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中

我是一本打開的書,......
正文

阿娘麵傳奇

(2009-07-18 22:53:16) 下一個


--
謹以此文紀念阿娘。阿娘,您一路好走!

中午時分,蒙蒙細雨中,上海思南路那一家小小的泰和飲食店門前排起了長隊,隊伍蜿蜒逶迤,又在皋蘭路上拐了一個彎。其中男女老少,撐著傘,穿著雨衣,幾乎清一色的上海話,還有人拿著鍋碗筷子,各色容器,叮叮當當。

他們在等待享譽海內外的上海第一麵:阿娘麵。

阿娘麵走紅是多年以前的事了。當時有一個香港上海人李純恩寫了本“吃在上海“,其中介紹到阿娘麵,為阿娘麵在海內外吹起了第一陣旋風。至於這位李先生是不是下文提到的小赤佬,還有待考證。

阿娘原是上海某裏弄托兒所的老師,早年喪夫,
 膝下有一獨子。退休以後,一個偶然的機會,承包了弄堂口的泰和飲食店。 據說,阿娘的父親早年開麵店,又一說她的母親會看風水。阿娘自小耳濡目染,所以把這麵店的生活做得風生水起。

說也奇怪,阿娘隻做麵,其它一律不碰。這麵好就好在澆頭,最出名的是小黃魚澆頭。小黃魚是限量供應,天沒亮去菜場排隊買來,經過阿娘秘而不宣的手法烹煮之後,不僅鮮美無比,肉質細嫩,熬出的底湯更是精化所在,登峰造極,配上極具質感的上海麵條,簡直是天作之合。

附近的居民,
 老少幾代都喜歡吃她的麵,特別是周圍的小赤佬放學以後都喜歡來一碗,上海人叫點點心。半飽不飽之際,乖巧的回家做作業,貪玩的書包一摜,在弄堂口繼續白相。可是麵條雖好,但從來沒人在意過阿娘姓甚名誰,更無人知道什麽泰和飲食店,隻曉得阿娘是寧波人,所以也就隨口叫作“阿娘麵”。

誰曾想,無心插柳柳成蔭。淮海路思南路附近一直是上海的富庶之地,一九四九
年以前是法租界,以後又是“上隻角”。那裏的住戶幾乎家家都有海外關係。中國開放以後,附近居民出國移民,留學探親的人數逐日增多。那些當年的小赤佬,在海外鄉愁日濃,都會不時想起這一碗阿娘麵。常常是回國以後,第二天一早,不顧梳洗,拖家帶口,有ABC,有金發碧眼的,就浩浩蕩蕩直奔阿娘而去。這一來二往,阿娘麵的名聲便傳到了港澳和國外,然後又從國外海歸到滬上。也算是”出口轉內銷“吧。

阿娘本來身體就不太好,開個麵店也就維持個生計,能過就行。所以,一年中也隻開半年而已。但凡過年過節,天寒地凍,盛夏酷暑,外加身體不適,阿娘總是閉門謝客。反正淮海路附近是上海的首善之地,吃喝白相應有盡有,不會少我一個。這阿娘還真沒把自己當根蔥!

這樣一來,反倒是物以稀為貴了。有人幾次千裏迢迢撲空之後,便發下重誓:此生不吃到阿娘麵絕不罷休!

於是,就出現了開篇的那一幕。

阿娘腎髒有毛病,一直以來在郵電醫院,瑞金醫院斷續住院。

年初,瑞金醫院的朋友告訴我,阿娘走了!

阿娘手藝獨特,想法也特別。據說,阿娘不喜歡這個獨養兒子,而是喜歡和兒子已經離婚的兒媳婦,
 當然還有唯一的大頭孫子。

不曉得阿娘是否將手藝傳給了這娘倆?

當年的小赤佬是否還能保有這份魂牽夢繞的掛念?

蒼天無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千千晚星 回複 悄悄話 啊,真的無語。。。
我問一下住在南昌路的娘娘,是否還開著,再稟報各位。
Deana 回複 悄悄話 幾年前在徐家匯附近看到一家門麵蠻大的阿娘麵館,顯然不是正宗的,裏麵的黃魚麵味道很一般。我當時以為是阿娘開的分館,現在看來不是的。
亦中 回複 悄悄話 回複xiaoxiqingqing的評論:蝦腰麵也不錯!謝謝qingqing的評論!
xiaoxiqingqing 回複 悄悄話 2001年回上海, 朋友帶我們一家去吃阿娘麵.小小的麵館門庭若市, 裏邊大約隻有4,5個小方桌, 要等很久才能輪到座位, 燒好的麵是從街對麵端過來的. 因平時不太吃麵, 所以點了最大眾的鹹菜肉絲麵, 果然是味道鮮美. 不曉得阿娘麵館還在經營否? 願阿娘RIP
qqiann 回複 悄悄話 一直慕名阿娘的黃魚麵,去年冬天回滬,特去拜訪阿娘麵館,但是鐵將軍把門,掃興而歸,實為終身遺憾。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