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墨西哥灣原油泄露探因:一個甲烷氣泡引發的災難

(2010-05-10 00:48:23) 下一個


 
英國石油公司內部調查顯示,墨西哥灣“深水地平線”鑽井平台爆炸由一個甲烷氣泡引發。

另外,由於受到深海冰晶的阻礙,英國石油公司通過鋼筋水泥“控油罩”封堵漏油的大膽嚐試5月8日宣告失敗。

石油“老兵”還原爆炸經過

美聯社8日報道,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工程學教授羅伯特·貝亞是美國國家工程院負責石油管道安全的小組成員,20世紀90年代擔任英國石油公司風險評估顧問。日前,貝亞查看了英國石油公司就“深水地平線”鑽井平台爆炸事件的部分調查記錄,包括以數名鑽井平台工人為詢問對象的兩篇文檔和一段錄音。根據這些記錄,貝亞還原了爆炸前後過程。

事發時,工人在鑽井底部設置並測試一處水泥封口,隨後降低鑽杆內部壓力,試圖再設一處水泥封口。這時,設置封口時引起的化學反應產生熱量,促成一個甲烷氣泡生成,導致這處封口遭破壞。

這個甲烷氣泡從鑽杆底部高壓處上升到低壓處,突破數處安全屏障。鑽井平台上的工人觀察到鑽杆突然噴氣,隨後氣體和原油冒上來。氣體湧向一處有易燃物的房間,在那裏發生第一起爆炸。“隨後發生一係列爆炸,點燃冒上來的原油,”貝亞說。一段詢問記錄顯示,當時升起一片“氣雲”,罩住“深水地平線”。鑽台大型引擎隨即爆炸。詢問對象說,引擎爆炸點燃鑽台,“到處都是火”。

爆炸起火大約36小時後,“深水地平線”沉入墨西哥灣。9名鑽台員工和兩名工程師死亡。“當時慘狀肯定如同置身地獄,”貝亞說。這名現年73歲的石油業“老兵”說到這裏流下了眼淚。

“深水地平線”配備的“防噴閥”也成為調查重點。一個“防噴閥”大如一輛雙層公交車,重290噸。作為防止漏油的最後一道屏障,“防噴閥”安裝在井口處,在發生漏油後關閉油管。但“深水地平線”的“防噴閥”並未正常啟動。

“控油罩”計劃暫時擱淺

英國石油公司8日宣布,用一個大型鋼筋水泥罩封堵墨西哥灣漏油的計劃因大罩內部意外出現大量結晶狀氣體水合物,被迫暫時擱淺。英國石油公司首席運營官薩特爾斯在一個新聞發布會上說,這種氣體水合物(主要為甲烷水合物)聚集在大罩內,形成堵塞,使得“控油罩”內收集的漏油無法被輸出。施工人員隻能將已放置於漏油油井上方的大罩移到一邊。目前施工人員在努力清除堵塞的同時,也在考慮其他方法控製漏油。

這一重約100噸的鋼筋水泥罩5日被運往“深水地平線”鑽井平台沉沒的地點。按設想,這個大罩子將被沉入海底,罩住一個漏油點後收集泄漏的原油。這一計劃被認為是短時間內最有可能止住漏油的方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