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大道至簡5:透過現象看本質

(2010-09-01 10:37:06) 下一個

大道至簡:透過現象看本質(二版,此文嚴禁轉載)
——投資(趨勢)總結之五
       時寒冰

    影響趨勢的因素有很多種(繁),但其中,最終能夠決定趨勢的關鍵性力量,往往源自一個最核心的因素(簡)。
    所謂的化繁為簡,其實就是一個主導性因素的尋找過程——在主導性因素已經存在的情況下——如果這個主導性因素是隱含的,這個過程就是一個推導過程。
    現在,研究趨勢大致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根據過去的數據或者趨勢形態,以其慣性的延續性,推導未來。這種趨勢把握準確率非常低,因為它很容易受到質變因素的影響。但它是絕大多數趨勢研究者采用的方式。第二個層次,是參考過去數據但並不將其作為主導,而是綜合過去數據、現在數據和信息,特別考慮信息的延伸和變化,考慮大環境的變化等等,推導未來趨勢。第三個層次,是先找出影響未來趨勢的決定性因素,再找出這種決定性因素的變化過程(找出其必然延展性,因為隻有必然性對趨勢把握才有實際意義),從而,使趨勢的預測前移,準確率也更高。
    這樣說起來好像比較複雜,但如果放在具體的投資中運用,就變得非常簡單。比如,從2009年底到今年8月初,我所有的趨勢演講中,都會重點提到農業,尤其強調種子的重要價值所在。其邏輯就是:種子是農業板塊之母,是一個最核心的因素。事實上,在這個過程中,幾乎所有種子類個股都創了新高,有的連續創曆史新高。板塊中核心因素的存在,在我過去演講中提及的諸如新能源這樣的版塊中,也得到了最明確的驗證。它的最核心個股也一再創曆史新高,漲幅近三倍。
    當然,這是趨勢把握思維在投資中的運用,而非趨勢把握的本質。
    當下的中國,影響趨勢的一個最重要最核心的因素,是什麽?
    答案是:貨幣發行量。
    以房價為例:
    房價的持續上漲看起來一直像個謎,但如果從貨幣的角度來剖析,會更為清晰。
    我過去,主要是從政策的變化角度來研究房價。房價為什麽持續上漲,從政策的角度來看是:1998年,我國發布了《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製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簡稱23號文),明確提出“建立和完善以經濟適用住房為主的住房供應體係”,按照23號文製定的住房供應體係,城市80%以上的家庭是由政府向他們供應經濟適用房,而不是開發商建造的商品房。開發商建造的商品房隻占大約10%。也因此,當時的房價波動很小。但是,2003年8月12日,由原建設部起草的《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簡稱18號文),把經濟適用房由“住房供應主體”悄悄換成了“具有保障性質的政策性商品住房”,同時,把房地產業定性為“促進消費,擴大內需,拉動投資增長,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正是從18號文起,住房的公共產品特性被削弱,房價開始飛速上漲。為什麽?關鍵在於,18號文改變了我國房地產市場的供應結構和需求結構。在23號文中,需要商品房的人群隻占10%,而在18號文篡改經濟適用房的定位之後,將有高達90%的人群需要通過商品房來解決居住問題!把如此龐大的人群推向市場、推向少數既得利益集團控製的市場,房價焉能不漲?!
    在趨勢研究過程中,我深感自己金融知識的不足,遂上了一個在職金融學博士,不為一紙文憑,隻為補充自己的知識短板。
    當從金融角度研究房地產的時候,我確信,我找到了另外一個推動中國房價惡性上漲的根源:
    2003年8月,由原建設部起草的18號文,悄悄篡改了經濟適用房的定位,而在這個節點上,還有一個更大更核心的力量在左右房價大趨勢:
    2003年7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20.62萬億元,到2005年3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切實穩定住房價格的通知》,即“老國八條”。而2005年3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26.5萬億元。房地產調控聲中,房價為何持續上漲呢?下麵的數據給出了答案:2007年12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40.34萬億元。
    2007年與2003年相比,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增長了近一倍!
    貨幣供應量飛速增長的情況下,讓房價下跌是絕不可能的。
    再對比一組數據:
    2007年12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40.34萬億元。
    2009年12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60.6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7.7%)。
    短短兩年時間,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增長了20萬億元!換句話說,2007年到2009年兩年間增加的廣義貨幣供應量M2,相當於1949年到2003年54年的總合!貨幣增速之快前所未有!而2007年與2003年的4年中,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增長了20萬億元(也是相當於1949年到2003年54年的總合)。換句話說,從2003年到2009年,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加量相當於1949年到2003年54年的總合的兩倍!!
    在貨幣供應量飛速增長的情況下,房價的趨勢是顯而易見的——公眾出於對貨幣貶值的恐懼而買房,這個時候,房子不再是普通的房子,而變成了貨幣的一種存在形式——一種為了保值而被動選擇的品種。在這種情況下,空置率、供應等等,都不再起決定性作用——至少在貨幣飛速增發的前提下如此。
    另一個更震驚的數據對比在下麵:
    2010年6月末,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67.39萬億元,折合9.9萬億美元左右。
    2010年6月末,世界超級經濟強國美國的廣義貨幣供應量M2是8.6萬億美元。
    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比美國整整高出1.3萬億美元!中國的貨幣供應總量已經遠遠超過美國!而且,美國的M2包含非機構貨幣市場共同基金,如果考慮到這個因素,中國的貨幣總量比美國還要多更多——注意,這是從絕對值比較的。別忘了:美國的GDP總量,是中國的3倍多,美國的人均GDP是中國的14倍多!
    再看另外一組數據:
    1990年,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1.53萬億元人民幣,2010年6月末,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67.39萬億元人民幣,20年間,M2增長了44倍。
    1990年,美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3.28萬億美元,2010年6月末,美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是8.6萬億美元。20年間,被全世界批評為濫發貨幣的美國M2增長2.6倍,遠低於中國(嚴格而言,需要考慮貨幣基數問題和美國發達的金融衍生品對貨幣的放大效應)。
    上麵的數據,可以幫你找出房價的趨勢,而數據同樣可以幫我們找出房價的漲幅。
    中國的住房市場化改革始於1998年,1998年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10.45萬億元(1990年,中國M2餘額為1.53萬億元),2007年為40.3萬億元,2009年末達到60.6萬億元,2010年6月末為67.39萬億元。
    2010年6月末與1998年相比,M2增長了6.5倍,這就是我此前演講中多次提到的“六倍原理”。二三線城市的房價在此次調控中保持堅挺,甚至逆勢上漲,也源於此。
    (以上數字對比,從專業角度來看,有不嚴謹之處,但為了直觀地說明問題,不再另外加注。另外,有關貨幣發行量為何如此之大,增速為何如此之快,及未來貨幣供應量的趨勢,及對投資市場和趨勢的影響,應對措施等等不是此文所闡述內容)。
    因此,中國要真正抑製房價,首先應該控製貨幣的供應量。一邊增加貨幣供應量,一邊要求抑製房價,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要讓民眾有幸福感,過得有尊嚴,也必須確保人們持有的貨幣(財富)購買力保持增長而不是僅僅貨幣這種虛幻的符號增長。
    至於投資,無論什麽投資,如果不考慮貨幣供應量因素,就把握不住真正的趨勢。全球範圍內的投資和趨勢把握亦然。當然,僅考慮這一點是遠遠不夠的。新周期與以往周期最大的不同在於影響因素和影響力量來源的複雜性,在於很多在外界看來莫名其妙的事件的次第發生。多思索,才能找到其運行脈絡。
    其他的,以後在大道至簡係列中再談。(本人所有大道至簡係列文章都隻是闡述一種分析方法,而非提供投資建議

             於2010年8月18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