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月

清醒的夢中人
東西一萬裏,前後幾十年,
飽覽人間事,盡喪英雄膽。
願在夢中遊,奈何豔陽天,
青山炊煙起,客到後花園。
正文

研究方法

(2009-06-23 14:16:27) 下一個

研究方法

我是在中國大學畢業以後才出國的。我在大學時政治考試成績還是很不錯的(都在 98 分以上)。 所以自認為社會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社會發展史的基本內容還是知道的。從來沒有懷疑過社會發展的規律是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再到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然後最終到共產主義社會。不管進程會多曲折,還是要這樣一步一步的走下去的。但是到了美國,我聽到了不同的說法。

(先要聲明,這不是我的見解或發明,是我從 “ POST-SCIENCE INSTITUE ”(後科學學院) 那裏學來的。我曾經在第四屆亞太交通發展研討會上發表了我寫的“ ECONOMIC NOTES” ( 經濟學筆記 ) ,後來所有的論文都上了 Google. 別人看到了,差一點要告我偷他們的東西。後來還是我把鄭佑博士為我修改的 EMAIL 拿出來才算了事。)

言歸正傳,他們認為人類認識世界是從簡單到複雜。最簡單的是數學,它隻研究三到五個變量。其次是物理,它研究的變量也不會超過 15 個。然後是社會科學,它研究的問題起碼有 50 個變量。最難的是生命科學,比如 DNA, 它的變量數就要上百萬了。

隨著人類知識的發展。他們把社會進程也相應的分為原始時代,宗教時代(先科學時代),科學時代,社會科學時代(後科學時代),及生命科學時代。

宗教時代是以道德為基礎的。用說教的方式來調節社會的矛盾。同時也出現了巫師巫術。對人們在科學時代初期發展起了阻礙和迫害的作用。

科學時代是以研究物質運動變化為目標的。基本上研究的是不隨時間變化的變量( TIME INVARIANT VARIABLE )。也就是說,如果在不同的時間,重複同樣的條件與環境,接下來產生的現象也會是同樣的。換句話來說,就是實驗室裏的實驗可以一遍又一遍地重複,驗證。人類在科學時代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因而科學的研究思維方法也變成了現今社會人們能夠和願意接受的唯一的方法。 無論什麽新的理論出來,人們首先要你證明,如果你拿不出驗證,這一理論就注定被判死刑。

與今天的科學家相比,現今的“社會科學家 ” (比如經濟學家) 的成就就遠遠不如了。為了使他們的成績也顯得同樣複雜,於是就套用科學的表達方法(而不是思維方法),把一堆 data ( 數據 ) 丟進記算機,設幾個參數,搞出一條模擬曲線,然後就開始自圓其說了。(在美國電視上,天天都有不計其數的人在那裏自欺欺人)。 這樣出來的對種種人類社會行為的預測(市場變化)的準確度當然不能和科學對物質現象預測的準確度相提並論。我這裏並不是說今天的“社會科學家”沒有科學家聰明,而是說他們把社會科學的問題看得和科學問題一樣簡單了。而實際上社會科學所要研究的問題在複雜程度上和不可重複的特性上是和科學所研究的物質運動,變化現象有本質上的不同,因而這兩者的研究方法和對現象或者過程的抽象概括或表達形式上也應該是完全不同的。

以股票市場為例,無論今天,這一周價格變化的曲線和曆史上某一天,某一周是如何的一模一樣,明天的價格也會有和曆史上的次日價格大大不同的變化。這就是社會科學現象的 “ 不可重複性 ” 。它所研究的是隨時間變化的變量 (TIME VARIANT VARIABLE) 。因而社會科學理論的可信度不是都可以用實驗來驗證的。

那麽除了要被“驗證”才以至信之外,我們應該怎樣確定某些理論的正確與否或者可行與否呢?這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按照後科學學院的說法,今天的社會科學還沒有真正開始,社會科學應該是人們學會規範自己行為的科學,它體現在如何在大大小小的,方方麵麵的事情麵前作決定。而我們今天連最簡單最基本的“價值”,“價格”問題都還沒有解決,社會科學當然還是在它的搖籃裏。關於後科學學院的理論,如何定義“價值”和如何計算“價格”,我會在後麵的文字中作簡要介紹。(也可以看我寫的“ Economic Notes” 或者上網看“ Post-Science Institute”, 英文的東西讀起來可能會有點累。)

至於生命時代,是指研究人的喜,怒,哀,樂的基因或原因,等等。我就不太清楚了。好像太遙遠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