差了點,建議換重型一點的,推薦410。
你列的價格都偏貴,新世紀不值得信賴。如果你沒有很嚴格的預算限製,我還是推薦你購買arca swiss或者toyo vx125,後者的優勢在於便攜和不用廣角皮腔,幾乎就是專門為建築攝影量身訂造的。
(轉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