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讀書心得3:去功利化&推薦兩本書

(2010-09-01 10:52:06) 下一個

讀書心得3:去功利化&推薦兩本書
     時寒冰

    常有朋友寫信,讓推薦書籍。這是一件很為難的事情,因為,每個人的知識結構不一樣,所處行業不一樣,需求差異也很大。
    讀書最忌太功利化——需要什麽就去讀什麽書,唯恐讀了與自己的利益或追求關係不大的書而耽誤了時間、浪費了金錢。很多人吃頓飯大方到一擲千金,買本書卻再三掂量。時間的因素、金錢的因素,導致現在的國人讀書越來越少。媒體披露的統計數據表明,每年,中國人用於書報消費的紙張人均10公斤,美國是146公斤;中國人均購書開支4美元,美國為120美元;中國人均消費圖書0.7本,日本則是30本……
    其實,讀書範圍盡可以寬泛一些。很多知識都是相通的,非專業內的書籍,往往更能突然觸發你的靈感,讓你盡情享受視野開闊後的愉悅和欣喜。
    小時候,由於貧窮,對於讀書是沒有任何選擇的,我基本上是遇到什麽就讀什麽,這種沒有漫無目的的閱讀,為我打開了一個絢爛的外部世界。說不清是哪本書影響了我的追求和命運,唯有感恩,感恩於那個時候讀到的每一本書。
    現在的孩子,常為語文而頭痛,其實,學語文並不難,閱讀的積累本身就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欣賞水平和文字駕馭能力。如果不去閱讀,而像學英語那樣去學語文,其結果隻能是會說而不會寫,因為隻有閱讀才能真正影響到語感,提升文字的表達、布局能力,除此,沒有任何捷徑可言。很多孩子的語文成績遠不及英語,這是何等悲哀的事情。
    語言的培養需要從小學開始。閱讀、寫作能力,在小學培養是事半功倍的,因為,這個時候的語感最強,更容易受到書中語言的影響,流暢、嚴謹的敘述方式,隻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真正培養出來。由於閱讀對分數的提高遠沒有背英語單詞、做數學題那樣直接,很多家長不願意讓孩子在讀書方麵花費時間。即使讀書,也往往限定在與考試有關的範圍內,這是一種可怕的抑製、扼殺孩子能力的做法。
    靠組詞、造句來提高語文能力是一種舍近求遠的可笑做法,沒有任何方式可以替代閱讀。
    讓孩子跟隨著興趣去讀書吧。
    成年人讀書麵臨著同樣功利化的問題。做企業的一進書店就往管理、營銷方麵鑽,搞文學創作的則往往站在琳琅滿目的文學作品前流連忘返……有趣的是,我們所缺的,往往是專業以外的知識!這一點被很多人忽略。專業以外的知識與自己專業內的知識融會貫通,才能有所成,而且,專業外的知識往往成為更好的引燃個人靈感的導火索,迸射出最激動人心的火花,引領人開悟。
    做企業的讀點曆史、人文、哲學、養生等等方麵的書,或許更能幫助自己搞好管理和經營。管理、經營的細節隻是“術”,或說雕蟲小技,而真正的大管理家掌握的是“策”,他們早已擺脫了“術”的局限而走出了一片全新的天地。遺憾的是,世俗的人看不到這一點,隻是在細節上繞彎彎,以為那些大家的成功取決於“術”,卻忽略了大道。
    “術”可效法,而“策”則必須靠感悟、領悟。形成“策”必須有豐富的知識積累,隻有這樣,他才能真正頓悟,而超然於物外。
    投資如此,治國亦如此。放到一國範圍內來看一個民族的成長和發展曆史,同樣令人感慨!
    德國為什麽成為一個製造業發達的國家?看看其國內出現的大哲學家、思想家、軍事學家、經濟學家等等就知道了:萊布尼茨、黑格爾、馬克思、康德、叔本華、尼采、費希特、克勞塞維茨、李斯特、費爾巴哈、胡塞爾、韋伯、海德格爾、弗洛姆等等,是一個民族智慧開啟的燈塔。哲學家、思想家,引領著一個民族前行的方向。當今強國美國、英國等等,無不如此。人類曆史上,還沒有一個知識分子被閹割的民族能夠真正屹立於世界之林的。
    前幾年,曾有華人專門捐款給國內一所著名大學,希望改變中國的哲學等學科落後的局麵,結果卻被挪用給了物理係研究之用。這種功利化的定位,束縛了一個民族前行的腳步。如果金錢、房產、汽車等等可以量化的東西,可以成為一個民族前行的推動力,那麽,這個民族一定是存在於地球之外。當腐化墮落的官員與開發商一起,取代哲學家、思想家的位置,而成為一個民族的旗手,我們就進入了一個空前墮落的時期。
    中國仿佛一個沒有文化的暴發戶——通過透支子孫未來的資源等換取的暴富。過分功利化的宣揚,讓這個民族成為人類曆史上罕見的群體性迷失的民族。
    盡管,讀書在這個時代並不受到推崇,但它卻幾乎是打開一片新天地的唯一捷徑。
    物化的世界是可悲可憐可憎的,如果孩子延續目前的理念,做一個金錢的奴隸,作為家長,這將是何等悲哀的結果?
    救救孩子,讓孩子本著自己的興趣多讀書吧!

小型趨勢演講預告點擊進入):深圳(9月11日周六)青島(9月23日中秋節假期)
               2010年9月1日                  
    附:推薦兩本書
    (一)《峭壁邊緣》,作者:亨利·保爾森(美國前財政部長);中信出版社,出版日期:2010年4月1日。 
    這本書是亨利·保爾森的自傳,翻譯版有所修飾,盡管如此,這本書中披露的一些細節仍然令人感到驚心動魄,如《峭壁邊緣》第141頁寫道:我在北京聽到的消息卻令我自己絕難安心:俄羅斯官員已經與中國進行了頂層會晤,提議兩個國家共同賣出大量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債券,迫使美國政府動用應急權力而對兩家公司提供支持。中國人已經拒絕了這一居心叵測的計劃,但這一消息令人寢食難安——大量拋售可能導致人們對這兩家公司突然喪失信心,對資本市場造成衝擊。我一直等到回到美國後才將這一消息通知總統……
    “我們曾瀕臨崩潰邊緣,但是沒有倒下。”保爾森如是說。
    看了這本書,我知道了俄羅斯停止對華高端武器出口而大力扶持印度的深層次原因,也明白了中國近期繼續增持美國兩房債券的又一個原因。 

    (二) 《經濟學家是我的仇人》,作者:周洛華;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時間:2009年10月1日。
    周洛華先生是一位有自己獨立見解的學者,他視野開闊,思維活躍,往往另辟蹊徑,給人出其不意的感覺。我應邀為這本書後寫了推薦語:我非常喜歡洛華兄的文章。洛華兄的文字,言簡意賅,通俗流暢,邏輯嚴謹,環環相扣。遇到有爭議問題,往往自成係列,逐步深入,層層剖析,令人拍案叫絕。洛華兄每篇的觀點都非常明確,極具前瞻性,基本都是一氣嗬成,不僅深刻、雋永,同時,也充滿智慧的啟迪,引人深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