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中

我是一本打開的書,......
正文

斯坦福隨想曲

(2015-10-19 20:10:51) 下一個

 

 

 

 

 

 

 

 

 

 

 

二十五年前,我接受平生第二份獎學金,從意大利到斯坦福做訪問學者, 其時正值斯坦福建校100周年。

那一年是辛未羊年,斯坦福命裏犯小人。

按照中國人的說法,碰到這種年頭,在風水上一定要提前布局,否則會有不利。

果不其然,這一年斯坦福校長唐納.肯尼迪卷入“貪腐案件”,濫用聯邦和海軍軍費,被聯邦法院當作“大老虎” 調查。用老中的說法,是被”雙規“了。

不過,斯坦福那時好歹也是一所深受尊敬的名校,這一點從我家人和小孩去美國領事館簽證可以看出,簽證領事一看IAP-66來自斯坦福,一句話沒問,當頭蓋上簽證。這在當時簽證嚴格的上海是極其難得的。

雖然如此,斯坦福還沒有到了可以隨便在哈佛頭上晃來晃去的地步。

因為,那時還沒有現在意義上的高科技,沒有Yahoo,沒有Google,沒有公共互聯網。

互聯網隻在大學係統初步應用,沒有色彩、也不能傳輸圖像,同學之間要寫“新年快樂”幾個字,得用成千上百個英文字母堆砌而成。不過,後來在校際網絡上,偶爾可以看到《華夏文摘》,細細淡淡的中文、字體大小一致,標題和內容之間用虛線隔開,以示區別,估計變化字體和格式處理在技術上很困難。那可能是最早的中文網絡媒體了。

斯坦福校院裏都是些紅頂淡黃的老建築,國際學生經常去辦事的Bechtel Center舊舊的,隔三叉五辦活動的Terman工程係禮堂也不那麽光鮮、醫學中心很多部門都擠在巴斯德小道附近低矮的臨時建築裏。想來,那時捐贈並不多,由於前一次的驚嚇,也不敢亂花錢。

校園裏大多使用蘋果麥金塔,比足球大一點,在斯坦福書店買一台,新生25%折扣。這種電腦頂上有個把,可以用手提來提去。現在看來這才算是真正的“手提”電腦。

 

 

 

 

 

(Bechtel國際學生中心)                     (原Terman工程大樓,被黃仁勳中心取代)

 

 

 

 

(蘋果麥金塔)   (1991年的《華夏文摘》)(訪問學者身份證,每年續辦)

整個學校來自大陸的本科生就一女生,華師大二附中的,拿的是李嘉誠獎學金,半中腰為了六四的事情還被停了。應該說,李嘉誠的騎牆性格當初就已見端倪。 且不論六四好壞,孤懸海外、一心向學的小女孩何罪之有?

拿了斯坦福獎學金的研究生、訪問學者倒是不少,攜家帶眷大概100多號人,每次在Terman工程大樓搞活動,很中國,也很熱鬧,小孩滿地跑,家屬後麵追。常常令我鼻子酸酸的,想起老家。

那時好像有三個華人學生團體,大陸的學生學者聯合會,還有香港的、台灣的。香港的估計已被“一國兩製“了,不知台灣同學現況如何?

也就幾年功夫,電腦開始廣泛應用、因特網如火如荼,為斯坦福注入了無窮無盡的活力,思科起來了、網景起來了、Yahoo起來了、Google起來了、蘋果撲騰了幾下,鹹魚翻身了。似乎一夜之間,斯坦福和周圍的矽穀一下子煥發了青春。

(原網景公司,被AOL收購)      (早期雅虎,Sunnyvale Costco後麵)

 

 

 

 

 

 

 

 

(早期穀歌,Palo Alto大學路165號)

毫無疑問,這主要得益於斯坦福人才孵化器功能和鼓勵創業的精神,而優秀的移民子女把這種精神發揮到淋漓盡致。

沙丘路上( Sand Hill Rd.) 的風險投資家也幫了大忙。那年頭,在大學路 (University Ave.) 上經常看到腰纏萬貫、西裝筆挺的風投,追著T恤短褲的窮學生喝咖啡,強烈要求合夥“燒錢”。真的是一道很獨特的風景線。

講到斯坦福的創業精神,忍不住又想多說幾句,至少有兩位華人媽媽向我抱怨,她們斯坦福畢業的兒子“和大公司有仇”,死活不肯在大公司幹活,情願拋去所有福利、股票期權,出來自己創業。還頂嘴說 “學校沒有教我們如何為人家打工!”。

這有點像咱們的溫州人,死乞白咧要做老板。難道斯坦福用的是溫州教學法?

同時期起飛的還有哈佛、麻省理工附近的128科技走廊,但由於少了斯坦福這些缺一不可的條件,最終還是差了一大截。

飲水思源,校友捐贈源源不斷,校園裏以捐贈人命名的新建大樓如同雨後春筍,豈不說露西.帕克兒童醫院、吉姆斯. 克拉克中心,更有很多親切的華人名字,如黃仁勳工程中心、揚致遠E2大樓、李嘉誠中心等等。倒是難為了老美,因為發音實在拗口。

 

 

 

 

 

 

 

(楊致遠夫婦大樓/Y2E2大樓)

(黃仁勳工程中心)

(李嘉誠中心)

《美國與世界新聞導報》、《福布斯》、及《新聞周刊》每年的排行榜上,斯坦福則毫無懸念地名列前茅。

全世界優秀學生開始討論在斯坦福和哈佛之間進行取舍。而在美國高中生心目中,斯坦福宛若一個美麗的夢,因為她的錄取率最低,得到的捐款最高。因為不差錢,所以精挑細選,絕不含糊。

最終為斯坦福、哈佛之爭仗義執言的是紐約時報 —“矽穀時代,斯坦福比哈佛更受青睞“。這篇文章自2014年五月以來反複在網上刊登,得到了幾乎一麵倒的肯定。雖然文章用模糊的 “it” 代表斯坦福,但結論卻水晶般的透明:斯坦福已經成為美國最好的大學,美國高等院校的老大。

120多年前,利蘭. 斯坦福夫婦揣著許多錢,看上去像鄉巴佬,懷著喪子之痛,小心翼翼地來到哈佛大學校長辦公室,想以捐款來表達對該校的敬意,同時也用來紀念他們的愛子,想不到校長大人語氣冷淡,心不在焉。非但如此,這對傷心的人兒居然還受到秘書小姐極大的怠慢。又氣又急之下,斯坦福夫婦捧著這筆錢,跌跌撞撞回到加州,決定自主辦學。

盡管這則故事虛構成分很多,但無論如何,憶苦思甜,想想過去,看看現在,老夫婦九泉之下,也一定會揚眉吐氣,笑逐顏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