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令人唏噓:1975年十名國軍戰犯特赦後赴台遭遇

(2009-07-01 14:47:31) 下一個
  
  10名特赦戰犯要求去台灣與親人團聚,卻遭到了他們曾為之賣命的國民黨當局的無理阻攔。讀罷本文,不免為這些遭到“兔死狗烹”命運的老人們唏噓。

  1975年3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宣布釋放全部在押戰爭罪犯。

  此前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討論了國務院根據毛澤東主席、黨中央的指示提出的建議,決定對全部在押戰犯,實行特赦釋放,予以公民權,並作出決定,特赦人員“願意回台灣的,可以回台灣,給足路費,提供方便,去了以後願意回來的,我們歡迎。”

  決定一公布,在第六批(最後一批)釋放的293名戰犯中,當即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有親人在台灣的,要求去台灣與家人團聚。據此,原國民黨十二兵團中將司令官黃維擔心台灣當局拒絕被俘戰犯赴台,他在討論中提出:被特赦釋放人員,不管在台灣是否有家屬,都有權利向台灣方麵提出去台灣的要求。

  第一個提出去台灣要求的是在濟南特赦的原國民黨青年軍二○四師上校團長張海商。他的妻子和兩個女兒都在台灣,他要求去台灣與親人團聚。接著是在撫順釋放的原國民黨軍統西南特區少將區長周養浩。他的8個女兒和妻子居留在台灣、香港和美國。隨後是原國民黨五十一軍中將軍長王秉鉞、原國民黨二十五軍中將軍長陳士章、原國民黨浙江保安司令部少將副司令王雲沛、原國民黨國防部青年救國團贛東青年服務總隊少將總隊長蔡省三、原國民黨軍統少將專員段克文、原國民黨一○五師上校團長楊南村、原國民黨六十八軍政工處上校處長張鐵石,原國民黨二八一師上校團長趙一雪,都因有親人在台灣,提出了去台灣的申請。

  特赦釋放申請去台的十人的申請,很快得到了政府的批準。中央統戰部於4月12日在北京著名的全聚德烤鴨店為十人餞行。在會上,時任中央統戰部副部長的童小鵬在宴會上說:“政府希望你們早日到台灣與親人團聚。去了以後,願意回來的,政府照樣歡迎。”

  同日,中央通知廣東省做好十位特赦人員經廣、深赴港轉台的接待安排工作,並要求4月14日抵達香港。

  在廣東省委的領導下,立即製定了在生活、參觀、保衛等方麵的接待方案。

  4月13日,王秉鉞等10人,在中央統戰部派出的專人陪同下,從北京乘飛機抵達廣州。在機場受到當時廣東省革委和統戰部等領導同誌的歡迎,並安排在廣東迎賓賓館下榻。晚上,省委、省革委領導接見了王秉鉞等去台人員,並為10人設宴餞行。在宴會上被赦10人激動地談了共產黨政策寬大的體會,他們說:“我們過去犯了不少罪行,是戰犯,共產黨不殺不辱。在押期間,供給足夠的衣食,有病得到及時的治療,還安排我們到各地參觀,這些都使我們受到了教育和鼓舞。共產黨對我們寬大,相信國民黨更會體察我們的情況,不會對我們去台有所猜疑心。”會後,有關方麵宣布:每人發給2000元路費、一套新服裝和一張往返通行證。通行證有效期為半年。在此期間,可持證自由往返。如果有效期過了,也可隨時申請辦理入境手續。在境外如有困難,可以隨時提出幫助要求。入境時,海關、邊檢一律免檢放行。

  4月14日上午,王秉鉞等10人乘91次列車到達深圳,下午1時即抵達香港,可台灣方麵迎接他們的竟是:“我們對此10名所謂戰犯並不重視,他們必須以普通逃港難民身份以循正當手續辦理入台手續。”汙蔑被釋回台的10人,是一種“統戰工具”,拒絕10人人台與家人團聚。

  其實,早在3月22日駐港的國民黨機關報《香港時報》就宣稱:“毛澤東此次發布特赦令,實際是為了加強統一戰線……毛澤東下達特赦令不過24小時,中央通訊社發表公開聲明,歡迎被釋放的軍政人員回歸台灣……”國民黨的出爾反爾,引起國內外各方正義人士的反感。4月25日,原國民黨高級將領宋希濂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台灣方麵應該派人至香港去迎接他們,才合情合理,因為他們過去都曾為國民黨賣命。沒想到台灣當局竟然拒絕他們入台,“這種態度,令人感到無比憤慨。”香港報紙,即使親台報紙,也都紛紛痛斥國民黨當局的拒收政策。

  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王秉鉞等lO人,隻得被迫滯留香港,等待台灣方麵良心發現,準許他們去台灣與家人團聚。可是,看看已是一個多月了,台灣當局既不準他們去台,也不準家人來港見麵。他們的居港簽證很快就要到期了,致使10人十分苦悶。

  6月初,10人之一的張鐵石,由國民黨情報人員接去富都酒店單獨居住。國民黨情報人員連續兩天對他進行了盤問,又指示張的兒子在電話中斥責張甘為中共的“統戰工具”。之後,張在台灣航空公司工作的兒子張潤佩才帶著全家照片,來港與張見麵,向台灣當局提出張鐵石至台問題,可台灣當局的答複是:“你父親是共產黨派來的:你敢以全家的生命財產作擔保嗎!”張鐵石忍無可忍,遂留下“兔死狗烹”的強烈譴責台灣當局的遺書,自殺於香港的富都酒店。尤其不能容忍的是張鐵石自殺後,台灣當局一再阻撓張的遺屬來港辦理喪事,直到7月11日,張的骨灰才被帶去了台灣。

  張鐵石自殺身亡的消息傳到北京,中央指示,由於確悉國民黨當局不讓10人回台的決策已定,留港的9人可以自由選擇,願意回祖國大陸的,歡迎,由祖國大陸安排工作。願意去外國的,繼續給予協助,幫助旅費。願意留港的,由國家長期照顧他們的生活。

  9位滯留香港已達半年之久的老人,已經完全失望了,承受壓力的心理,也到了極限。8月25日,蔡省三、趙一雪舉行記者招待會,向台灣當局提出兩點要求:一、對他們去台的問題,應該有個明確答複,準不準?誰能去台?何時才能去台?二、如不能去台,讓他們在台親人來港見麵。

  這個要求發出後,仍然石沉大海,始終沒有得到台灣當局的正麵回答。9位老人隻好無奈地各奔東西,自謀生路了。

  陳士章的女兒是美籍華人,他去了美國。周養浩、段克文也相繼去了美國。王秉鉞的子女也在美國,但他希望蔣經國批準他去台灣。可是,這也隻是一種幻想,最終還是沒有成為現實,隻好拿了去美的簽證。在途經台灣的途中,在台北機場僅與妻子匆匆見了一麵。最慘的是王雲沛,他為了去台與親人團聚,一直裝聾作啞,直到1978年5月,才在香港與妻子見麵,可在短短的年餘時間後,便去世了。

  張海商、楊南村、趙一雪3人,毅然決然北返大陸定居。同年9月3日,3人參觀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並瀏覽廣州市容後,乘飛機到達北京。這年國慶節之後,張、楊、趙3人分別安排在湖北省政協、四川省政協、上海市政協,被安排為政協委員或常委。

  曾為國民黨國防部青年救國團贛東服務總隊少將總隊長的蔡省三,決定長期留在香港。在辦理八次延期留港手續後,才在1982年成為香港“永久居民”。後來他成為香港《新報》專欄作家,還是香港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顧問。為祖國統一做了許多工作。他以對台溝通為內容的許多文章,曾引起各方麵的注意。香港《七十年代》月刊上刊載的介紹蔡省三的《訪蔣經國舊部蔡省三》一文,更引起彌留前周總理的重視。周總理以他顫抖的手留下了“托托托托”四個字,表達了他對祖國統一大業的遺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