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無狂想地

曼舞飛絮的羈旅,小小的足跡漂泊在文字裏,隨心而來,隨緣而去,隨意而遊,隨喜而嬉,天地一痞。
個人資料
ling1984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世間最好的愛情,就是我叫楊絳,你叫錢鍾書

(2016-05-25 08:53:36) 下一個

世間最好的愛情,就是我叫楊絳,你叫錢鍾書 

 2016-05-25 周衝

 

全世界最恩愛的兩個人都已經走了

周衝

 

如果說,這世間還有我羨慕的真感情,就是錢鍾書與楊絳了。

 

在他眼中,她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在她眼中,他是最真的夫父,最博識的學者。

 

所謂愛,就是這樣了吧!

 

 

 

人生若隻如初見

 

 

有些人,見一麵,你就知道,就是這個人了。

 

相見前,他是清華著名的才子,名氣大,架子也大,像一個傳說,在北平的文化圈裏傳過來,傳過去。

 

而楊絳,也是一個傳說:“楊絳進入清華大學時,才貌冠群芳,男生欲求之當偶者70餘人,謔者戲稱為七十二煞。”

 

他才冠三梁,她豔壓群芳。

 

這樣的兩個人,一見麵,注定會發生一些什麽。

 

 1932年早春,清華大學古月堂門口,他們終於偶遇。

 

當時錢鍾書大褂著身,穿布鞋,戴老式眼鏡,麵容清臒,文學青年打扮,但目光熠熠,一開口,就能感覺到言語在發光。

 

楊絳後來說,他機智幽默,智識過人,眉宇間“蔚然而深秀”。

 

而錢鍾書,麵對清華“七十二煞”,則覺得她溫婉至極,又聰慧無雙,他後來寫詩,讚楊絳“纈眼容光憶見初,薔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靧洗兒時麵,曾取紅花和雪無?”

 

一切就這樣開始了。

 

他猴急地澄清:“外界傳說我已經訂婚,這不是事實,請你不要相信。”

 

她也含羞說明:“坊間傳聞追求我的男孩子有孔門弟子‘七十二人’之多,也有人說費孝通是我的男朋友,這也不是事實。”

 

所謂一見如故,已不足以說明。唯有一見傾心,才恰如其分。

 

然後便是書來信往。

 

錢鍾書文采斐然,情書撩人心弦,楊絳被迅速融化,兩人終於談到了終生。

 

有一次,楊絳的回信落在了錢鍾書父親錢基博先生的手裏。錢父好奇心突發,悄悄拆開信件,看完喜不自禁。原來,楊絳在信中說:“現在吾兩人快樂無用,須兩家父母兄弟皆大歡喜,吾兩人之快樂乃徹始徹終不受障礙”,錢父大讚:“此誠聰明人語!”

 

在錢父看來,楊絳思維縝密,辦事周到,這對於不諳世事的兒子,是可遇不可求的賢內助。

 

1935年,兩人完婚,牽手走入圍城。

 

婚後,楊絳讀到英國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

 

把它念給錢鍾書聽,他當即回說:“我和他一樣。”

 

楊絳答:“我也一樣。”

 

 

 棋逢對手,門當戶對

 

 

楊絳父親楊蔭杭,是無錫著名的大律師。

 

錢鍾書父親錢基博,無錫人,中國古文學家、教育家、國學大師。

 

出身名門,知書達禮,這種結合,正是“門當戶對,珠聯璧合”,兩家人是真正的“皆大歡喜”。

 

而除了身份的相配,二人才學、品行,亦在伯仲之間。

 

夏誌清曾說:“2 0世紀中國文學界,再沒一對像錢鍾書和楊絳才華高而作品精、同享盛名的夫妻了。”

 

胡河清亦讚歎:“錢鍾書、楊絳伉儷,可說是當代文學中的一雙名劍。錢鍾書如英氣流動之雄劍,常常出匣自鳴,語驚天下;楊絳則如青光含藏之雌劍,大智若愚,不顯刀刃。”

 

楊降的書,我手頭有幾本,除了她翻譯的《堂吉訶德》而外,其餘《幹校六記》、《春泥集》、《倒影集》,都是墨酣語暢的精品。

 

尤其《幹校六記》,樸實簡白,筆調冷峻,無一句呼天搶地的控訴,無一句陰鬱深重的怨恨,就這麽娓娓道來一個年代的荒謬與殘酷。

 

胡喬木很喜歡,曾對它下了十六字考語:“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纏綿悱惻,句句真話。”

 

楊絳的散文,是璞玉渾金般的存在。

 

女兒錢瑗一語道破:“媽媽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還是芳香沁人。爸爸的散文像咖啡加洋酒,濃烈、刺激,喝完就完了。”

 

就連錢鍾書自己也承認,“楊絳的散文比我好。”他還說,“楊絳的散文是天生的好,沒人能學。”

 

而錢鍾書,更是中國最優秀的學者與作家。

 

他記憶力超群,國外學者說他有“照相機式”的記憶力,一點也不誇張。稍有名氣的古代小說,隨便挑選一段來考他,他都能倒背如流,甚至連好漢們使的兵器,有幾斤幾兩,都能背得出來。

 

錢鍾書在藍田的國立書院任教時,圖書館的《四部叢刊》、《四部備要》、《叢書集成》、《古今圖書集成》等大部頭叢書,他都瀏覽過,除此之外,明清別集,他至少看過千餘種,但不管是大家、名家,還是二三流的小說,別人隨便拿一部來問,十之八九,他都能複述其中的內容。

 

1979年,將近七旬的錢鍾書在美國訪問,再次證實了自己的記憶奇才。

 

費景漢說,“耶魯大學在場的老外都嚇壞了!”

 

他的博學,亦是近代史上無人能及的。

 

夏誌清稱他為“當代第一博學鴻儒”;

 

舒展稱其為“文化昆侖”。

 

錢鍾書曾對李慎之說:“西方的大經大典,我算是都讀過了。”環顧域中,除了陳寅恪,還有誰能作此言,敢作此言?

 

而寫作,大多數讀者,單知道他的《圍城》,因為已成幽默文學的範本。

 

但他的著作,其實早已等身。《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中的中國》、《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宋詩選注》、《管錐篇》……不必一一枚舉。

 

他的小說清如水,明如鏡,絕少沾染古洋味、古董範和學究氣。

 

而他的古文造詣,亦無人能望其項背。從先秦到近代,經史子集靡不貫通,汪洋恣肆,儀態萬方,不論散文駢文,詩詞曲賦,還是小說戲曲,俚語謠諺,他全能招之即來,奔湊筆端,遣詞造句,隸事用典,簡直如行水上,自然成文。

最才的女子,最博的先生。

 

最慧的楊絳,最敏的鍾書。

 

琴瑟和弦,鸞鳳和鳴。

 

婚姻如此,夫複何求?!

 

 

彼此理解,彼此支撐

 

 

1942年底,楊絳創作了話劇《稱心如意》。爆得大名。

 

此時正值楊絳創作上升階段,錢鍾書說自己要想一部長篇小說,她毫不猶豫攬下所有家務活,甘當“灶下婢”,鼓勵他創作。

 

因為急切地想看到錢鍾書的稿子,每天晚上,他就把寫成的稿子給她看。

 

楊絳大笑,錢鍾書也大笑。

 

兩人常常放下稿子,相對大笑。

 

“我了解錢鍾書的價值,我願為他研究著述誌業的成功、為充分發揮他的潛力、創造力而犧牲自己。這種愛不是盲目的,是理解,理解愈深,感情愈好。相互理解,才有自覺的相互支持。”楊絳曾這樣解釋自己的做法。

 

兩年後,《圍城》成功問世。

 

錢鍾書在《圍城》序中說:“這本書整整寫了兩年。兩年裏憂世傷生,屢想中止。由於楊絳女士不斷的督促,替我擋了許多事,省出時間來,得以錙銖積累地寫完。照例這本書該獻給她。”

 

其實,《圍城》寫作時,上海正值淪陷,艱難歲月裏,夫妻兩人相濡以沫,互相扶持,想想就令人動容。

 

在將生活瑣事料理的井井有條之餘,楊絳還以驚人的膽識,保護丈夫的手稿。1945年在上海,楊絳在日軍傳喚她時,鎮定地藏好錢鍾書《談藝錄》手稿,保證日後該書的順利出版。

 

錢鍾書曾用一句話,概括他與楊絳的愛情:“絕無僅有地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真正的愛情,不僅有“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浪漫,更有“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的默契與堅守。

 

 

妙趣橫生,童心盎然

 

 

錢鍾書是一個有趣的人。

 

有個同學許君,上課時注意一個女同學,錢鍾書就在筆記本上,畫一係列的《許眼變化圖》,在同班同學裏流傳,他就很得意。

 

他會半夜三更,跑出去幫貓打架。

 

他會在楊絳午睡時,飽蘸濃墨,給她畫花臉。沒想到,楊絳臉皮比宣紙還吃墨,洗淨墨痕,臉皮像紙一樣快洗破了,以後他不再惡作劇,就畫一幅肖像,上麵再添上眼鏡和胡子,聊以過癮。

 

他會在女兒熟睡時,在她肚子上畫一個大臉,被他老母親一頓訓斥,不敢再畫了。

 

上海淪陷的時侯,他和叔父的小兒小女、孫兒孫女、女兒阿圓天天一起玩。這一群孩子都相差兩歲,常在一塊玩。鍾書變著法兒,或做手勢,或用切口,誘他們說“髒話”,就賴他們說“壞話”。

 

他會每天臨睡前,在女兒被窩裏埋置“地雷”,埋得一層深入一層,把大大小小的各種玩具、鏡子、刷子、甚至硯台或大把的毛筆都埋進去,等女兒驚叫,他就得意大樂。

 

他會在看《西遊記》,邊看邊比劃,口中念念有詞,時而悟空,時而八戒;一會“老孫來也”,一會“猴哥救我”,手舞足蹈,樂此不疲。

 

他會在楊絳生產住院時,每天灰不溜秋地跑到醫院去,說:“今天我又做壞事了。”問什麽事,無非是墨水染了桌布啦,台燈砸了啦,門球弄壞了啦……

 

他會在楊絳晚上把煤爐熄了,早上起來,照樣給她端上早飯,楊絳詫異地問:“誰給你點的火啊?”錢鍾書笑眯眯地回答道:“我會劃火柴了!”

 

他會和楊絳展開讀書競賽,比誰讀的書多。通常情況下,兩人所讀的冊數不相上下。

 

錢瑗說,“我和爸爸是媽媽的兩個頑童,爸爸還不配做我哥哥,隻配做弟弟”。

 

婚姻有沒有活力,其標準之一,就在於兩個人,是否還能尋找,或創造出生活的樂子。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非常難。

 

因為天長日久的瑣碎,尋常夫妻,早已疲倦不堪,哪有心思,去做這些無用的事情。隻是計較,隻是爭吵,隻是冷戰,隻是分居。

 

可是,錢鍾書與楊絳,卻告訴我們,婚姻,還有另一種活生生的存在。

 

然後,你才發現,它原來如遊樂場,妙趣橫生;如早春三月,斑斕奪目;如尋寶圖,懸念迭起。

 

 

我一定要比你們晚走

 

 

在牛津,楊絳懷孕了。

 

兩個年輕的人,擁在一起時,必然有幸福的希冀。

 

錢鍾書說:“我不要兒子,我要女兒——隻要一個,像你的。”

 

可是楊絳卻說:“我要一個像鍾書的女兒。女兒,又像鍾書,不知是何模樣,很費想象。”

 

你看,真正愛一個人,都會希望生一個孩子,有一雙和你一樣的眼睛,有和你一樣的鼻子,有和你一樣的靈魂。

 

後來,阿媛出生。

 

再後來,阿媛離開人世。

 

阿媛去世的第二年,錢鍾書去世。

 

楊絳在《我們仨》裏寫道:“1997年早春,阿媛去世。1998年歲末,鍾書去世。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現在,隻剩下我一個。”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作‘我們家’的寓所,隻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裏,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1995年,她為《槐聚詩存》給李黎簽名蓋章時說:“夫在先,妻在後”,那時李黎不解,隻覺得好玩,也有些詫異,想她如此博學又西化的人,這方麵倒很舊式呢。

 

後來讀到《聽楊絳談往事》,看到這句話:

 

鍾書病中,我隻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顧人,男不如女。我盡力保養自己,爭求“夫在先,妻在後”,錯了次序就糟糕了。

 

鍾書走時,一眼未合好,楊絳附到他耳邊說:“你放心,有我呐!”

 

死亡已經來了,悄無聲息,仿佛生死之間本無界限,他隻是脫離了肉身的累贅,消失於空無。

 

留在人間的人,卻開始淚水長流,親人已變故人,從此生死兩隔,陰陽立判,永世不會相見。然後,大慟來襲,痛不欲生!

 

他才恍然大悟,原來她的“先﹑後”竟是那個意思!

 

她是撐著不先走。

 

她得留在人世間,打掃現場,盡應盡的責任。

 

是誰說,真愛一個人,才會在晚年之際,多活一段時日。因為,老伴已去,歲月就是悲傷的淩遲。

 

先走的,才是福多的;

 

後走的,都是愛多的。

 

楊絳留了下來。

 

而今,先生也已經仙逝。但我沒有太多悲戚。我想,之於一個平靜而達觀的人,一個擁有神性光芒的智者,她應已洞悉,這隻是從一條路,走向另一條路,從一片水域,流向另一片水域而已。

 

就像她曾經引用過的W.S.蘭德的詩:

 

我雙手烤著,

 

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準備走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2)
評論
ling198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x瀟瀟' 的評論 : 確實!非誌同道合,互相欣賞難成神仙眷屬。
ling198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Jianan' 的評論 : 深~~
ling198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earnwisely' 的評論 : 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金字塔是你界定的,和楊絳先生無搭。這回複是我寫下的,願你我言而由衷,淡定且從容。
ling198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洞庭人家' 的評論 : 一針見血的評論!讚同。
ling198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翩翩葉子' 的評論 : 神仙眷屬在人間,我們能親眼見證,同感棒極了。
ling198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藍天白雲915LQB' 的評論 : 握手!我也感動深深。
x瀟瀟 回複 悄悄話 誌同道合,互相欣賞,難得!
Jianan 回複 悄悄話 有一首歌這樣唱:

I can't get no satisfaction,

I can't get no satisfaction,

'Cause I try and I try and I try'

And I can't get no, I can't get no...
learnwisely 回複 悄悄話 活在世界的金字塔裏,
這樣的人生,有意義嗎?
造福了後代? 恩澤子孫? 他們的家人呢? 對他們的鄰舍有什麽幫助?
洞庭人家 回複 悄悄話 錢楊兩位先生是我們這一代人看得到,聽得到的夫妻典範,他們的互動並沒有像他們的學問那樣高深,可是絕大多數人都做不到,為什麽?我同意楊絳說的;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翩翩葉子 回複 悄悄話 棒極了!
藍天白雲915LQB 回複 悄悄話 感動。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