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西的世界

高爾夫球,攝影,旅遊,講笑話,寫寫心得,這就是我工作、家庭以外的小世界。
個人資料
MichaelC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嶽麓山,博物館,音樂會,團生活

(2009-07-24 14:45:17) 下一個

1980 嶽麓山、博物館、音樂會、團生活、講座

前言:從這些老日記裏,我可以看到我從16歲進武大後的成長,幾乎每年都有進步。

1980.2.  在武大過春節

這是普普通通的一天。天是灰白色的,沒有太陽。唯一與平時不同的,在於有了一些鞭炮聲;學校四周與往日不同,出奇的安靜;心裏頭有一塊石頭:在過春節。

這是普通的一天,我心裏這樣祝願,但願對於這種套俗的日子,我總是感到普通,並不令人出奇。唯一在自己表現上不同的是,上午去了一趟女生宿舍。這幾天的夥食不錯,都是和羅川、梁冰、塌子東一塊吃的,可稱團圓。

這樣說來,這一天,並不是那麽的普通。這是自己的過錯,如何發奮學習?特別是玩了兩次撲克,這真是,在這裏竟也玩上了這種絕頂無聊的東西。在此,我表示這種決心,從此後再不玩倒黴、花費人的時間的撲克。這種習慣自上大學後就消失了,現在雖沒喜歡上,隻是偶爾一玩,但也算一次過失。

如何使自己的生活普通起來,沉心於學習呢?這是必要的,英語還沒有讀完,《線性代數》還未開張。如何是好?目前應作努力。但,始終不必自己嚇唬自己,主要要完成學習計劃,並不是為了個人某種利益,這樣思想才能開朗些。

普普通通的一天,就讓它普普通通地過去吧!空虛的生活,是事業心的忌諱。但願象今天這樣的一天,永遠是普普通通的。

新年第一夜晚 於武大珞珈山下。

1980.2.18. 英語學習問題

English學了這麽多日子了,但和班上其他幾位(杜國宏、劉旭、陳建偉)同學比較起來,自己的English水平還相差較遠。

首先,在讀的方麵,自己取進較小。如何讀得象樣點,即標準化(洋人化)一些呢?通過觀察,陳建偉、龍熙平的讀音,我覺得有如下幾點讀時應注意。(陳建偉現在讀得很不錯了,以前並看不出什麽很好的地方,隻是他的讀法對他的取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對於我來說,就是要如何學到他的這種讀法。)

一、壓低嗓子,小聲地。就是人們常說的假嗓子。以前,我總喜歡朗朗大聲地叫著讀,其實自己基本功——外語嗓子能力——差,還必須通過基本訓練,小聲地讀。這點陳建偉、龍熙平正是這樣,讀得含混而小聲,不放開嗓門,這樣對自己的嗓門適用外語或許有很多好處。

二、極力仿學外國人的聲調。由於是讀而不是演講,故可以緩慢地、心平氣和地、小聲地讀,不要仿佛是吵架似的大叫。語調不能自編,多仿是必要的。不得不裝腔作勢地將舌頭動彈得象外國人一樣。顯然,起先,別人是會笑話的,但象陳建偉那樣日子長了,就好了。我不也曾笑過他以及龍熙平的那種讀法嗎?現在又必須學他們了!讀English要作到流利就不容易。特別是流利的同時還要發音正確,吐詞清楚。以前隻注意大聲大聲地讀,不注意發音正確與否,現在注意到了這一點,還要注意到讀音的流利。

其次,如何多用English呢?最近劉旭的通信就說明了這個問題,自己可以多用English通信,可以多寫幾個。

雖然我沒有劉旭那種學習外語的天才能力,但通過自己的多次練習總會有一定的取進的。現在決心和建連、小鐵采用English通信。以前,自己在用English方麵做的較差。自己應該努力用English來思考問題,這點往往忘記了。——雖然難以做到,但可努力爭取。閱讀了一些東西,不要去用漢文的意思去記憶這些東西,而可用English本身去記。以前往往讀完了知道漢文內容,但一個English句子沒記住。如何多說English,這點也很困難。

第三、以前我總隨身帶著一本袖珍詞典,這給自己外出以及聽課都帶來了一定的好處。從而大詞典就翻得較少,常擱在抽屜裏。現在我發現,經常使用大詞典給自己帶來的好處更多,最主要的是例句多,便於感性認識,加強記憶。這點在大詞典的後麵已說得很清楚了。所以,應該不怕麻煩,多帶大詞典,多查大詞典。

第四、多多記憶一些東西。不僅要記漢文意思,更重要的是要記住English 。目前自己要讀的英語書也真多:教材:許國璋《English》、北大《英語》、《化工基礎英語》、《講座英語》;讀物:更多。

如何看完這些書呢?而且要做到看一本記住一本。自然想到了訂一個讀書計劃。但,又有一點心寒,要讀的書太多了,計劃上都排不了。如何是好?計劃總不能落空。故有如下想法:1、計劃中,先是文學讀物,後是科技。自己還決心花一點時間(兩個學期)於文學性的教材上;2、計劃安排往後移一些,第六、七、八學期課較鬆。這樣可避免課多、時間緊,計劃很難實現的毛病。

總之,English學習問題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如何爭取學好這一門?我說過,我討厭這種語言學習,但,既然目前已經學習上了,就要爭取學好,決不能半途而廢。

1980.8.29. 東湖遊泳記

已是秋天,沒想到武漢的天氣竟仍這麽熱。不得已,就去東湖遊泳場遊泳,作為一種樂趣。

東湖的水是綠色的,風大浪也高。天卻是蘭色的,地平線上還帶點微紅色。見到了這少見的風浪,我們卻更是高興了,甚至手舞足蹈起來。

下水後,水卻格外暖,直感到水麵上反而冷,於是就一直泡在水裏,不敢也不想出來了。浪中遊泳的確比風平浪靜時增添了別樣的趣味。隨著水麵的起伏,人也跟著一升一降,這不用費力的運動當然給人一種舒適的感覺。記得在湘江裏剛學會遊泳後就很喜歡鬥浪,每次大船過後,我及同伴們總是興高采烈地向江中遊去,去過浪峰的“老伯癮”。風浪裏更有一種趣味,隨著波浪起伏,你的位置的升降,你所見到的東西也忽然消失,忽然出現。當浪峰在你前頭的時候,你什麽也看不到,而當你在浪峰的時候,你的視野卻一下開闊起來。前麵有幾位泳伴的話,你就可以看到他們的黑頭一現一沒,象玩什麽把戲似的。

迎浪、順浪、平浪而遊都試過,其中順浪、平浪最易嗆水,而其樂趣也不少。停在遊泳池的水泥柱旁,任水浪衝擊,竟差點有些抓不住了,想到利用風浪將會向人類提供多大的能源。

遊完上岸,風一吹,太陽一曬,身子就幹了。陽光照在水麵上,象一些銀質的碎片在發光。站在岸邊看著風浪拍擊著岸邊的情景,不禁想起了高爾基在《海燕》中“風抱著翠狠狠地甩去”的描述,我似乎覺得,這廣闊的、深綠深綠的東湖水,就是那大海,而我則站在岸邊,盡情地領受著海浪拍岸的情趣。

一九八O年八月二十九日(二十八日事)

1980.8.29   嶽麓山

824日下午,與眾友同遊嶽麓山,甚為愜意。特補記如下。

樹林:清透的泉水潺潺流下山去,參天的樹木遮住了陽光,再加上清冷的山風、叢生的雜草,仿佛我們到了原始森林一樣。我們為能夠看到一眼自然界的本來麵目而高興,也為這嶽麓山幽靜的樹林而驚歎!我們是從林中小道攀上山峰的,雖然累,卻飽償了自然界的自然風光。

園庭:遊玩之處少不了園庭,而這裏的園庭卻令人難以忘懷。麓山寺裏的傳說、園裏的花草陳設,都教人留步不忍離去。就是那些門庭上的對聯妙句就夠玩味半天了。

久坐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

山頂:登山的樂趣卻又全被山頂的風光衝淡了。我們坐在一塊大岩石上,望著湘江水、長沙城,真是心曠神怡,視野忽地開闊,令人舒適。坐在山頂茶樓,經山風一吹,卻又是另外一種風味,龍井茶香卻經不住滿山滿園風景的吸引,竟忘了這原是有名的茶!響鼓嶺上,用石塊擊之,卻不聞有鼓聲,心想石塊畢竟是石塊,鼓畢竟是鼓,傳說畢竟是傳說,罷了。

下山:有登山,也必有下山。山上一陣玩耍,現在就要離去,加上玩的興高采烈,下山時竟悠悠然,快步如飛起來了。洗個清泉臉,談上幾句情感話,滿心滿懷都載的是遊山的樂趣。一九八O年八月二十九日記於武昌)

1980.9.16.       參觀湖北博物館

九月十六日,作為團的生活,班上組織了去湖北博物館的參觀。參觀的內容有董必武紀念展覽和湖北隨縣曾侯出土文物展覽。

董必武紀念展覽倒沒有看到什麽,走馬觀花,雖有講解員卻因為聽也不是,看也不是,最後聽也沒聽到什麽,看也沒看到什麽,隻記得有些照片、文字解釋、書信原件、董老文物等。心想,這種紀念展覽對死去的人和對活著的人又有什麽作用呢?董老的筆墨、甚至使用過的東西都成了這展覽廳的主物,這與生前的董老相稱嗎?真為參觀一番無所獲得而感到惋惜和可悲。心中也想,那些有名之士,如果你們的確不能給人類、社會留下什麽的話,就最好不要遺棄下來這麽一大攤子的東西,叫後人難辦。在這一點上,還是科學家和藝術家們做得好,因為定理和作品是人類永恒需要的。

隨縣的出土文物引起了我們的極大興趣,古代的文物(二千年前)雖然不能帶我們去浮想當時的情景,但作為一個現代人去觀賞古代中國人的傑作卻有些自豪感,加上這些藝術品本來的美,更給我們增添了樂趣。——藝術上的美是無時代性的。棺木、木條、編鍾、樂器、會具、古玩、兵器,都給我們留下了印象,雖沒有仔細觀瞧,卻也是生平以來第一次看出土文物,值得在心中記下這次。回家後,有的同學說還是考古好,什麽金銀寶貝都要由他們先看。我卻想,還是創造這些藝術品的勞動者最先看,所以還是他們好。

這次參觀,意外地玩得那麽痛快愜意,令人難以忘懷。或許組織的活動大都如此,先是懷疑能否玩好,而玩後就知道了。

這次參觀使我想起了冷靜與熱烈、沉著和激動的問題。

1980.9.2.  星期一  老師的風格

下午的哲學課,教課的張老師(女)的講話真是別有風格,另有一番味道。首先,她的講話就給人一種官腔感,廢話和重複的話仿佛有些花腔花調了。這些講話的特征是“啊”多,句首句尾、停頓都帶上個啊,也許這是她在用啊代替標點表示停頓?雖然她講課的內容很緊湊,卻因為一個啊字衝淡了許多人的聽課興趣。我想,她是怎樣帶上這個“啊啊”的習慣的呢?北方人說話就如此嗎?我接觸的北方人卻不如此呀!想想,很可能是她自己官腔多了的習慣。

晚上,在化一教室上化學課。先是劉老師對上學期理論及實驗課進行總結,還講了本學期理論課的有關事項,接著是X老師(七八級實驗室主任)講本學期實驗要求。

劉老師講的倒是有條有理,聽了就明白了他講的是什麽東西,而X老師卻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首先是口才不好,吐詞不清,但,他講的東西又多,口若懸河卻又亂七八糟,人人都有一種厭惡感,台下亂哄哄的,有時還鼓掌喝倒彩了。我們根本就沒有聽清楚這位老師講些什麽,劉老師還時常加進一些話來,兩人一唱一和仿佛唱戲一樣。這位老師“教育”我們學生做好實驗,卻沒有給我們留下任何好的印象。更討厭的是,他想到那說到那,很可能隻有他明白了他要說些什麽。

下午上哲學課的張老師雖有“啊”的習慣,卻講課講得滿好,而這位就差勁到什麽地步了。深思一下,大學三年級了,還有這樣一些老師講課,說明了我們的大學師資差到何種地步了!老師的講課方式對同學的聽課興趣有很大的影響,那些有這樣那樣毛病、學生不愛聽他講課的老師為什麽不能改一改呢?

晚上回到寢室後,子東說“聽了一晚的廢話。”是的,的確如此。

1980.9.30.       心情,病,醫生

剛開學不久,沒想到卻病了一場,直感到這是兩年來最厲害的一次,一周之內竟看了五次病,也開了五次藥,還打了八次針。

發熱畏寒,睡在被子裏,被子都被汗濕了,冷起來卻雞皮疙瘩橫生。頭昏腦脹,沒法看書,沒法上課。一邊停課休息,一邊心裏攪亂開了,心中想,這是什麽病呢?打擺子嗎?會不會導致休學?那就糟了。越想心裏越煩,越想心裏越急,甚至還希望上帝能為自己將病魔除去。我也冷靜地想過這場病的緣由,暑假一個多月,我幾乎沒有搞體育鍛煉,身體體質下降,一致天氣稍微變冷,便感冒發燒,耽誤學習,可想身體好是如何重要,有的時候著急起來就想,如果我的身體能像許多同學那樣的話,我的學習該有多大的起勁啊!於是暗下決心,病一好邊開始鍛煉。

我希望自己的病早一點好,但看病回來往往覺得醫生在故意與我作對。每次回來都是開的一樣的藥:APC,四環素;每次去我也都是一樣的主訴,發燒,畏寒,頭昏;每次都是一樣的結論——重感冒。生物界有百靈鳥,醫生開的是百靈藥,純粹是對付病人而已,於是“醫生騙人”的念頭也在心頭油然升起。醫院離寢室太遠,以前看病往往走到那燒也不發了,嗽也不咳了,鼻涕也不流了,醫生還誤以為你沒病裝病或怕病呢!那知道回來後一身汗經風一吹,病又來了。在我想來,西藥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而非混合物),對人的身體往往會有害的,因為人體需要的是生物有機體(如蛋白、油脂、澱粉等)而這些非生物有機的無機物很可能是人類近代特征病的起源。由於這些原因,我很不希望多看病、多吃藥,如上個學期我就以沒有得感冒,沒看過病作為驕傲。但現在卻好,開學來個“開門紅”,一周就看了五次,開了無數藥,真是晦氣極了。

人難免病,但總不希望病。而且,同是人也有病多病少的區別。我希望自己體魄強壯起來,有病了再去找醫生,恐怕已不是辦法,因為這場病教訓了我,醫院裏的醫生最好別信。體質好,病就少,我何不在生病之前就找醫生呢?這位私人保健醫生就是鍛煉和小心,其醫術之高明恐怕是沒有哪個醫院的醫生能夠達到的。

病愈後,我開始了鍛煉,內容仍是上學期的體操項目,現在臂力、胸肌、腿部力量都有所增長,覺得身體比以前強多了,這就是鍛煉的效應。小心,就是說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該躺下來休息的時候就別再去娛樂更不能去學習。天氣涼了注意加衣,不能圖一時的激動而忘乎所以,這一點也很重要,往往病是從不小心中開始的。

現在我的心情怎麽樣呢?找到了中意的醫生,當然就愉快起來。但希望中國人或所有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身邊都有這麽一位良醫。

終身製和鄧小平辭職、陳永貴免職

五屆人大三次會議真是給中國的土地吹來了一陣春風。民主改革,使我看到了中國四個現代化的一線光明。現代化的思想是與封建意識對立的,中國需要實現現代化的目標,就必須改革一係列政策,改革幹部製度、國家製度、教育製度、企業製度等等,這些是發展先進技術的前提。中國漫長的封建時代使中國人在思想意識上與外國人有所差距,傳統的禮教、家庭、君臣觀念使封建意識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紮下了根,現代的民主、人道概念,隻是在半個世紀前才出現。可以想象,要施行徹底的改革會有多大的困難。

幹部終身製是大家深惡痛絕的,這次中央的頭頭們就有心在這方麵做出榜樣。鄧小平等的辭職就如此。但是為什麽陳永貴卻叫免職呢?兩者有何區別?我想,辭職是光榮的,而免職就有點難堪了。同是下台,同是為了廢終身製。

在高度的民主製度下,上台和下台應在榮譽上沒有區別,因為沒有下台何以上台呢?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下台象征著失敗,於是千百年來包括這些年來,官上官下誰也不下去,終身製就是這樣形成的。要廢除終身製就必須使人理解下台的重要性,在國外,人們對下台並不以為然,而在中國非犯重大錯誤不會下台。

所以,在中國,鄧小平式的下台是光榮的,人們鼓吹這種式樣的下台,相反,陳永貴式的下台是一種恥辱,人們唾棄這種下台。下台分兩樣,誰又不挑好的呢?於是都希望鄧式下台法,否則不下台,這隻有促進終身製使之翻版再生。

值得讚揚的是該下台就下台,沒有絲毫的價錢可講。在中國現在的情況下正是如此,許多該下台的人,因為沒有直接的錯誤而呆著不走。要知道四個現代化與這些不學無術的長官們是如何不相稱,如何不可能出現在同一個時代啊!

大會是在向鄧小平等辭職者鼓掌聲中結束的,這卻使我悲切起來。心中想,如果對下台者一定要鼓掌的話,我一定會先向陳永貴鼓掌的。但願在這鼓掌的熱烈聲中,終身製會走出中國的土地。

1980.10.1. 我養成了跑書店的習慣

今天是國慶節,這幾天來看了不少的電影,如《淘金記》、《馬陵記》、《一個美國飛行員》,可以說是比較痛快的幾天。早上一起來就是吃飯的時間了。吃過飯將被套洗了,這被套很久沒有洗,竟有一股味道了。這是我很久以前作的計劃—— .一洗被套。

洗完曬完東西我便去書店,這次暑假我養成了多往書店跑的習慣,或許是跟童誌剛學的。先是在街道口書店買了《黑格爾小傳》、《法漢詞典》、《哲學入門》等幾本書,後來又在武大書店買了一幅畫。在外麵轉了一大圈子,在街上看了不少的人,回來後把畫掛了起來,看了一會新買的書便到了吃午飯的時間了。我買了不少小冊子之類的書,但大都沒有看,丟在“書箱”裏,想來又有點花錢不如畫個大書櫃了。為什麽沒有看呢?或許稍稍看一下,翻一下,了解了解內容,總有好處的,雖然我有詳看細讀的習慣,但畢竟目前沒有那麽多的時間。

吃過午飯,照例是午睡。睡到兩點鍾起來,就去化學係大教室。先看了一陣《黑格爾小傳》,隻覺得黑格爾的成長過程於己有可取之處,而此書的許多哲學問題讀來很素味,隻好機械地讀下去,並領會不了多少。後來看了一會《物質結構》。現在該看的書真不少,欠了不少賬。

心裏覺得看不下去了,便在4 30回來鍛煉。與羅川一道玩了一會籃球,自己雖不會卻有心學會它,又與楊書宏玩了一會單杠。玩單杠時是不能逗樂的,楊書宏一說《淘金記》中的鏡頭,我就沒勁玩了。

晚飯後,打了開水,洗了冷水澡。同寢室的另幾位都去看電影《舊拉丁》了,我卻沒有去。訂起了上午洗的被子。

1980.10.6.  製作樹葉標本的樂趣

星期六下午,小雨。上實驗課。

喜歡生物的同窗榻子東準備趁實驗室的方便製作葉脈標本,出於樂趣,我也隨他一起做了起來。先是在去化學大樓的路上采摘樹葉,我們想多試幾種,特別是那些形狀優美的樹葉,於是采集了好幾種,桂樹的最多,其餘的都是一些不知名的樹葉。實驗是這樣進行的:100毫升水中加入4克氫氧化鈉和3克碳酸鈉,放進樹葉燒煮10分鍾即得。實驗結果表明,書(《生物標本製作》)上說的是對的,較軟的葉片被煮爛了,隻有桂樹葉可以。最後隻有兩片成功的,我倆分享了這製作標本的樂趣。

放假時在楊小娜那裏就曾看到過幾張這樣的葉脈標本,而且染上了紅色、綠色,挺美。榻子東用紅墨水將他的那片染成了紅色,我倒以為這第一片不如讓它保持原來的本色,其意義或許更深一些。

1980.10.7.      琴台音樂會歌星點評

星期三  晚上。  洗完澡,洗完衣服,便和榻子東一起去新教室看琴台音樂會首場演出的實況轉播。內容是相當精彩的,先是吳雁澤唱了幾支歌,後來葉佩英、施鴻鄂和朱蓬博都唱了幾支歌,最後是一個音樂節目。

對吳雁澤唱的四首民歌,都不太感興趣,隻是他也是一個歌星,希望能聽到他最美的節目。其中日本民歌倒也較好聽。葉佩英的歌唱有點和李穀一差不多,音調較高,如《我愛你,祖國》隻是覺得沒有李穀一唱的好。她是位新近才出道的歌星。

施鴻鄂的唱法有點和李雙江相同,音高粗曠,如《再見吧!媽媽》、《鬆花江山》,隻是《青春啊青春》唱得還有些柔和的感覺。奇怪的是,他也戴著一副眼鏡,度數還很高。

最精彩的還是朱蓬博唱的,我一直很喜歡聽她唱的歌,因為她唱的歌柔和,不像李穀一唱的那麽高調,如《尼羅河畔的歌聲》、《紅杉樹》、《寶貝》等幾支歌都是我最喜歡的。這次她唱的《橄欖樹》等幾支歌更是令人陶醉。她的出場是這次音樂會的高潮。據說李穀一的唱法有了改變,如《鄉戀》等。她的唱腔較廣,各種音色、音調都有,但現在我還是最喜歡朱蓬博這位“中國的夜鶯”唱的歌。

最後的音樂也聽來叫人舒服。但可惜的是我不懂音樂之中的含義,也不懂管弦樂隊的合奏方法,隻能憑感情聽一聽。來聽音樂會的人如此之多,我真沒有想到,這恰恰說明大學生們對音樂的興趣也是很高的,緊張的學習生活之中,他們也知道如何休息。

一個晚上,就在音樂之中度過了。

1980.10.8. 琴台音樂會

聲振林木三楚動,響遏行雲四化爭

琴台音樂會昨天下午才在新華路體育館開幕,許多著名歌唱家參加。出於對音樂的崇拜,特記下一些與音樂有關的小事,以豐富學習之餘的趣味。

琴台由來:二千多年前有位古琴高手俞伯牙一直為他的那些“誌在高山”、“意在流水”的樂章無人理解而苦惱。當他遇到能了解他的藝術的朋友鍾子期時,他是多麽的快慰啊。然而不幸,子期早他而死,他又是何等的痛惜、難過。伯牙竟忍心把他珍貴的古琴摔碎了……後人王振朋(元)曾作高山流水識知音的《伯牙鼓琴圖》。可惜上次去古琴台,根本沒有看明白古琴台的由來,直覺得一塊亂地。連“高山流水”的匾額和月湖都不曾知道,更莫說是伯牙的故事了。

向來我對音樂是不喜歡也不討厭的,沒有察覺到音樂對生活的作用,那麽現在我為什麽對音樂的興趣這麽濃呢?學習生活比較枯燥,思想都漸漸變得僵化起來,看了武漢歌舞劇院來校的演出,特別是聽了吳雁澤的歌唱,一股音樂興趣便油然升起。我會唱的歌不多,理解的音樂就更少,又想在學習之餘唱唱哼哼,卻偏偏歌詞又記不住,樂譜也不會,加上學習緊張,學唱歌的計劃就安排在暑假開始了。

暑假回到家,家裏恰新買了一台電唱機,哥哥買了許多唱片,真是給我提供了極好的工具。特用一個練習本抄了許多歌詞,對著唱片學唱,這樣一來竟激起了我對音樂的崇拜。暑假我寫道“在我看來,電影、小說不叫娛樂,而音樂、歌曲才是名副其實的娛樂。”優美的電子琴、吉他樂曲、動人的歌唱真給我帶來了極大的歡樂,“忘掉你的憂愁和悲傷,唱起美好的希望。”“讓一天的勞累和辛苦,隨著歌聲遺忘。”這格言似的歌詞更給我一種莫大的力量。一個暑假我竟學會了十五支歌(以前完全不會的),可想其中樂趣之大,我的興趣之高了。加上郝建連、楊勉、夢龍和永強對音樂的愛好,以及目前社會上的一股音樂時髦風,更加強了我對音樂的愛好。

但愛好隻是門外漢的愛好,現在我連樂譜都不會,說愛好,說崇拜,豈不讓人笑掉大牙?我卻不以為然,我的目的在於求得愉快和休息。既然音樂能夠給我這一些,我為什麽不可以喜歡她呢?自己對音樂感興趣以來的經驗表明,悅耳的歌唱、優美的樂曲的確使人輕鬆,自己如果也能跟著哼上兩句,忘記書本上的一切,自己的思想就會瞬間理智起來。在音樂中的休息沒有激動和思考,給人一種美的感覺,這恰是常動大腦的人所需要的。我永遠不能成為一個音樂者,音樂卻可以給我永恒的力量。當我聽說列寧最喜歡“熱情奏鳴曲”時,我是多麽高興啊!

歌聲是人的伴侶,它能給人安慰。

1980.10.8.      周勝銀掉進水裏

星期四中午。在十舍前開各團支部委員的會議。內容有兩項,先是各班支部匯報前段工作的情況,後是總支交代下段團工作的幾項任務。聽了其他班支部工作情況介紹,我覺得是比較活潑生動的。現在我是班支部的組織委員,怎樣才能使我們的組織生活搞得活潑生動一些呢?我認為現在同學們都對集體活動比較嚴肅認真了,如上次去博物館參觀就比較有成效,隻要支部的人花點功夫,這點是可以做到的。但是,我也認為現在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所以支部工作應該以學習為中心,抓一抓同學的學習。在團的工作問題上,我也花去了不少精力,甚至有不眠之時。所以一方麵要卓有成效地把支部工作搞好,又要抓好自己的學習。在大學當幹部的這些日子以來,我感到要領導好一個集體,的確需要一定的組織才能,也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既然這學期我已正式當上了組委,那隻有硬著頭皮幹了。當然希望能從中得到一些東西,如演講能力,臨時應對問題的能力。

當我發言時,我的心竟跳得令人發慌,就如同在高十三班頭一次主持支部會議那樣,不知為什麽如此緊張,仿佛周身的血液沸騰起來了,話也語無倫次。這是不沉著、不老練的表現。如果沒有當幹部的話,還不知道什麽時候才會發現自己的這個弱點。記得有次開團鑒定會,我發言時竟緊張得發抖起來。演說能力是一個科學工作者所需要的,所以我希望能夠通過鍛煉使自己在這方麵老練起來,這對以後是大有好處的。

會議一直開到中午一點半,回寢室時有的同學已經午睡起床了。沒辦法迷迷糊糊在床上躺了一個多鍾頭,又起來看書。

四點鍾。安排是組織生活——在化學係搞義務勞動。先是打掃衛生,原以為同學們都會隨隨便便應付應付,卻沒想到同學們的積極性如此高,無一聲怨言。這使我這位組織者十分愉快。後來是鏟除菜地,因為化學大樓附近不讓種菜,於師傅叫我們把大樓後麵的一些菜地中的菜鏟掉。這樣,我們有點像一夥匪徒在亂搶亂搗了。一邊鏟還一邊說著鏟除資產階級苗的笑話。這是十分有趣的一項勞動,因為同學們難得在一起開懷共事。其中更有趣的是杜國宏和周勝銀打鬧,周勝銀竟掉到水裏去了。那水很髒,上麵還長著浮草,看不清有多深。他掉進去後,竟一下子矮了半截,水齊大腿,使我們大笑起來。

晚上。七點鍾,在南教室聽張堯庭教授的科普講座《概率論及其在四化建設中的作用》。他講的生動,舉例很多,會場上一直很熱烈,但又講得很亂沒有係統化。仔細地想一想,還是有所收獲,所以最後九點鍾結束時大家為他熱烈地鼓了掌。

1980.10.9.      星期五 團支部生活會

本來,我已答應過同學今晚的組織生活不過了,但趙丕虹(支部書記)卻臨時通知要過,沒辦法,我隻好從速準備準備組織生活的內容。搞問題討論是來不及了,隻好匯報匯報昨天中午會議的情況。沒想到我這次在全班的講話,竟沒有發生上次心跳的情形,而是比較沉著地講完了所要講的內容。這是一時激動把緊張給忘了,所以隻要自己不意識到緊張還是不會緊張的。但終歸是大學兩年、中學畢業三年以來第一次當著這麽多人說話,沒有經驗,隻知道一個勁地按大綱往下講,該說明的地方忘了說明,該補充的地方忘了補充,甚至連停頓下來思考都沒有。結果隻用了不到一刻鍾的時間就講完了,自己覺得效果並不很好。更值得記取的是,沒有冷靜下來邊想邊說,使自己所講的東西係統化,每句話完整化。如果我自己去聽我這次講話也會覺得可笑的,太快了!

組織生活以後,班上幹部開了一個會,又是話不投機半句多,真要把班工作搞好,難啊!

看了一會書,寫了這篇長長的日記(包括補寫前幾天的),一個晚上又過去了。

1980.10.11.         星期六  電影《廬山戀》、電視係列片《加裏森敢死隊》

晚上和羅川一起去看電影《廬山戀》。近來看電影都是和他一起去的,似乎我與他算是好朋友了,因為我喜歡他的性格,和他在一塊總是愉快的。本想通過電影看看廬山的風景,那知電影中大半都是萍水相逢、花花公子的風流事,沒有反映出一個美麗、雄偉的廬山來。對於愛情一套以前我是極力反對的,現在雖然真正認識到這個問題,但仍覺得愛情必須表現得恰當、自然,像這部電影中的耿華、周雲這種多情癡意的男女恐怕少見。電影在六點五十分開映,八點多就放完了。看完電影又匆忙跑回來看電視——美國驚險電視係列片加裏森敢死隊第一部《兵不厭詐》。對這類驚險題材以前我是敬而遠之,現在是又不討厭又不喜歡。不過這部片子卻比日本、美國的其他一些驚險片要好看,因為必較實際,到底有一些反法西斯的思想。看了一晚的電視、電影,很晚才睡覺,沒想到卻是近來最沒有睡好的一次。

連續五個晚上就這麽過去了,我之所以要連續記下這五個晚上自己幹了一些什麽,是為了提醒自己怎樣麵對現實生活,抓緊時間學習。電影、電視、小說、雜誌、報紙等都無不與自己的正常學習在時間上有一定矛盾。是五不看,一心一意學習呢,還是適當看一看,增廣自己的興趣,調節調節大腦?以前我曾試用過前一種辦法,那就是避開現實,去到書本中尋求安逸,但得到的是思想僵化,敏銳程度降低,尤其在政治問題、社會問題、生活問題麵前顯得那麽幼稚。這在很大程度上還導致我形成在生活上不爽朗而多憂慮的性格。現在卻又恰恰相反,猛看,耽誤了學習,許多書沒看,欠了很多賬,上個學期的教訓差點又忘了。還是需要一點自我克製,勞逸結合。具體的如何進行,在生活中加以注意。

1980.11.14.  人生觀討論會紀要(學生俱樂部)

 


中心發言人及其主題:

梁亞莉(哲學係) 人的本質是社會關係的總和

  林(曆史係) 自我的價值和意義

張立偉(中文係) 六十年代提倡的人生觀錯在哪裏

  潔(經濟係) “趙林命題”評議

張立偉發言要點:1、新宗教——為別人而活著(人生觀)——為人類;2、空想社會主義——大公無私(道德觀)——公私溶化,公而忘私。

張立偉發言後記

張立偉的發言,是這次討論會最精彩的地方。俱樂部裏,一會兒隻能聽到張精彩的演說,一會兒又隻能聽到熱烈的鼓掌聲。我之所以稱他的發言叫演說,是因為我覺得他的風度和電影中人物的演說(如《希望在人間》、《大浪淘沙》)完全一樣,我竟為我第一次親眼看到一個人在大庭廣眾下演說而高興。這在學術界被壓的幾十年來恐怕是難得的,或許這就說明了,大學生的生活正日益走向正常。

張立偉兩拳撐著桌麵,不時地打著有力的手勢,給人的感覺就是健康、有力量,無論他發言的內容如何,他那嚴肅的風度就令人為之大加喝彩了。

他的演說,又是這次討論會上,我感到思路最清楚的一個。不像其餘幾個發言,毫不知道到底要講什麽,隻聽到一些隻言片語。他講的題目是“社會主義的人生觀和道德觀”,包括兩個內容:1、“為別人的幸福而活著”的人生觀是現代的新宗教,“為人類而活著”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人生觀;2、“大公無私”的道德觀是空想社會主義的道德觀,“公私溶化,公而忘私”才是科學的社會主義道德觀。

對於第一個命題,他有如下理由:(1)作為人生觀,必須回答對人類整體的看法,包括對別人和自己的看法。但“為別人而活著”的說法,隻回答了對別人的看法,卻沒有回答對自己的看法,所以不能成為一種人生觀;(2)這種所謂的“人生觀”,其結果是造成社會上對個人的迷信,形成一種現代的新宗教。這種新宗教就是造神、當神、信神,虔誠;(3)作為具有社會性的人,必須既為別人又為自己而活著,所以真正科學的人生觀必須是“為人類而活著”。

對第二個命題,他有如下理由:(1)在社會主義階段,公和私並存,人們的思想覺悟還沒有大大提高,經濟關係還是公私並體,所以在這個階段,“大公無私”不能是社會的道德觀;(2)能否把“大公無私”當作共產主義的道德觀來大力提倡呢?也不能。因為在共產主義私已經不存在,大公無私不能是共產主義的道德觀,而隻是一般現象。(3)必須同時有公私溶化和公而忘私。公中有私,私中有公,但不能否認公而忘私對社會所具有的作用,世上沒有大公無私的人,卻有公而忘私的人,所以我們應該一方麵提倡公私溶化,另一方麵提倡公而忘私。

最後,我以熱烈的鼓掌報答了他大膽的演說,雖然,他並不知道我也鼓了掌。

其餘幾個同學發言摘要

趙林:對他在《中國青年》第八期發表的文章進行了說明。解釋自我概念的含義,自私概念的含義。最後著重說明了自我的價值和意義。他強調,人的本質在於人的主觀能動性。所以社會應該提倡個人的能動性,而前些年恰恰忽視了這一點。

張潔:從四個方麵來論證趙林命題“隻有自我才是絕對的”是錯誤的。他引用費希特的“自我”概念的含義,說明趙林“自我”概念的錯誤。他強調,前些年,我們象信教那樣信奉馬克思主義是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在現在,急需發展馬克思主義之時,我們又不能犯另一種形式的教條主義,那就是:從經典的、國外的哲學著作中,不加思考地摘取一些言論,就作為不成熟的立論和結論。

李智華:他強調:在這次人生觀爭論中,有些人(指趙林)所說話的原來意思被人(指張潔等)曲解了,便大加攻擊。所以他說,說話者要慎重,攻擊者也要加以分析。就說趙林的“自私”提法,仿佛把自私美化了,令人費解,當然就會引火燒身。……

哲學係某某:他從曆史上,自我概念的來源、含義轉化,來幫助論證“趙林命題”的正確性。社會人人平等的基礎是,個人在社會上起作用的可能性是幾率均等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